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设民航强国的理论与实践

建设民航强国的理论与实践

——坚持安全发展,全面提高综合服务质量。航空安全 综合保障能力稳步增强,2020年运输飞行每百万小时重 大事故率不超过0.15,航空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航班 正常率保持在85%以上,平均延误时间控制在0.5小时以 内;航空消费者对民航服务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9个方面的新要求(续):
二、《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三)建设民航强国的国际参照与国际借鉴(续): ——民航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民航强国的评价指标体系是
民航强国概念、内涵和主要标志、特征的科学反映。通过对诸 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从“发展规模、航空 安全、运输效率、竞争能力、经济贡献、社会效应、科技实力 、政府管理”八个方面设立评价指标体系。
——航空安全综合保障能力逐步增强,航空安全水平接近 民航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强调指出:民航强国目标体系也不是绝对的,随着 形势发展变化,要做出动态调整与完善。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提出以后的几年,民航大学、民航管 理干部学院和民航总局航空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均设立科 研项目对建设民航强国的目标体系或指标体系进行了研 究。但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没有在民航总局党委 层面进行讨论,没有对前述8个方面的目标进行修改。
2009年,李家祥局长指示将深化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研究作为年 度重点工作之一,由民航局计划司牵头组织有关研究机构进行 相关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班子起草了《建设民航 强国的战略构想》。
2010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李家祥局长发表了《中国民航人要 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会议讨论了《建设 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讨论稿)》。之后,民航局根据讨论意 见予以修改完善,并于2月25日向全行业印发了《建设民航强 国的战略构想》。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民航总局党委于11月29-30 日召开了党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重点讨论了《民航 总局党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民航强国 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建设民航强国目标提出了新的要 求,并在2008年的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再进行了讨论。 新的要求包括9个方面: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二、《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共分六大部分:
——建设民航强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建设民航强国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建设民航强国的国际参照与国际借鉴; ——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与战略方案; ——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任务与战略步骤; ——建设民航强国的保障措施与实现路径。
民航强国(10个): 其中:经济强国(8个):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西班牙; 经济发达、特殊地理条件(2个): 新加坡、荷兰
中国、俄罗斯、巴西
二、《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三)建设民航强国的国际参照与国际借鉴(续) :
——世界民航强国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是民航发展与国民经济的互动规律。民航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 展同步,民航业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有力工具。 二是由提供高端消费扩展为满足大众消费的大众化规律。民航业为适 应大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而拓宽服务领域,赢得更大市场。 三是由价格取向转向时间取向的需求变化规律。随着居民人均收入水 平的提高,人们对航空出行的选择更在乎节省时间,而不是票价高低 。 四是打造网络型航空公司的整合规律。采用航空联盟、并购重组、企 业交叉持股等多种手段扩展航线网络,大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五是发展支线航空的支持规律。发达的支线航空是民航强国的重要支 柱,各民航发达国家均采取扶持政策促进支线航空发展。 六是发展通用航空的促进规律。蓬勃发展的通用航空有力地促进了运 输航空,对通用航空采取扶持政策是民航发达国家普遍的做法。
民航强国的核心是服务大众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创 新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航空公司强、机场强、空管强 、技术支撑和运行保障系统强、政府对民航发展的引导 和管理能力强,以及这五个方面的协同能力强。
二、《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三)建设民航强国的国际参照与国际借鉴(续):
——民航强国的标志:(1)运输规模大。是指民航业运输规模位居世 界前列。主要从航空运输量及其与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的对照来综合 衡量。民航强国首先应是民航大国,运输规模大是民航强国的必备基 础。
——培育行业文化,为民航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民航优 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传承和发扬,形成富有时代精神、民 族特色和民航特点的行业文化体系,行业精神、价值理 念、道德规范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行业文化的作用在 民航改革发展和安全正常服务等多方面得到体现。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2008年,民航局党组继续高度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创 新。李家祥局长提出了“持续安全”的理念;系统阐述民用航 空的地位与作用,总结世界民航发展趋势,撰写发表了《世界 民用航空与中国民用航空》的重要文章。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9个方面的新要求(续):
——大力普及通用航空,扩大通用航空规模。农、林等传统通 用航空作业持续增长,能源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公益 性作业基本满足需要,通勤、旅游、娱乐、私用等新兴作业项 目逐步增加。
——深化改革开放,形成保障民航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 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 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业行政管理体制。
2003年1月23日-24日,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杨元元局长代表民航总局做了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十六大精神开创民航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局面》的工 作报告,在报告中论述了本世纪头20年民航发展的奋斗 目标,使我国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并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建设创新型民航,构建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建成适 应民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体系、教育培训体系和人力 资源开发体系,科技教育对民航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走技术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路,基本建立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 统。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9个方面的新要求(续):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 型、环境友好型民航。合理规划使用机场建设用地,航 空废气物和噪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环境友好型 机场达到90%以上;合理规划使用空域,提高空域利用 效率;最大限度减少航油消耗,2020年吨公里燃油消耗 比2007年降低10%以上。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既是理论体系,又是实践课题。
当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努力协调、争取将建设民航强国 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今年“两会”上,动员民航全 国人大代表、政协会议共同提交“关于建议出台《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民航业的意见》的提案”;联系协调国 家发改委起草关于加快发展 民航业的意见上报国务院。
(4)创新能力强。是指民航业能自主创造及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 方法、新标准,有效地提供航空运输服务,获得竞争优势。创新能力 强是民航强国的源动力。
(5)影响范围广。是指民航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战略作用, 在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主导国际民航事 务能力强。影响范围广是民航强国的重要体现。
(2)安全水平高。是指行业的安全水平居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持 续的安全保障能力。通过持续的危险识别和风险管理,将人员伤害和 财产损失的风险降至并保持在航空界、政府和公众可接受的水平或其 以下。安全水平高是民航强国的立足之本。
(3)服务质量优。是指民航业为旅客和货主提供便捷、正点、舒适的 高品质服务。质量优具体表现为运行效率高,旅客、货主和社会公众 的满意度高。服务质量优是民航强国的根本属性。
——增强发展协调性,优化航空运输结构。形成区域协调互动 发展机制,加快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航空运输发展,航空运 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明显改善。国际航空、支线航空和货 运航空更快发展,各项航空业务在总量中的比例趋于合理。
——完善航线网络体系,提高航空运输的通达性。2020年机场 数量达到240个以上,建成若干个全国性和区域性航空枢纽、3 个以上的国际航空枢纽;在地面交通100公里或1.5小时的车程 范围内,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单元较方便地得到航空服务 ,所服务区域内的人口数量达到全国人口的82%以上、国内生 产总值达到全国总量的96%以上,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 衔接便利、运转高效的航线网络体系。老、少、边、穷地区普 遍性航空服务基本满足需求。
8个方面的目标:
——航空运输总周转量世界排名在前3位,国际旅客周转 量世界排名在前10位;航空运输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 高。
——机场密度有较大提高,建成1个以上的机场为亚太地 区内的航空枢纽,建成若干个全国性或区域性航空枢纽 ,有3个以上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世界排名进入前25位。
二、《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主要内容
(三)建设民航强国的国际参照与国际借鉴(续): ——世界民航强国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是国家航空运输政策完成了由管制到放松管制的演变,其中 降低准入门槛和放开票价是放松管制的重要内容。 二是政府运用政策的、市场的、金融的各种手段支持通用航空 与偏远地区支线航空发展。 三是实行空域管理一体化,高效、灵活地使用空域。 四是把夺取航空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大力 支持航空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五是“天空开放”政策与本国民航市场发展和民航业的国际竞 争力相适应。 六是把民航业定位为战略性产业,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 和政策以保证民航业发展。
——建成适应民航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技引进、消化、开 发和创新体系,全面掌握并能适度开发航空运输高新技 术,实现民航运行和管理的信息化。
——建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 人员整体数量和素质基本适应民航增长和科技进步的需 要。
一、建设民航强国战略的提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