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α多样性研究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α多样性研究
-B B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表 !" 观测样地基本情况 C);3( +B D(1(’)3 !&1E#2#&16 &< 6)903#1= 03&26 项目 B B B F2(96B B B 行政区域 %&!)2#&1 经度 %&1=#2*E( 纬度 %)2#2*E( 海拔高度 G3(T)2#&1 ( 9) 土壤类型 U 270( 年平均气温 LT(’)=( )11*)3 2(90(’)2*’(( W ) 年降水量 LT(’)=( )11*)3 0’(!#0#2)2#&1 ( 99 ) 贝加尔针茅群落 !& ’%#(%)*+,#, 鄂温克旗 GH(1I( J# ++,NO5PO@QG O@NA-P.RQ8 5O. 暗栗钙土 /"(621*2 6 X +4 , Y R4 @ B ..R4 R Y S.4 R B 大针茅群落 !& -.%+/#, 西乌旗 K#H* J# ++5N.5PAQG OON..PRQ8 ++AR 暗栗钙土 /"(621*2 6 +4 + Y R4 A B .-,4 5 Y S-4 + B 克氏针茅群落 !& 0.1)23## 阿巴嘎旗 L;)=) J# ++ONA-PRQG OONRRPAQ8 ++., 栗钙土 /"(621*2 6 +4 R Y R4 S B -O-4 R Y O+4 R B 小针茅群落 !& 0)*4*+5## 达茂旗 M)9)& J# ++RN.SP.-QG O-NRAPORQ8 +RAR 棕钙土 V’&H1 6 O4 5 Y R4 5 B +5O4 @ Y .@4 A B
( 4>b4%&&% ) 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4>b7%%$# 、 4>#7%%55 ) 资助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 收稿日期: &>>> A &$ A %4 ; 修改稿收到日期: $%%% A %# A %# 白永飞 :J;CF? 地址: NE<CFc @HR F<PCHR CPR P@
第 ! 期 * * * * * * * * * * * * 白永飞等: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 ! 多样性研究
A<<
!" #$
试验地设置 分别选择贝加尔针茅草原、 大针茅草原、 克氏针茅草原和小针茅草原代表样地在利用强度上的相对 一致 性, ! 类 群落的 观测样 地 均选择在被利用程度较轻、 基本上没有发生退化 的 冷季 放 牧场。野 外调查 工作是 在 "##$ 年 % 月群落地上生物量高峰期进行的, 各样地基本情况见表 " 。 !" !$ 观测取样方法 " )群落基 本 特 征: 沿 一 条 ":: . 的 样 线 设置 ": 个 " . ; " . 的观测样方, 样方间隔为 ": . 。分别测 定 每 个 样 方 的 植 物 种 类 组 成 及 其高度、 盖度、 株丛数和地上现存 量等, 地上 现 存量用刈割法测定, 用电子秤按 植物种 称取鲜 重和烘干重 ( $<= ) 。 > )群落植 物 多 样 性 及 种 ? 面 积 关 系: 采 用 ! . ; ! . 巢式样方, 样方内含 " @ $! . > 、 "@ "$ . > 、 " @ ! .> 、 " . > 和 ! . > 的样方各 ! 个, 通 过样 方 间 合 并 又 产 生 " @ A> . > 、 " @ % .> 、 "@> .> 、 > . > 和 % . > 的 样 方 各 ! 个, "$ . > 样 方 " 个, 每个巢 式 样 方 共 包 含 各 级 样 方 !" 个 (图 ") 。每个样地共设置 < 个巢式样方, 样方间 隔
!
摘 ! 要 ! 用比较样地法调查 了 内 蒙 古 高 原 # 类 地 带 性 针 茅 ( !"#$% ) 草 原: 贝加尔针茅 ( !& ’%#(%)*+,#, ) 草 原、 大针茅 ( !& -.%+/#, ) 草原、 克氏针茅 ( !& 0.1)23## ) 草原和小针茅 ( !& 0)*4*+5## ) 草原群落的 ! 多样性特 征, 结果表明: 群落物种数目同时受取样面积和样方形状的影 响, 对 数 模 型 ! 6 % ?@ 7 8 ’ 能 够 很 好 地 表 征 长方形样方可以获得与面积加倍的正方形样方相近的取样效 果。 同 一 尺 度 下, 沿 群落的种 A 面积关系, 着降水量逐渐递减生态梯度, 从贝加尔针茅群落到 小 针 茅 群 落 物 种 数 目 逐 渐 递 减, 群落丰富度指数 (群 落物种数、 BC=DC?:E 指数) 逐渐降低。多样性指数中, ,F;GH8@ 指数逐渐增大, ,IC@@8@JKF:@:= 指 数 逐 渐 降 低, 非常丰富种 ( 9$ ) 及丰富种 ( 9& ) 的数量均不断减少。 关键词 ! 内蒙古高原, 针茅草原群落, 种 J 面积关系, ! 多样性 "#$%& ’( ! %)*+,-)#& ’. .’$, !"#$% /’00$()#)+- )( 1((+, 2’(3’4)5 645#+5$ 7 891 :’(3 ;<+) & = > ?@ AB); ?)( $ = > C1 D+;?)( $ = 9E-#,5/# ! 2I: ! LF9:=HFMN 8E E8O= !"#$% P8;;O@FMF:HQ FR :R !& ’%#(%)*+,#,: !& -.%+/#,: !& 0.1)23##: C@L !& 0)*4*; +5## F@ MI: )@@:= B8@D8?FC S?CM:CO T:=: HMOLF:L OHF@D P8;GC=C<?: G?8M ;:MI8LHR 2I: =:HO?MH HI8T:L MICM MI: HG:U PF:H @O;<:= 8E E8O= !"#$% P8;;O@FMF:H T:=: CEE:PM:L <N <8MI MI: HFV: C@L HICG: 8E WOCL=CMHR 2I: HG:PF:HJC=:C =:?CMF8@HIFG P8O?L <: PIC=CPM:=FV:L <N C G8T:= EO@PMF8@ ;8L:?Q ! 6 % ?@ 7 8 ’& 2I: LFEE:=:@P: <:MT::@ @O;<:=H 8E HG:PF:H 8<MCF@:L <N 8<?8@D WOCL=CMH C@L <N HWOC=: WOCL=CMH TFMI MTFP: MI: HFV: 8E MI: 8<?8@D WOCL=CMH TCH @8M HFD@FEFPC@MR XM MI: HC;: HPC?: MI: HG:PF:H @O;<:= L:P=:CH:L C?8@D MI: :P8?8DFPC? D=CLF:@MH E=8; MI: !& ’%#(%)*+; ,#, P8;;O@FMN M8 MI: !& 0)*4*+5## P8;;O@FMNR 2I: =FPI@:HH F@LFP:HQ F@P?OLF@D HG:PF:H @O;<:= 8E MI: P8;;O@FU MF:H C@L BC=DC?:E F@L:YQ C?H8 L:P?F@:L E=8; MI: !& ’%#(%)*+,#, P8;;O@FMN M8 MI: !& 0)*4*+5## P8;;O@FMNR /F9:=HFU MN F@LFP:H F@P?OLF@D ,IC@@8@JKF:@:= F@L:Y C@L (F??ZH F@LFP:H 9 & %+/ 9 $ Q T:=: C?H8 =:LOP:LR F+& G’,%-H )@@:= B8@D8?FC S?CM:COQ !"#$% P8;;O@FMF:HQ HG:PF:HJC=:C =:?CMF8@HIFGQ ! LF9:=HFMN 9$#B’,I - 5%%,+-- ! &[ ! \C<8=CM8=N 8E ]OC@MFMCMF9: 0:D:MCMF8@ +P8?8DNQ )@HMFMOM: 8E -8MC@NQ ’IF@:H: XPCL:;N 8E ,PF:@P:HQ -:F^F@D! &%%%>4 $[ ! )@@:= B8@D8?FC XD=FPO?MO=: _@F9:=HFMNQ (OII8M! %&%%&"
生物多样性 !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 -)./)0+1,)23! !( # ) : 454 6 47% ,*89:;<:= , $%%%
内蒙古高原针茅草原群落 ! 多样性研究
白永飞 & ! 许志信 $ ! 李德新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 北京 ! &%%%>4 )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呼和浩特 ! %&%%&" )
.AO
生B 物B 多B 样B 性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第 @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