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0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第四章合同的履行(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一分编通则)

030第三章合同的效力、第四章合同的履行(民法典第三编合同——第一分编通则)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该章相对简单,在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中也有部分阐述,这里就简单了解知识点就可以了。

一、合同的生效时间

502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二、对无权代理合同的追认

503条: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接受相对人履行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三、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越权订立的合同效力有效

504条: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订立的合同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四、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有效

505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五、无效免责条款(前述)

506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六、解决争议方法条款的效力

507条:合同不生效、无效、被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效力。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第一节合同履行规则

合同履行规则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具体规范。包括以下方面:

一、合同履行的原则

(一)实际履行原则

也称正确履行、适当履行、全面履行,是指当事人应按照合同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履行合同义务。

509条1款: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1、履行主体正确(亲自履行规则)

注意:在第三人履行合同义务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时候,第三人接受合同义务的履行不损害债务人利益的时候,第三人作为合同履行的主体也是正确的。

2、履行标的正确(实际履行原则)

是指按照合同中规定的标的履行。不能任意用其他标的或以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来代替合同的履行。

3、履行时间、地点、方式正确。

(二)诚实信用原则(法定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法定合同义务,即当事人即使在合同中没有约定,依据法律规定也应承担的义务。

509条2款:当事人应当遵循诚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注意:随附义务指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当事人在缔约时亦无约定,但基于诚信原则和社会上的一般交易观念当事人应负担的义务。

主要内容:1、通知的义务。即合同当事人应将自己履行义务的情况及时通知另一方当事人。

2、协助的义务。债权人及时受领债务履行;债权人依约或基于诚信原则为债务人履行债务所创造的必要条件。

3、减损义务。即合同法中的防止损失扩大。指由于主客观原因而使一方遭受损失时,遭受损失的一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损失的扩大。

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发生,致使合同不能履行或全面履行义务时,各方均有采取积极措施,以防损失扩大的义务等。

4、保密的义务。合同的内容往往涉及商业秘密。在合同订立、履行、履行之后,当事人都负有保密的义务,也不得为自己的目的不适当地使用该商业秘密。其中合同履毕之后为对方保密的义务,以及对原合同伙伴的商业秘密不予侵害的义务,被称之为后契约义务。

(三)节约环保原则(新增)

509条3款: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

(四)协作履行原则

协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适当履行自己的合同债务,而且应协助对方当事人履行债务的履行原则。是贯穿于合同履行全过程的互助协作精神。

合同的履行,只有债务人的给付行为,没有债权人的受领,合同的内容仍难实现。不仅如此,在建设工程合同、技术开发合同、技术转让合同、提供服务合同等场合,债务人实施给付行为也需要债权人的积极配合,否则,合同的内容也难以实现。因此履行合同不仅是债务人的事,也是债权人的事,而协助履行往往是债权人的义务。只有双方当事人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合同才会得到适当履行。

协作履行是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履行方面的具体体现,一方面需要双方当事人之间相互协助,另一方面也表明协助不是无限度的。一般认为,协作履行原则含有以下内容:

1、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债权人应适当受领给付;

2、债务人履行债务,可以要求债权人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方便;

3、因故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当事人应积极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否则还要就扩大的损失自负其责;

4、发生合同纠纷时,应各自主动承担责任,不得推诿。

协作履行原则并不漠视当事人的各自独立的合同利益,不降低债务人所负债务的力度。那种以协作履行为借口,加重债权人负担,逃避自己义务的行为,是与协作履行原则相悖的。

(五)经济合理原则

经济合理原则要求在履行合同时,讲求经济效益,付出最小的成本,取得最佳的合同利益。

在履行合同中贯彻经济合理原则,表现在许多方面:债务人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方式,选择设备体现经济合理原则,变更合同,对违约进行补救也体现经济合理原则。

(六)情事变更原则

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护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从而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情事变更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合同依法成立之时,有其信赖的客观环境,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是与这种客观环境相适应的。权利义务的对等,也是就该环境而言的。在合同成立之后,该客观环境发生改变或不复存在,原来约定的权利义务如与新形成的客观环境不适应,也就不再公平合理了。只有将合同加以改变乃至解除,才符合公平,符合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533条: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平原则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有以下几项:

1、须有情事变更的事实

所谓情事,泛指作为合同成立基础或环境的客观情况,如合同订立时的供求关系。这里的变更,是指上述客观情况发生了异常变动,如战争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具体判断是否构成情事变更,应以是否导致合同基础丧失、是否致使合同目的落空、是否造成对价关

系障碍作为判断标准。

2、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

之所以要求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是因为若情事变更在合同订立时即已发生,应认为当事人已经认识到发生的事实,合同的成立是以已经变更的事实为基础的,不允许事后调整,只能令明知之当事人自担风险。之所以适用情事变更原则要求情事变更发生在履行完毕前,是因为合同因履行完毕而消灭,其后发生情事变更与合同无关。

3、须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即由不可抗力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若可归责于当事人,则应由其承担风险或违约责任,而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4、须情事变更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的。如果当事人在缔约时能够预见情事变更,则表明他承担了该风险,不再适用情事变更原则。

5、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该显失公平应依理性人的看法加以判断,包括履行特别困难、债权人受领严重不足、履行对债权人无利益等。

二、合同履行的要素规则,也称合同履行条款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确定(补救措施)

债的履行的具体要求,是债正确履行原则的具体化。

510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511条:当事人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据前条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强制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按照推荐性国家标准履行;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的,按照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依照规定履行。

注意:513条: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在合同约定的交付期限内政府价格调整时,按照交付时的价格计价。逾期交付标的物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原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新价格执行。逾期提取标的物或者逾期付款的,遇价格上涨时,按照新价格执行;价格下降时,按照原价格执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请求履行,但是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

5、履行方式不明确的,按照有利于实现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6、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因债权人原因增加的履行费用,由债权人负担。

三、电子合同标的交付时间

512条: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标的为交付商品并采用快递物流方式交付的,收货人的签收时间为交付时间。电子合同的标的为提供服务的,生成的电子凭

证或者实物凭证中载明的时间为提供服务时间;前述凭证没有载明时间或者载明时间与实

际提供服务时间不一致的,以实际提供服务的时间为准。

电子合同的标的物为采用在线传输方式交付的,合同标的物进入对方当事人指定的特

定系统且能够检索识别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电子合同当事人对交付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方式、时间另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

四、履行币种约定不明时的处理

514条:以支付金钱为内容的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债权人可

以请求债务人以实际履行地的法定货币履行。

第二节选择之债(标的的选择)

一、选择权归属与转移

515条:标的有多项而债务人只需履行其中一项的,债务人享有选择权;但是,法律

另有规定、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

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在约定期限内或者履行期限届满未作选择,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

内仍未选择的,选择权转移至对方。

二、选择权的行使方式

546条:当事人行使选择权应当及时通知对方,通知到达对方时,标的确定。标的确

定后不得变更,但是经对方同意的除外。

可选择的标的发生不能履行情形的,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不得选择不能履行的标的,

但是该不能履行的情形是由对方造成的除外。

第三节按份之债和连带之债的履行

一、按份之债

按份之债是指债的多数人中,各当事人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享有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债。

517条:债权人为二人以上,标的可分,按照份额各自享有债权的,为按份债权;债务人为二人以上,标的可分,按照份额各自负担债务的,为按份债务。

按份债权人或者按份债务人的份额难以确定的,视为份额相同。

1、按份债务。在按份债务中,各债务人只对自己分担的债务额负责清偿,无须向债权人清偿全部债务。

2、按份债权。在按份债权中,各个债权人只能就自己享有的债权份额请求债务人给付和接受给付,无权请求和接受债务人的全部给付。

二、连带之债

连带之债是指债的多数人中,各当事人之间有连带关系的债。连带关系,是指对于当事人中一人发生效力的事项对于其他当事人同样发生效力。

518条:债权人为二人以上,部分或者全部债权人均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为连带债权;债务人为二人以上,债权人可以请求部分或者全部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的,为连带债务。

连带债权或者连带债务,由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

(一)连带债务

1、连带债务人份额的确定及追偿权

连带债务,每一债务人都负有全部清偿的义务,清偿后,其他债务人就不再对原债权承担义务。

履行了全部债务的债务人成了新的债权人,享有要求其他原债务人偿付各自承担份额的权利。

519条:连带债务人之间的份额难以确定的,视为份额相同。

实际承担债务超过自己份额的连带债务人,有权就超出部分在其他连带债务人未履行的份额范围内向其追偿,并相应地享有债权人的权利,但是不得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其他连带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该债务人主张。

被追偿的连带债务人不能履行其应分担份额的,其他连带债务人应当在相应范围内按比例分担。

2、连带债务涉他效力

520条:部分连带债务人履行、抵销债务或者提存标的物的,其他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在相应范围内消灭;该债务人可以依据前条规定向其他债务人追偿。

部分连带债务人的债务被债权人免除的,在该连带债务人应当承担的份额范围内,其他债务人对债权人的债务消灭。

部分连带债务人的债务与债权人的债权同归于一人的,在扣除该债务人应当承担的份额后,债权人对其他债务人的债权继续存在。

债权人对部分连带债务人的给付受领迟延的,对其他连带债务人发生效力。

(二)连带债权

连带债权,每一债权人都享有要求全部清偿的权利,但经债务人作出全部履行后,其他债权人就丧失了对债务人要求履行的权利。

接受清偿的债权人成为新债务人,负有偿付其他原债权人各自应得份额的义务。

连带债权的内部关系及法律适用。

521条:连带债权人之间的份额难以确定的,视为份额相同。

实际受领债权的连带债权人,应当按比例向其他连带债权人返还。

连带债权参照适用本章连带债务的有关规定。

第四节向第三人履行

第三人履行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履行合同义务的人或接受义务履行的人不是合同当事人,而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的情形。

只要在合同中有约定,第三人就可以成为合同履行的主体。

一、向第三人履行合同

522条:当事人约定由债务人向第三人履行债务,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

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第三人可以直接请求债务人向其履行债务,第三人未在合理期限内明确拒绝,债务人未向第三人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第三人可以请求债务人承担违约责任;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可以向第三人主张。

二、由第三人履行合同

523条:当事人约定由第三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第三人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债务人应当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

524条: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第三人对履行该债务具有合法利益的,第三人有权向债权人代为履行;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只能由债务人履行的除外。

债权人接受第三人履行后,其对债务人的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但是债务人和第三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节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抗辩权,又称为异议权,是指权利人用以对抗他人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的作用在于防御,而不在于攻击,因此必待他人行使请求权,方得对其抗辩。

所谓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指双务合同而言。单务合同由于不存在有对价关系之义务,故无所谓抗辩权可言。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指在符合法定条件时,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对抗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请求权,暂时拒绝履行其债务的权利。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是合同效力的表现。它们的行使,只是在一定期限内中止履行债务,并不消灭债的履行效力。产生抗辩权的原因消失后,债务人仍应履行其债务。所以,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为一时的抗辩权或者延缓的抗辩权。

当事人行使抗辩权,乃依法行使自己之权利,而非违约,故应受法律保护,不会因此遭至违约责任的负担。

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对于抗辩权人是一种保护手段,免去自己履行后得不到对方履行的风险;使对方当事人产生及时履行、提供担保等压力,所以它们是债权保障的法律制度。就其防患于未然这点来讲,作用较违约责任还积极,比债的担保亦不逊色。

根据民法典,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在无先后履行顺序时,一方在他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或他方的对待给付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履行自己负担的相应给付义务的权利。

同时履行抗辩权具有如下特点:

1、适用于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2、合同中没有规定先后履行顺序的情况。

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应同时进行合同义务的履行;二是当事人在合同中未约定合同义务的履行期限,此时当事人也应当同时进行合同义务的履

行。

3、同时履行抗辩权只具有延期抗辩的性质,而无否定相对人请求权的效力。

(二)、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1、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包含以下几层含义:

①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产生债务,即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是根据同一个合同产生的。

如果双方的债务基于两个以上合同产生,即使双方在事实上具有密切联系,也不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

②须双方当事人互负有牵连关系的债务

这里的债务主要是指主给付义务,但在从给付义务直接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时,该从给付义务与对方当事人所负担的主给付义务之间亦具有牵连性。

③双方所负的债务之间具有相应性,即双方的债务之间具有对价关系。

2、须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使双方当事人所负的债务同时履行,所以,只有双方的债务同时届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一方当事人向对方当事人请求履行债务时,自己所负担的给付义务尚未履行或示完全履行,对方当事人方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其对待给付义务。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如果一方已履行,另一方因过错而不能履行其所负债务(如标的物已遭毁损),则只能适用债务不能履行的规定请求补救,而不发生同时请求抗辩权。如果因不可抗力发生履行不能,则免责,一方提出履行要求,对方可提出否认对方请求权存在主张,而不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以及效力

525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发生和行使主要在于促使双方同时履行,以维护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主要体现在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

在实体上:

1、产生请求权延期的效力

同时履行抗辩可以阻止请求权人为履行请求效力的发生,在相对人未为履行或未为履行提出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但不具有消灭对方请求权的效力,而仅产生使对方请求权延期的效力,即在对方当事人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给付义务之前,有权拒绝自己相应的给付义务的履行。

2、是非永久性抗辩权

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是非永久的抗辩权。对方当事人完全履行了合同

义务,同时履行抗辩权消灭,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

3、一方因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延期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4、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不影响向违约方主张违约责任的承担。

在程序上:

1、同时履行抗辩权本身无时效问题。

2、对于原告提出给付或履行合同的请求,被告提出同时履行抗辩时,如原告未能证明自己已为给付,法院应作出交换给付之判决,而不应该作出原告败诉的判决,这主要是从诉讼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反之,如果被告未提出同时履行抗辩权,则应作出被告败诉之判决,这是因为同时履行抗辩权作为一种抗辩权,以相对人的提出为必要要件。

二、先履行抗辩权

(一)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

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权利。

(二)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1、须基于同一双务合同

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在履行上存在关联性,形成对价关系。单务合同无对价关系,不发生后履行抗辩权。如果当事人互负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亦不发生后履行抗辩权。

2、须由同一双务合同一方当事人先为履行

在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履行,多是有先后的。这种履行顺序的确立,或依法律规定,或按当事人的约定,或按交易习惯。很多法律对双务合同的履行顺序有规定。当事人在双务合同中也可以约定履行顺序,谁先履行,谁后履行。在法律未有规定、合同未有约定的情况下,双务合同的履行顺序可依交易习惯确立。如在饭馆用餐,先吃饭后交钱。旅店住宿,先住宿后结帐。乘飞机、火车,先购票,后乘坐。

若依照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谁先履行合同,此时可采用担保等方法确立谁先履行。如在一项买卖合同,谁也不愿先履行,卖方不愿先交货,怕买方收货不交钱。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约定由银行协助双方履行,买方先将货款打人银行,由银行监管此款,卖方即行发货,买方验收后,银行将款项拨付卖方。

3、须是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合同或者不适当履行合同。

具备上述条件,发生先履行抗辩权,即没有先履行义务但已到履行期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或者部分履行的权利。应当先履行合同的当事人不能行使后履行抗辩权。

(三)先履行抗辩权的行使以及效力

526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1、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已到履行期,后履行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合同的权利。如出租方不交付租赁物,承租方有权不付租金。

2、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适当履行合同造成根本违约,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的权利。如供货方交付假冒商品,购买方有权不付货款。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适当履行构成部分履行,对方当事人有权就未履行部分拒绝给付,只对其相应给付。如一万吨大米的买卖合同,卖方只交付了八千吨大米,尚欠二十吨,买方应当支付八千吨大米的价金,有权不付二千吨大米的价金。

先履行抗辩权属延期的抗辩权,只是暂时阻止对方当事人请求权的行使,非永久的抗辩权。对方当事人完全履行了合同义务,后履行抗辩权消灭,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己的义务。当事人行使先履行抗辩权致使合同迟延履行的,迟延履行责任应由对方当事人承担。

三、不安履行抗辩权

(一)不安抗辩权的概念

不安抗辩权,又称为异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后履行一方有未来不履行或者无力履行合同的可能性时,先履行义务人享有的可以暂时中止履行,通知对方当事人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适当担保的权利。

527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1、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2、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3、丧失商业信誉;

4、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为给付义务的一方,原则上不得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但是,当对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约能力的情形而危及先履行债务一方的债权实现时,如果仍要求应先履行一方先为履行,则会损害其利益。因此,法律设置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初衷,是为保护先履行债务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贯彻公平之原则。不安抗辩权行使的结果,也是在对方恢复履约能力或者提供适当的履行担保时恢复履行,或者在对方不能提供适当担保也不能恢复履约能力时,解除合同。

(二)不安抗辩权的特征

1、不安抗辩权是一种延期的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并不发生使其合同义务消灭的效力,而只发生使其履行义务向后推迟,属于抗辩权中的延期抗辩权。

2、不安抗辩权为法定抗辩权

不安抗辩权不是基于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而是来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不安抗辩权的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的合汉权益,即保护先履行义务人不因其先履行合同债务,而受到因对方当事人的原因可能造成的损害,以贯彻公平之原则。

3、不安抗辩权具有留置担保的性质

不安抗辩权的担保性质体现在,如果对方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了适当的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应当恢复履行;如果对方当事人未能在合理的期限内提供适当的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作为一种拒绝对方履行请求的抗辩权,目的不在于让对方先向自己履行,而是将本来应当先向对方履行的给付,暂时停止给付,而保留在自己的手中,以

避免给付以后不能取得相应的对价,受有损害。这实质上是对应为之给付的暂时留置,以担保自己的债权能够实现。

(三)不安抗辩权的成立要件

(1)当事人须因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不安抗辩权只适用于双务合同,而非单务合同。只要符合不安抗辩权的其他成立条件,一切双务合同都可以适用不安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之间存在着对价关系,即当事人一方履行义务,是为了换取对方的履行。因此,一旦一方的履行有可能难以实现的,他方为保护自己的履行利益,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以保留自己的履行。

2、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且已届履行期

首先,当事人一方须有先履行的义务。双务合同中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一方负有先履行合同债务的义务。如果合同中对双方履行合同的顺序未作规定,法律也未对此作特别的规定,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合同债务。此时当事人之间不可能产生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当事人只能援引同时履行抗辩权来对抗对方的履行请求。

其次,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已届履行期。不安抗辩权的“不安”,意义就在于先履行义务人必然要承担对待履行不能实现的风险,当这种风险具有现实性时,先履行义务的人为防止这种风险的发生,消除这种“不安”状态,就可以暂时保留自己的履行。在合同义务已届履行期时,当事人应按合同约定履行义务。但是,在后履行义务的一方有难以对待履行的危险时,先履行义务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暂停自己的履行。因此,履行届至,才有适用不安抗辩权的必要。

3、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后履行义务一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

在合同订立以后,后履行合同义务一方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就极有可能无法履行合同。此时,先履行合同义务一方就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但先履行合同义务一方在主张适用不安抗辩权时,应当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后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将来会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而行使不安抗辩权,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依合同法的规定,后履行义务一方存在下列四种情况的,先履行义务人可以援引不安抗辩权:一是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的;二是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三是严重丧失商业信誉的;四是有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

4、后履行义务一方没有对待给付或未提供担保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并不发生消灭先履行合同的一方履行合同义务的效力,只是因有特定的情况,以延期向对方履行而已。所以法律规定,先履行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来消除其履行合同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如果后履行义务一方提供了担保,先履行义务一方的履行利益已得到了保障,不安抗辩权也就没有存在意义了。

(三)不安抗辩权的行使

1、行使不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

为了兼顾后给付义务人的利益,也便于其能及时提供适当担保,先给付义务人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该通知的内容包括中止履行的意思表示和为后义务人提供适当担保指定合理的期限。

先给付义务人及时通知后给付义务人,可使后给付义务人尽量减少损害,及时地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适当的担保以消除不安抗辩权,使先给付义务人履行其义务。

2、行使不按抗辩权的人负有举证义务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先给付义务人,负有举证证明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的义务。法律安排先给付义务人负担举证义务,可防止其滥用不安抗辩权,不允许其借不安抗辩权之名行违约之实。如先给付义务人没有确切证据而中止履行,则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四)不安抗辩权的效力

1、不安抗辩权的主要效力在于中止合同。

在发生可以适用不安抗辩权的情形时,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先履行合同的一方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在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时,发生法律效力。未经通知,不安抗辩权不得对抗对方当事人。

2、可以要求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

不安抗辩权属于延期抗辩,其适用并不发生消灭合同义务的效力,只是因有特定的情况,可以暂时延缓向对方履行而已,所以不安抗辩权行使以后,先履行一方当事人并未摆脱合同关系的约束。因此,先履行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提供适当的担保来消除其履行合同可能给其带来的风险。

3、后果发生恢复履行或者解除合同的效力

在中止合同后,中止履行一方在对方恢复履行能力时,应当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后履行一方在一定期限内仍没有提供中止履行方要求的适当担保,而且也没有恢复履行合同的能力的,则可视为对方已经完全丧失了履行合同的能力且在合理的期限内是不会恢复的,则应当允许中止履行方解除合同,以消灭双方的合同关系。

528条: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第六节合同履行的其他特殊规定

一、因债权人原因致债务履行困难时的处理

529条:债权人分立、合并或者变更住所没有通知债务人,致使履行债务发生困难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或者将标的物提存。

二、债务人提前或者部分履行债务

530条: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但是提前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债务人提前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531条:债权人可以拒绝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但是部分履行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债务人部分履行债务给债权人增加的费用,由债务人负担。

三、当事人变化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532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义务。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法条内容: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释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 在法学理论上,所谓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即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但是,劳动合同终止,原有的权利义务不再存在,并不是说劳动合同终止之前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而是说合同终止之后,双方不再执行原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事项,如用人单位在合同终止前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仍可依法请求法律救济。 我国合同法上合同终止包括合同解除的情形,我国劳动法学界也一直对劳动合同终止与

解除的关系存在争议,有并列说和包容说两种观点。1994年劳动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显然,劳动法确立了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的并列说。考虑到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劳动合同法延续了劳动法并列说的做法:第一,阶段不同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合同关系的自然结束, 而解除是劳动合同关系的提前结束。第二,结束劳动关系的条件都有约定条件和法定条件,但具体内容不同。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中,约定条件主要是合同期满的情形,而法定条件主要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主体资格的消灭。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中,约定条件主要是协商一致 解除合同情形,而法定条件是一些违法违纪违规等行为。第三,预见性不同,劳动合同终止一般是可以预见的,特别是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而劳动合同解除一般不可预见。第四,适用原则不同,劳动合同终止受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程度多一点,一般遵循民法的原则和精神,而解除受法律约束的程度较高,更多的体现社会法的性质和国家公权力的介入,体现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实践中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比较多,而劳动法仅规定了两类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劳动合同期满和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显然过于简单。因此劳动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借鉴了各地方立法中有关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具体规定,对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做了进一步细化: 一、劳动合同期满 这主要适用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两种情形。劳动合同期满,除依法续订劳动合同的和依法应延期的以外,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双方权利义务结束。根据劳动保障部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时间,应当以劳动合同期限最后一日的二十四时为准。 实践中,对于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仍在原用人单位工作,原用人单位未表示异议的, 但也未办理终止或者续订劳动合同的,该如何处理?对此,1996年,劳动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

第四章 合同条款及格式

第四章合同条款及格式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发包人(全称): 承包人(全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法律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工程施工及有关事项协商一致,共同达成如下协议: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资金来源:上级补助及自筹。 4.工程内容:工程量清单所示全部内容。 群体工程应附《承包人承揽工程项目一览表》(附件1)。 5.工程承包范围: 工程量清单所示全部内容。 二、合同工期 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9月10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5年5月9日。 工期总日历天数:240天。工期总日历天数与根据前述计划开竣工日期计算的工期天数不一致的,以工期总日历天数为准。 三、质量标准 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四、签约合同价与合同价格形式 1.签约合同价为: 人民币(大写)贰佰玖拾陆万壹仟贰佰零捌元(¥ 2961208 元) 五、项目经理 承包人项目经理:。 六、合同文件构成 本协议书与下列文件一起构成合同文件: (1)中标通知书(如果有); (2)投标函及其附录(如果有); (3)专用合同条款及其附件; (4)通用合同条款; (5)技术标准和要求; (6)图纸; (7)已标价工程量清单或预算书; (8)其他合同文件。 在合同订立及履行过程中形成的与合同有关的文件均构成合同文件组成部分。 上述各项合同文件包括合同当事人就该项合同文件所作出的补充和修改,属于同一类内容的文件,应以最新签署的为准。专用合同条款及其附件须经合同当事人签字或盖章。 七、承诺 1.发包人承诺按照法律规定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并按照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最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1994年7?5?第?届全国?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次会议通过 1994年7?5?中华?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号公布 ?1995年1?1?起施? 第一章 总 则 第?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条 在中华?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 第三条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职业技能,执?劳动安全卫?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第四条 ??单位应当依法建?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劳动义务。 第五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劳动就业,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劳动标准,调节社会收?,完善社会保险,协调劳动关系,逐步提?劳动者的?活?平。 第六条 国家提倡劳动者参加社会义务劳动,开展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励和保护劳动者进?科学研究、技术?新和发明创造,表彰和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作者。 第七条 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会。 ?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主地开展活动。 第?条 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会、职?代表?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单位进?平等协商。 第九条 国务院劳动?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作。

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法专题,是重中之重。体系性强,考核灵活,重要考点频次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构造,熟悉合同运行诸多环节中的特别规定,熟练运用几种主要合同制度解决案例问题。本专题客观题侧重于考查基础性、程序性的内容,而几类主要的有名合同大部分是通过主观题进行考查。本专题的知识点难度不高,容易拿分,性价比相对较高。 目录 合同订立 合同抗辩权、代位权与撤销权 合同保证与定金 合同转让、终止与违约责任 第一节合同订立 一、合同法的基本理论 1.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 (2)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 【特别提示】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协议,不适用《合同法》。 2.合同的分类 (1)以当事人是否互负对价义务为标准,分为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 【举例】赠与合同,只有单方负有义务,是单务合同。 (2)除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以外,以是否需要其他现实交付为标准,分为诺成合同和实践合同。 【举例】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间借贷合同、定金合同等,除了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外,还需要标的物交付等其他行为才能成立,属于实践合同。除此以外,绝大多数合同都是诺成合同。 二、合同的订立 1.要约

2.承诺 【例题·单选题】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构成有效承诺的是( )。 A.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发出承诺函后,随即又发出一封函件表示收回承诺。两封函件同时到达要约人 B.受要约人向要约人回函表示:“若价格下调5%,我司即与贵司订立合同。” C.受要约人发出表示承诺的函件时已超过要约人规定的承诺期限,要约人收到后未作任何表示 D.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正常情形下可如期到达要约人,但因连日暴雨致道路冲毁,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已超过承诺期限,要约人收到承诺通知后未作任何表示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承诺的生效。选项A ,撤回承诺的通知与承诺同时到达要约人处,此时承诺被撤回,未生效。选项B ,受要约人对要约内容中的价格条款做实质变更,为新要约,而非承诺。选项 C ,受要约人发出承诺的函件超过规定的承诺期限,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 以外,视为新要约。选项D ,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使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原则上承诺有效,除非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故,本题选D 。 3.格式条款、免责条款区别

第四章合同的效力(提纲)

第四章合同的效力 重点问题: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的关系合同的生效条件附条件和附期限的合同 效力待定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 相关法条1:《合同法》第39条《合同法》第40条、第41条、第52条、第53条 相关法条2:《合同法》第8条、第44条《合同法解释(-)》第9条《合同法》45、46条。 相关法条3:《合同法》第47条、第48条、第51条《民法通则》12条《民通意见》6、89条。 相关法条4:《合同法》第49条相关法条5:《合同法》50条《合同法解释(-)》第10条 相关法条6:《合同法》第52条、第53条《合同法解释(-)》第4条《民法通则》第58条、第59条相关法条7:《合同法》第54条、第55条、第56条、第58条、第59条、第97条。 《合同法解释《-)》第8条。《民法通则》第59条、第60条、第61条《民通意见》第73条、第74条。 相关法条8:《合同法》第57条、第128条、第98条。相关法条9:《合同法》第45条、第46条。 《民法通则》第62条《民通意见》第75条、第76条。 第一节合同生效与合同成立 一、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内容:所谓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即对合同当事人乃至第三人发生强制性的拘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 合同的效力本身介入了国家意志。 一、合同生效的概念和内容:1.对当事人而言,合同的效力表现为:A.合同当事人因合同而产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的保护;B.合同当事人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否则,要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2.对第三人而言,合同的效力表现为。A.第三人不得非法干涉和侵害因合同而产生的权利; B.允许债权人在特定的情况下主张代位权和撤销权。3.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常常是紧密相连的。 A.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即生效,此时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同时发生。 B.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合同成立与合同生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两者存在的价值不同。合同是否成立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否一致;而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体现国家对合同关系的评价。②两者产生的效力不同。合同成立后,当事人不得对自己的要约与承诺随意撤回,否则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生效后,合同当事人应履约,否则要承担违约责任。③两者否定性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不成立的后果仅表现为当事人之间产生民事赔偿责任;而合同无效的后果除要承担民事责任以外,还可能产生行政上和刑事上的责任。④合同解释制度可弥补合同成立中的缺陷;而合同是否生效,一般不通过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法条内容: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释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程序的规定。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从保护劳动者权益出发,法律赋予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我国劳动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本法对此项权利也做了规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原则性规定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这样有利于劳动者根据自身的能力、特长、志趣爱好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充分发挥劳动者的自身潜能,从而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劳动者在行使解除劳动合同权利的同时必须遵守法定的程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遵守解除预告期 劳动合同的解除预告期是各国劳动立法的通行做法。劳动者在享有解除劳动合同自主权的同时,也应当遵守解除合同预告期,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单位。也就是说,劳动者在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后还应继续工作至少三十天,这样便于用人单位及时安排人员接替其工作,保持劳动过程的连续性,确保正常的工作秩序,避免因解除劳动合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用人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这样也使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合法化;否则,

将会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可能承担赔偿责任。 二、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无论是劳动者还是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对方。因为这一时间的确定直接关系解除预告期的起算时间,也关系劳动者的工资等利益,所以必须采用慎重的方式来表达。 本条还对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做了规定。试用期既是用人单位对新招收职工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的期限,看劳动者是否具备录用条件,也是新招收职工用以考察用人单位的劳动条件、劳动报酬是否符合劳动合同规定的选择期限。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劳动者对是否与用人单位建立正式的劳动关系仍有选择的权利。为此,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发现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与订立劳动合同时所介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或者发现自己不适于从事该工种工作,以及存在其他不能履行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无须任何理由,可以通知用人单位予以解除劳动合同。但应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以便用人单位安排人员接替其工作。 . .

第四章 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第四章 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合同的条款 一、提示性条款 ⒈理解 什么是提示性条款 ⒉我国合同法上规定的条款有哪些 ⒊为什么要规定之 一般的合同都具备的条款 为了防止当事人遗忘或者拟订合同的方便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的产生 ⒋ 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⑴ 标的 合同法中的标的和理论上的标的不同 合同法中的标的是标的物的意思,实践中其实标的和标的物的区分并不是很明显。 ⑵ 这些条款的具体确定方式 主要是在当事人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应当如何处理的问题 看条文指出顺序 包括2345项 二、合同的主要条款 主要把握这样几个问题 ⒈ 什么是主要条款——影响到合同成立的条款,决定合同类型,确立着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质和量。 ⒉ 不同的合同其主要条款的范围并不相同——这就是书上说的合同的主要条款由合同的类型和性质决定 ( 买卖合同中的货物的规格是主要条款,而在借款合同中利息是主要条款) ⒊ 一种类型的合同的主要条款究竟有哪些——应当结合总则和分则确定 ⒋ 主要条款可以是法律直接规定的也可以是当事人约定产生 类比 票据法中的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和相对必要记载事项 三、合同的普通条款(略)(结合书上和法律条文的内容来看) 第二节 合同权利和义务(内容) 一、合同权利 权利的性质(结合书上的内容,注意和物权的比较) ㈠债权是请求权: 1.含义:债权不是支配权,既不能支配标的物,也不能支配对方之行为债权的作用仅仅在于告知对方负有债务,从而唤醒对方的履行意

识,并使其明了不履行的后果,可以这样理解,债权能够施加影响的仅仅是对方的意识,或者说通过影响对方的意识并进而影响对方的行为。 2.债权是请求权,但请求权不一定是债权。 ㈡债权是给付受领权,其本质:有效的受领债权人的给付 ㈢债权的相对性: 含义: 1.不是绝对权,这是和物权的又一个区别 2.债权的行使对象是特定的 3.第三人能不能侵害债权的问题 案例分析: ① A将一辆车卖给B在交付之前A出车祸,车全损,责任应当由C来承担,B在和A签定协议之后又和D签定协议,把车卖给D,并且约定了违约金1000元,问:违约金可否由C来承担? ② A受雇于B,C以高薪挖走A,问,B的损失可否由C来承担? ③ A开车撞伤歌手B,致使C办的演唱会无法如期举行。 [肯定说],【台湾民法】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 我国民法通则:106条: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的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否定说],债权具有相对性,债权是特定人向特定人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权利,通常情况下不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第三人既然不负债务,自然无侵害的可能性。 而且如果让第三人来承担,则第三人的责任将慢无边际,例3中因为C的演唱会没有举行,导致电视台不能如期播放,相应广告也不能播放,或者收视率下降,由此产生的损失A要不要赔偿呢? 但也有情况例外:故意以有悖善良风俗的方法,加害于他人者,要负责。【在上举之例,设C系为妨碍A转售该车,故意加以毁损;C系为打击B,故意以高薪诱丁违约;或A系为与C不正竞争,故意撞伤C歌手时,均应依第184条第1项后段规定负损害赔偿责任。” 】 专题讨论: 债权相对性及物权绝对性的实例解说 第一项:债权与物权:买卖标的物被盗 例题 甲在深山捕获白猴,于3月1日出卖于在台北市华西街卖艺者乙,约定3月5日交付。丙于3月4日趁甲疏于保管,盗取该猴。甲悬赏1 000元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文档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文档

相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释义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法条内容: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释义内容: 【释义】本条是关于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 经济补偿是劳动合同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引导用人单位的有效手段,是一类与劳动者密切相关的重大经济利益。在制定劳动合同法过程中,围绕着经济补偿问题各种观点激烈交锋。根据常委会委员和各方面意见,本法对经济补偿做了明确规定。 一、经济补偿的性质 各方面对劳动合同中经济补偿的性质争议较大。有的认为,经济补偿是违约责任,用人单位提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就要承担违约责任,支付经济补

偿。因此经济补偿是对用人单位的一种惩罚。有的认为,经济补偿是国家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国家要求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一定经济补偿,以帮助劳动者在失业阶段维持基本生活,不至于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这种社会责任,国家承担的多一点,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就少一点,国家承担的少一点,用人单位支付的经济补偿就多一点。有的认为,经济补偿是对劳动者以往为用人单位做出贡献的补偿,是对劳动者过去劳动内容和成果的肯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贡献不完全体现在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中,用人单位的经营效益、持续发展能力和资产的积累都有劳动者的贡献。研究,我们比较认同对经济补偿性质的第二种观点。经济补偿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过程中,经济补偿可以有效缓减失业者的焦虑情绪和生活实际困难,维护社会稳定,形成社会互助的良好氛围。经济补偿不同于经济赔偿,不是一种惩罚手段。 另外,经济补偿是国家调节劳动关系的一种经济手段,引导用人单位长期使用劳动者,谨慎行使解除权利和终止权利。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为了减少成本,避免支付经济补偿,就不会随意解除劳动合同,从而达到稳定劳动关系的目的。劳动合同法基本延续了劳动法关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同时增加规定劳动合同期满,满足一定条件的,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这一增加规定有利于解决劳动合同短期化的问题。实践中,劳动合同一年一签的情况比较普遍,用人单位为了规避关于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通过签订短期劳动合同,待劳动合同终止时,再结束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法通过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可以起到遏制劳动合同短期化趋势,防止用人单位钻法律的空子,按照企业实际需求,签订劳动合同。 二、经济补偿的范围 (一)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情形的,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孙祁祥《保险学》(第6版)章节题库-第四章 保险合同(下)【圣才出品】

第四章 保险合同(下) 一、名词解释 1.失效 答:失效是指人身保险合同的存续期间,由于投保人未按期缴纳保险费而使得保险合同失去效力。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参加保险,必须按期缴纳保险费,在合同有效期内,若未按规定的期限缴付保险费,则应缴而未缴保费之日起,保险合同自动失效。如果保险合同中有关于宽限期的规定,则保险合同自宽限期结束的次日起失效。保险合同失效后,若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保险人不负赔付保险金的责任。人身保险合同与一般财产保险合同不同,它失效后,只要被保险人身体状况良好,如被保险人愿意继续参加保险,仍可在合同规定的时期内向保险人申请复效。原合同具有的现金价值仍归被保险人所有。 2.合同的解除 答:合同的解除是指在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届满之前,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根据法律或合同中的约定,行使解除权而采取的单方行动。行使解除权的法律效力,是合同双方负有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原状的义务。由于解除合同,已多领的给付金应返还给对方,责任方对他方造成的损失应负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合同解除如果是由于投保人不当行为所致,保险人无须返还保险费。 3.合同的复效 答:保险合同的复效是指保险合同的效力在中止以后又重新开始。保险合同生效后,由于某种原因,合同的效力中止。如人身保险中投保人未能按时缴纳保险费,保险合同的

效力由此中断。在此期间,如果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不负支付保险金的责任。但保险合同效力的中止并非终止。投保人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出恢复保险合同的效力,经保险人同意,合同的效力即可恢复,即合同复效。已恢复效力的保险合同应视为自始未失效的原保险合同。 4.合同的终止 答:保险合同的终止是指当事人之间由合同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因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时而不复存在。导致保险合同终止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合同因期限届满而终止。保险合同订立后,虽然未发生保险事故,但如果合同的有效期已届满,则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即自然终止。这种自然终止,是保险合同终止的最普遍、最基本的原因。②合同因解除而终止。解除是较为常见的保险合同终止的另一类原因。在实践中,保险合同的解除分为法定解除、约定解除和任意解除三种。③合同因违约失效而终止。因被保险人的某些违约行为,保险人有权使合同无效。但在一定条件下,中途失效的合同经被保险人履约并为保险人所接受,还可以恢复效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保险合同在失效后都可以复效。不能如期缴纳保险费而被中止的合同,其后果也可能不同。④合同因履行而终止。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完成全部保险金额的赔偿或给付义务之后,保险责任即告终止。 5.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答: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是指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因合同内容用词模糊、有歧义,因而在主张权利和履行义务过程中发生争议,由法院或仲裁人对争议内容或用词进行解释时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主要解释原则有:①文字解释原则;②意图解释原则;③有利于被保险人的解释原则;④批注优于正文、后加的批注优于先加的批注的解释原则;⑤补充解释

第四章劳动合同

第四章劳动合同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 (一)含义 劳动合同又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而依法达成的书面协议。据此协议,劳动者就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了具体的劳动法律关系。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劳动合同法(草案) (来源:大华网-汕头日报)2005-10-2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会议认为,根据1994年7月施行的劳动法确立的劳动合同制度,对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劳动用工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现行劳动合同制度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有必要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一部专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会议决定,该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二)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别 1、性质不同。 劳动合同与生产过程相联系,主要是确立和调整产品创造过程中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产生的劳动关系。民事合同主要是与实现过程相联系,调整产品交换过程中的财产关系。 2、当事人不同。 劳动合同缔约时签约双方是平等主体,而缔结后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成员,双方转化为隶属关系。民事合同双方当事人自始至终法律地位平等,缔约前后并不发生转化。 3、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所包含的信息是不完整的,有赖于集体合同和劳动基本法的补充,其协商空间被大大压缩。相比较而言,民事合同具有完整性,双方的权利义务由双方依法自行确定。 4、调整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由劳动法规定,体现的是法定优先,它在签订、内容、履行、消灭等方面都体现了国家和社会的大量干预;民事合同由民法规定,体现的是约定优先。 二、劳动合同的特征 (一)劳动合同的主体具有特定性。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特定的,其中,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只有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合同才能称为劳动合同,其他主体之间不能签订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双务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都负有义务,不允许一方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并且双方的权利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有偿是指劳动合同中必须存在劳动报酬的支付约定。 (三)劳动合同是诺成、要式合同。 诺成是指劳动合同的成立只需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无需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实际履行;要式是指法律规定劳动合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 (四)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主体双方具有从属性。

第4章 保险合同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保险合同练习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合同有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之分。保险合同是一种。 2、保险合同的当事人分为、。 3、保险合同的关系人分为、、。 4、保险合同大致可分为、、、四种书面形式。 5、除外责任通常要就、、、等方面作出明确的限制。 6、赔偿金的主要内容是、及。 7、合同的解除分为、、三种。 8、保险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主要有:、、、四种。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保险合同当事人的是( )。 A.受益人 B.保险代理人 C.投保人 D.保险经纪人 2.( )是指保险合同当事人中至少有一方并不必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 A.有偿性 B.附和性 C.双务性 D.射幸性 3.在定值保险合同中,若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导致全损,保险人赔偿的标准是( )。A.保险合同订立时标的的市场价值 B.保险事故发生时标的的市场价值 C.保险事故发生时标的的重置价值 D.保险合同中载明的保险标的的价值 4.按保险标的的价值是否载人保险合同进行分类保险合同可分为( )。 A.定值保险合同与不定值保险合同 B.定额保险合同与补偿保险合同 C.足额保险合同与非足额保险合同 D.定额保险合同与不定额保险合同 5.专一保险合同与重复保险合同的主要区别在于( )。 A.保险标的是否为特定物 B.保险金额的确定方式 C.保险人的数量 D.保险人所负责任的次序 6.投保人应将( )的有关情况通知保险人。 A.再保险 B.足额保险 C.不足额保险 D.重复保险

7.保险金请求权的行使是以( )为条件的。 A. 保险合同的订立 B.被保险人的指定 C.保险事故的发生 D.保险人许可 8.在人身保险合同中,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仍生存则保险金请求权由( )行使。 A.被保险人本人 B.被保险人指定的受益人 C.投保人 D。投保人指定的受益人 9.保险合同的客体是( )。 A被保险人 B.保险事故 C.保险利益 D.保险价值 10.在财产保险合同中,保险事故发生后造成被保险人死亡的,保险金请求权由( )行使。 A.被保险人指定受益人 B.投保人指定受益人 C.被保险人的债权人 D.被保险人的继承人 11.以下关于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获得的保险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被保险人遗产,纳入遗产分配 B.不属于被保险人遗产,不纳入遗产分配,但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C.不属于被保险人遗产,不纳入遗产分配,也不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D.属于被保险人遗产,纳入遗产分配,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12.保险利益的载体是( )。 A.保险标的 B.保险价值 C.保险金额 D.被保险人 13.( )是由《保险法》以列举方式直接规定的法定条款。 A.保证条款 B.特约条款 C.基本条款 D.附加条款 14.投保人对保险标的所享有的保险利益的货币估价额是( )。 A.保险金额 B.保险价值 C. 保险费 D.保险价格 15.保险承担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最高限额是( )。 A.保险金额 B.保险价值 C.保险费 D.保险价格 16.附加条款与基本条款的效力比较是(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 C.相等 D.视具体情况而定17.( )一般由法律规定或同业协会制定,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必须遵守的条款。 A.基本条款 B.特殊条款 C.附加条款 D.保证条款

第四章 我国劳动法的历史

第四章我国劳动法的历史 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旧中国劳动立法概况,理解和掌握建国后劳动立法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劳动立法的主要特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颁布对我国劳动立法的重要意义。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 教学时间: 主要内容: 第一节建国前我国的劳动立法 第二节建国后我国的劳动立法 第一节建国前我国的劳动立法 一、国民党政府的劳动立法 我国20世纪初期产生了劳动法。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劳动法规定北洋军阀政府农商部公布的《暂行工厂规则》,这是旧中国第一部工厂法。这个法规是“二七”惨案以后,军阀政府为了缓和工人斗争情绪而制定的,这一规则虽然公布了,但并未付诸实施。1929年国民党政府颁布了《工厂法》作为调整劳资关系的基本法,但实际上也未付诸实施。后又相继制定了《工厂法实施条例》、《团体协约法》、《工厂检查法》等。这些法规虽然也规定了八小时工作、休假、劳动保护等制度,实际上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这些规定是不可能真正贯彻执行的。 二、劳动立法运动的开始和继续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十分重视劳动立法工作。1921年7月7日成立了全国职工运动的领导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自1922年至全国解放前夕,共召开了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为争取劳动立法进行了长期斗争。 “劳动立法运动”开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拟定了劳动立法原则和劳动法大纲,就劳动者的劳动权、罢工权、组织工会权、休息权、劳动保护与劳动保险权、劳动报酬权、受教育权等提出了原则要求。 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当时的广东革命政府颁布了《工会条例》,

内容包括:承认工会地位、承认工会对雇主有团体契约权、要求雇主开联席会议承认工会有参与仲裁劳动争议的权利、承认工会有罢工权、承认工会对雇主有参与决定工作时间及改良劳动条件权,等等。这个条例得到了工人群众热烈拥护,对推动当时的工人运动起了极大作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当时的革命根据地颁布了许多保障工会权利和改善劳动条件的法规。在劳动关系方面,中华苏维埃政权于1931年12月1日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1933年10月重新修改颁布,共有15章121条。适用于一切企业、机关的雇佣劳动者。其内容也相当完备。包括总则,雇佣手续、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工资,女工、童工的劳动,劳动保护,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地方组织,社会保险,解决劳动争议及处罚违反劳动法的办法等。1933年10月15日,公布了《违反劳动法惩罚条例》。这一时期的劳动法规在当时革命战争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各边区先后颁布了一些劳动法规。例如,《陕甘宁边区劳动保护条例》(草案)、《晋冀鲁豫边区劳动保护条例》、《战时工厂法》、《战时工会法》、《雇工(临时工)法》等。这时期的劳动立法基本上执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和劳动政策,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很大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劳动立法是根据“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精神制定的。在一些大城市解放以后,为及时处理当地的劳动问题,特别是劳动争议问题,各地军管会发布过一些暂时性的劳动法令,其中以东北解放区颁布的最多。东北解放区于1918年上半年公布了《战时劳动法》,具体规定了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工会参加企业管理,严格取缔体罚及包工制,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工作日时间,最低工资要保证连本人在内的两个人的生活,实行交叉累进的等级工资制,不同企业各种职工的一般工资最高额,以及工资等级等等。 全国解放前夕,1948年7月在哈尔滨举行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决议中提出了有关劳动立法的建议。 第二节建国后我国的劳动立法 一、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劳动立法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开始制定真正符合劳动人民利益的全国性的劳动立法,建立了专门主管劳动工作的劳动部,各种劳动法规一般都由劳动部提出,报请国

张洪涛《保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四章 保险合同)【圣才出品】

第四章保险合同 一、概念题 1.保险合同 答:保险合同也称为保险契约,是商业保险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约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保险当事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协商,本着真实、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它是保险当事人双方的法律行为。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时,保险合同成立。在满足一定条件时,保险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保险所体现的经济补偿关系必须通过订立保险合同才能得以实现。 保险合同作为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适用《保险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合同是有名合同、要式合同、附和性合同、有偿合同、双务合同以及最大诚信合同。 2.有名合同 答:有名合同是法律直接赋予某种合同以特定的名称,并以相应的法律制度调整的合同。法律尚未为其确定名称和特定规范的合同是无名合同。一般情况下,只有那些社会经济关系重大、影响深远的合同才会被法律确定其名称和特定的规范。保险合同是法律直接赋予名称的合同,同时,又有《保险法》对保险合同进行特别的调整。因此,保险合同是有名合同。 3.有偿合同 答:有偿合同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必须承担义务的合同。订立保险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有偿的法律行为。一方要享有合同的权利,就必须对另一方付出一定的代价,这种相互报偿的关

系称为对价。投保人与保险人的对价是相互的。投保人的对价是支付保费,保险人的对价是承担某种危险,但这种对价并不意味着保险人对投保人付出对等的代价,即一定要给付保险金或赔偿损失。只是当承保的危险发生时,才对投保人的实际损失承担补偿的义务。这也正是保险合同的本质所在。 4.双务合同 答:双务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同时也承担义务的合同。保险合同的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的权利,同时承担约定事故发生时给付保险金或补偿被保险人实际损失的义务;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承担支付保险费的义务的同时,被保险人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依据保险合同享有请求保险人赔付保险金的权利。 5.补偿性合同 答:补偿性合同又称赔偿性保险合同或评价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的责任,以补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为限,并不得超过保险金额的合同。保险人对于被保险人所履行的义务仅限于保险标的的物质损失部分,如果约定事故没有发生或者虽然发生但未造成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则保险人也无须履行赔偿义务。各类财产保险合同和人身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合同都属于补偿性保险合间。 6.给付性合同 答:给付性保险合同,是指保险金额由双方事先约定,在保险事件发生或约定的期限届满时,保险人按合同规定的标准金额给付的合同。各类寿险合同属于给付性保险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48条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劳动合同法第48条 篇一:劳动法第48条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解读】本条是关于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后果的规定 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都是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如果违反了,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所谓“违反本法规定”,是指违反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等规定。具体情形包括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的、解除时没有履行法定义务的、不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终止的等。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首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使劳动关系“恢复原状”, 不能让用人单位从违法行为中获益。同时考虑到实际情况,应尊重劳动者有关是否继续劳动合同的选择。因此,如果 劳动者权衡利弊后,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认为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实 际困难太大,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赔偿金。关于赔偿金标准,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为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 另外,在有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客观上已经不能继续履行了,如原用人单位已经搬迁外地、原工作部门已经被撤销等,此时即使劳动者想继续劳动合同也无法继续,因此,在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金后,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为防止用人单位从违法解除或者终止中获益,实践部门应对“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作限制性解释,不能作宽泛理解。经济补偿与经济赔偿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概念,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赔偿不能免除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法定义务。 篇二: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四十八条、八十七条? 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四十八条、八十七条? 一、法律规定

第四章合同管理附件1(合同文本)

附件1: 劳动合同书 合同编号: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 乙方(劳动者)姓名性别______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年月 户籍所在地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住地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说明 一、本合同文本为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之用。 二、甲方填写的单位名称应为甲方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全称;乙方填写时应使用真名,并与其身份证件上的名称保持一致。 三、本合同中的空格部分可由甲乙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未填写或不予使用的应注明“空白”字样。 四、本合同未尽事宜可在本合同“其它约定事项”中予以明确,也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本合同应用钢笔、毛笔或签字笔填写,其它笔填写的一律无效。 六、本合同一律不得涂改,涂改一律视为无效。确需改动的,经双方签字确认或由双方签订补充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相关规定,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自考劳动法第一章第第四章单元测试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助学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法学》单元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六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 要求:卷面整洁,回答完整,禁止乱涂乱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劳动标准法的是() A.职业安全卫生法B.工资法 C.女工未成年工特殊保障法D.集体合同法 2.下列关于《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聘用的保姆适用《劳动法》 B.个体经济组织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C.事业单位聘用的劳动者不适用《劳动法》 D.国家机关和与之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 3.狭义的劳动法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B.劳动法及相关法律 C.社会保障法 D.《宪法》及相关法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5日 5.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是() A.《中共苏维埃劳动法》 B.《中共苏维埃劳动法典》 C.《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D.《美国社会保险法》 6.国际劳动立法思想的产生于() A.19世纪上半叶 B.19世纪下半叶 C.20世纪初 D.20世纪下半叶 7.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于()A.1919年5月 B.“十月革命” C.1919年6月 D.1921年7月 8.1922年苏维埃政权重新制定了() A.《苏俄劳动法》 B.《苏维埃劳动法典》 C.《苏俄劳动法典》 D.《苏共劳动法》 9.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是() A.中国劳动组合秘书部 B.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中国劳动组合委员会 D.中共中央政府 10.下列不属于1922年颁布的法律条文的是() A.《费城宣言》 B.《劳动立法原则》 C.《劳动立法大纲》 D.《劳动法大纲》 11.下列属于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劳动立法是() A.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动和领导的劳动立法运动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劳动法 C.1948年全国劳动大会决议中提出“关于解放区职工运动的任务” D.北洋政府时期的劳动立法 12.下列属于2002年通过的法律条文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C.《工伤保险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3.下列不属于国际劳工组织的主要机构的是() A.国际劳工大会 B.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 C.国际劳工局 D.国际政府 14.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派代表讨论劳工问题的会议是在() A.瑞士 B.伯林 C.北京 D.巴黎 15.1944年在美国费城召开的国际劳工大会上通过了() A.《国际劳动宪章》 B.《巴黎宣言》 C.《费城宣言》 D.《开罗宣言》 16.下列不属于劳动关系协调法的是() A.劳动合同 B.劳动争议 C.集体协商 D.集体合同 17.本书第一章至第六章为劳动法的() A.基础理论 B.劳动标准 C.保障 D.监督法 18.下列不属于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空间适用范围 B.时间适用范围 C.大气适用范围 D.人的适用范围 19.1995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共有() A.10章100条 B.11章103条 C.13章107条 D.16章106条 20.标准工作时间是指每日工作___小时,每周工作___小时,一般每周工作为___小时。( ) A.5,36,40 B.8,40,42 C.8,40,44 D.6,36,4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