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2020.03.24结核病院内培训课件-建工
2.2020.03.24结核病院内培训课件-建工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预后
结核病的预后取决于患者身体状况、疾病进展程度、是否规范治疗等多种因
素。
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力,结核菌可通过血液、淋巴等途径侵犯患者多
个器官,留下多种后遗症。
相反,若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谨遵医嘱,坚持用药,敏感结核90%以 上是可以治愈且根治的;而对于耐多药者,新耐药方案疗效也达到80%以上。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 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
胶传播的可能。密闭、不通风场所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需加强预 防和隔离处理。
认识新敌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但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1.原发性肺结核 (代号--Ⅰ), 包括原发综合症 及胸内淋巴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代号--Ⅱ) 包括急性粟粒性、亚 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 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 (代号--Ⅲ) 病变可以含有增殖、 浸润、干酪以及空洞 等不同的病理改变;
4、结核性胸膜炎( 代号--Ⅳ) 包括结核性干性胸 膜炎、渗出性胸膜 炎和结核性脓胸;
·病原学检查
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病的主要方法,也是制订化疗方案和考核治疗效果的主要依据。每个怀疑肺结核的患者都必须查痰 。痰标本的收集、痰涂片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及结核杆菌核酸检测(为结核病诊断的金标准)、药物敏 感性测定及耐药基因分析 等。
·尿液培养有助于泌尿系统结核的诊断。
脓或关节液徐片镜检有助于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 腰椎穿刺,即从患者脊柱内抽出脑脊液进行检查,可明确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结核。
02
认识新敌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认识新敌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NCP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 原体是一种 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7日, 国家卫健委决 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 病毒炎”,简称“新冠肺炎”。2020年1月30日,WH0 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PHEIC) 。
TB
结核病的【主要症状】
大多数患者初次感染结核杆菌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发展, 潜伏期结束,才渐渐感觉到不适,此时己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不同部位结核病变的症状是不同的,比如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 等呼吸系统症状,肾结核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泌尿系统 症状。但大部分结核一般都伴有低热、盗汗、消瘦、虚弱等共同的全身症 状;部分结核病没有症状。
携手抗疫防痨 守护健康呼吸
延吉市建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纪雪
2020年03月24日
是第2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其宣传主题为
“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携手抗疫防痨、守护健康呼吸
TB与NCP
这个主题寓意着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情况下,另一 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也是当前严重危害人民健 康的主要传染病,防治工作时不我待!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标准化治疗方案
初治 初治是指从未因结核病应用过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或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规则用药 而未满疗程的患者,或不规则化疗未满1-个月的患者。初治者化学药物治疗分为2个月强 化期和4个月巩固期。
复治 复治是指因结核病不合理或不规则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一个月及以上的患者或初治失败和 复发患者。复治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2、痰中带血 据统计,约有半数肺结核病人会出现痰中带血,这是因为肺结核病人肺内
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造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大量红细胞通过毛细 血管壁外渗至肺泡中并与痰相混,因而出现痰中带血。
3、发热 由于结核菌的毒素及代谢产物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致使大脑皮层功能失调,
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午后潮热、手足心发热、面颊潮红等症状。
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 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 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 ,甚至死亡。
目前,缺乏针对病原体的有效抗病毒药物,以隔 离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认识新敌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NCP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潜伏期具有传 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01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 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弓|起的慢性传染病。 该病在古代被称为“痨病”。
结核分支杆菌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 也侵及肺脏以外的其他部位 , 如肝、肾、脑、淋巴结等,称为肺外结核病 。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告,目前全球有17.5亿人已感染结核菌, 现有病人2000万,每年新发现病例达800万,300余万人死于结 核病。
结核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每年因传染病而亡故的首位病因。我
国现有约600万结核病人,每年约23万人死于结核病,一些地区 的疫情还比较严重。
若能早期发现肺结核,既可早期治疗,彻底治愈,又可减少社
TB
一般治疗: 1.对症治疗
出现高热等严重中毒性症状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大喀血时使用垂体后叶素,或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或纤支镜、或手术止血。 安慰患者、消除紧张,注意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加强营养。注意监测症状体征的发展。 2.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的一域抗结核化疗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链霉素这些药物对结核杆菌具有强大的抑制和清除作用。 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杀灭结核菌。医生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3.用药原则为早期、联合、 适量、规律和全程。 ·早期,一旦发现和确诊后立即用药治疗。 ·联合,根据病情及抗结核药的杀菌机制,联合两种以上的化疗药物,以保证疗效。 ·适量,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及患者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用药剂量。 ·规律,患著需严格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的用药剂利量和方法,有规律地坚持治疗,不能随意更改用药方案甚至随意停药,亦不能随意 间断用药。 17.全程, 指患者必须技照治疗方案所定的疗程坚持用药。标准方案可分两个阶段, 2个月的强化期和4-6个月的巩固期。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LOGO
结核病患者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把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排到空气中而传播。 特定类型肺结核,尤其是痰菌阳性(即可在痰中发现结核杆菌)肺结核患者传染性强。
咳嗽
喷嚏
大笑
大声 谈话
飞沫传播是肺结核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其他途径传播现己罕见。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结核病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 一 ,2018年全球估算结核病死
亡数约为149.1万(包含合并艾滋病者),死亡率为19. 62/10万。
中国的结核病死亡数为3.94万(包含合并艾滋病者),死亡率
结核病分【五类】 为2. 76/10万。
随着我国防治工作的推进,我国结核病的发病率正在下降,
TB与NCP
新型冠状病毒与我们平时所知道的肺结核怎么区别? 症状不同:
TB and NCP
肺结核:
以持续咳嗽、咳痰2周以上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伴咯血、午后 低热、盗汗、乏力、消瘦、胸痛、呼吸困难等。
2019冠状病毒病: 以发热(高热居多)、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 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 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
结核病治疗周期较长,对于活动性结核,需用药至少6到9个月。具体的药物和治疗 时间取决于患者年龄、整体健康状况、耐药性以及感染部位。
最常见的结核病药物为异烟肼、利福平(利马坦)、乙胺丁醇、吡嗪酰胺。 如果一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时,应考虑是否耐药结核,必要时在药物治 疗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NCP
症状
根据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 版)》,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典型症状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 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 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会传染源。结核病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三:一咳、二血、三发热, 这是值得警惕的三个方面。
TB与NCP
TB and NCP
1、咳嗽 呼吸系统的疾病,如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都可引起咳嗽,
不过这些咳嗽,一般经过一个月治疗都会痊愈。若反复咳嗽,迁延不愈特别 是咳“半声嗽”,吐白色或灰白黏液样痰时,就要引起注意。
5、其他肺外结核. (代号--Ⅴ) 按部位及脏器命名,如 骨结核,结核性脑膜炎 ,肾结核等。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结核病的正确认识 健康人受到结核菌感染后,不一定发生结核病 。 是否发生结核病,主要 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即受到感染结核菌毒力的大小和身体抵抗力高低的 影响,结核菌毒力强而身体抵抗力又低则容易发生结核病。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结核病【鉴别诊断】:
肺外结核主要与相应病变部位的炎症、癌症相鉴别,例如: 肾结核需与肾炎、肾癌鉴别;肠结核需与溃疡性结肠炎、结直肠癌鉴别,
一般就医后通过病原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加以鉴别。
熟悉老敌人——结核病
TB
结核病【相关治疗】:
药物治疗是结核病治疗的最重要手段,为了确保彻底根治结核病,用药时应遵循 “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程”五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