疑难血型鉴定及临床输血
意外抗体: 受检者血清中存在室温反应性IgM类同种 抗体(MN、Lewis、P血型系统同种抗体) 、冷凝集 素,这些意外抗体能与试剂红细胞发生凝集,造成反 定型异常。
“先天性”无ABO抗体 前带现象
正反定型不符:生理性因素
嵌合体血型(卡米拉,chimerism):这种血型者 体内有两类血型红细胞群体,正定型时可出现 “混合外观”凝集现象。
个体特异性:个别人血清中ABO血型物质过高, 可干扰正定型。
红细胞多凝集现象:红细胞因遗传的表面异常, 发生多凝集现象。
试剂红细胞保护剂因素:患者体内可能含有针对 试剂红细胞保护剂成分相应的抗体,导致反定型 发生与ABO 血型抗体无关的红细胞凝集反应。
正反定型不符:3、疾病的影响
白血病或其它造血系统恶性疾病:造成ABO(或 RhD)抗原减弱甚至消失、ABO抗体减弱。
输血科(血库)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 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 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 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 可除外),正确无误时可进行交叉配血。
一、ABO血型
ABO血型鉴定是输血前最重要的血清学检测, 必须保证ABO血型鉴定系统的安全性和敏感 性。
正反定型不符结果分类:红细胞
ABO亚型 血液病致抗原减弱 血型型物质过高 急性大量失血 4个月内婴儿 近期输(异型)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型) 红细胞自身凝集 直抗强阳性红细胞 获得性B、多凝集红细胞 红细胞血型嵌合体等
正反定型不符结果分类:血浆
年龄(4个月内婴儿、老年人)。 白血病、淋巴瘤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先天丙种球蛋
疑难血型鉴定 与临床输血
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血型室 苗天红
红细胞血型ISBT分类
血型系统:由单一基因位点、或两个或多个相邻但 相互之间极少重组同源基因所编码的一个或多个抗 原组成。(30个)
血型集合:在血清学、生物化学或遗传学上有相关 性、目前不能进一步证明其为一个血型系统的一组 抗原。(5个)
正定型 使用单克隆抗-A和单克隆抗-B试剂检测 红细胞抗原。
反定型使用A1和B型试剂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抗 体。
ABO血型定型方法
献血者:微量板法、微柱凝集法、纸片 (玻片)法、试管法。
受血者:微柱凝集法、微量板法、试管法。 不推荐使用纸片(玻片)法
纸片(玻片)法定型的缺点 1、必须在2-3分钟内看结果,时间略长,标本干燥,
血型系列:目前不能归类于血型系统和血型集合的 血型抗原。
低频率抗原:抗原频率在人群中小于1%。(700系 列,22个抗原)
高频率抗原:抗原频率在人群中大于99%。(901系 列,11个抗原)
血型系统
目前为止发现30个血型系统。 临床输血最重要的两个血型系统:ABO、Rh系
统。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五条
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而使 反定型时不凝集或弱凝集。
肝脏疾病、结核病等:导致血浆白蛋白/球蛋白比 例倒置,干扰反定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等:红细胞呈 钱串状干扰正定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中的 M蛋白会干扰反定型。
正反定型不符:疾病的影响
自身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淋巴瘤、胶 原疾病(红斑狼疮)等患者的自身抗体会干扰反 定型。
度<4+,反定型反应强度<2+。 ABO 正反定型相符,但反定型反应强度差别>
2+以上。
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实验技术及管理原因 生理性因素 疾病影响 临床治疗的影响
正反定型不符:1、实验技术及管理原 因
试剂质量问题:过期失效、被污染及使用未经确 认的试剂等。
仪器设备问题:设备故障及使用未经确认的设备 等。
易将红细胞聚集误判为凝集。 2、无法检出弱抗原、抗体。 3、无法观察红细胞的混合外观现象。 4、无法观察红细胞的溶血现象。
ABO血型检测:正反定型不符
ABO 正反定型相符:正定型反应强度4+;反定 型反应强度≥ 2+。
ABO 正反定型不符的定义和范围 ABO 正反定型不符(多或少抗原、抗体)。 ABO 正反定型相符,但弱反应,正定型反应强
应尽可能运用全自动检测系统,以减少结 果解释和抄录错误的风险。
ABO血型
ABO血型定型的方法 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解决正反定型不符的程序 ABO亚型 ABO血型定型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ABO血型与临床输血
ABO血型的分型原则
ABO血型的定型
ABO定型必须包括正定型和反定型,正反定 型一致才能确定血型。
白缺乏的患者、免疫缺陷的患者抗体减弱。 先天无ABO抗体。 前带现象。 单采血浆或血浆置换治疗。 大量输液。 意外抗体。 ABO不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近期输入异型血浆。 缗钱状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等。
红细胞自身凝集:患者体内存在高效价冷凝集素 使红细胞发生自发的凝集现象。
感染:G-菌感染可导致类B、全凝集或多凝集,干 扰正定型。
红细胞致敏:受免疫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在含 高蛋白介质的试剂中可发生凝集。
正反定型不符:疾病的影响
急性大量失血: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并出现 有核红细胞,使正定型减弱。
单采血浆或血浆置换治疗:血浆稀释会造成反定 型减弱,如果使用大量的非同型的血浆做置换治 疗,标本中血浆为输入的,可能造成反定型异常。
正反定型不符:临治疗影响
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会导致抗体减弱。 大量输液:抗体被稀释,反定型减弱。 静脉输入高分子药物:如甘露醇、右旋糖苷、羟
乙基淀粉等会干扰正反定型。
试验技术人员的操作问题:技术错误、判读错误 (溶血、弱凝集、混合外观)、记录错误等。
标本问题:采样不规范(静脉输液处采样、非抗 凝管)、标本接收不规范(溶血、乳糜、变质标 本)等。
正反定型不符:2、生理性因素
年龄:老年人(抗体减弱)、4个月前的婴儿(抗原 或抗体不成熟)。
ABO亚型:抗原减弱或血清中出现意外抗体(抗-A1、 抗-B)。
血型型物质过高:某些疾病(如腹腔癌)导致血 浆中存在大量的型物质,中和抗-A或抗-B抗体, 引起正定型为假阴性或弱阳性。
正反定型不符:4、临床治疗影响
近期输血:患者近期输入异型红细胞,使正定型 时显示“混合外观”现象,输入异型的血浆会干 扰反定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ABO不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影响正、反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