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平均期望寿命:是指通过回顾性死因统计和其他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特定人群能生命的平均年龄数,简称平均寿命或预期寿命。
2、健康期望寿命:是指去除残疾和残障后所得到的人类生存曲线,及个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龄。
也就是老年人能够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
3、两个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的人群称为老年人。
4、发达国家老年化社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定义为老年化社会。
5、发展中国家老年化社会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的10%以上,定义为老龄化社会。
6、健康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于1990年9月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并在全世届积极推行的老年人健康生活目标。
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能够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7、积极老龄化:是在健康老龄化基础上提出的新观念,它强调老年人不仅在机体、社会、心理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而且要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继续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章老年护理相关理论1、人格发展理论:人格是指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差异。
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及精神分析,又称为发展理论。
他主张人格发展经历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是终身发展的,人格的发展必须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不可分割的过程,分为八个主要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前、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晚年期)2、老化的社会学理论:主要研究、了解及解释社会互动、社会期待、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对老化过程适应的影响。
标志性的理论有隐退理论、活跃理论、次文化理论、交换理论、现代化理论、社会环境理论、年龄分层理论和持续理论等。
3、隐退理论:认为社会平衡状态的维持,决定于社会与老年人退出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彼此有益的过程。
其也认为老年期不是中年期的延续,老年期有自身的特殊性,老年人逐步走向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功能也逐步丧失,与社会要求正在渐渐拉大距离。
隐退理论的前提是:隐退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隐退是不可避免的;隐退是双方皆感满意的过程;所有社会系统都有隐退的现象;隐退是一种常模。
4、活跃理论:认为老年是中年期的延续,主张老年人应与中年时代一样从事社会上的工作及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5、持续理论:持续理论较活跃理论更加注意的是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它以个性的研究为理论基础,主要探讨老年人在社会文化约束其晚年生活的行为时,身体、心理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调适。
6、次文化理论:重点更加关注已经离开工作岗位的老年人。
它认同老年人不再有中年期的理想与行为,老年人群体会发展出独特的老年次文化。
第三章老年人的健康评估一、老年人健康评估的原则:1、了解老年人身心变化特点:生理性改变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必然发生的分子、细胞、器官和全身各系统的各种退行性改变,这些改变是正常的,属于生理性的改变;病理性改变是指由于生物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所导致的老年性疾病引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异常的,属于病理性的改变。
2、正确解读辅助检查结果:老年人辅助检查结果的异常有三种可能:由于疾病引起的异常改变;正常老年期变化;受老年人服用的某些药物的影响。
3、注意疾病非典型性表现:老年人感受性降低,加之常并发多种疾病,因而发病后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非典型性临床表现。
由于这种非典型表现的特点,给老年人疾病的诊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容易出现漏诊、误诊,因此对老年人要重视客观检查,尤其体温、脉搏、血压及意识的评估极为重要。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身心变化不同步,心理发展具有潜能和可塑性,个体差异性大。
在智力方面,由于反应速度减慢,在限定的时间内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年轻人低;在记忆力方面,记忆能力变慢、下降,以有意识记忆为主,无意识记忆为辅;在思维方面,个体差异性大;在特性和个性方面,会出现孤独、任性、把握不住现状而产生怀旧、焦虑、烦躁;老年人的情感与意志变化相对稳定。
*老年综合健康功能评估(CFA):是指从躯体、精神、社会心理、自理能力等多维度测量老年人的整体健康功能水平,一发现老年人医疗、社会心理、自理能力丧失等问题,并反映老年人的保健需求。
评估的主要量表有:OARS量表;CARE量表;PGCMAI问卷。
二、老年人健康评估注意事项:1、提供适宜的环境:室内温度22—24摄氏度为宜,尽可能安静、五干扰;2、安排充分的时间;3、选择适当的方法;4、运用沟通的技巧;5、获得客观的资料。
三、体格检查:1、营养状态:评估老年人每日活动量、饮食状况以及有无饮食限制,测量身高、体重。
正常人从50岁起身高逐渐缩短,男性平均缩短2.9cm,女性平均缩短4.9cm。
由于肌肉和脂肪组织的减少,80—90岁老年人体重明显减轻。
2、生命体征:(1)体温:老年人的基础体温较成年人低,70岁以上的患者感染常五发热的表现,如果午后体温比清晨的高1摄氏度以上,应视为发热。
(2)脉搏:老年人测量脉搏的时间每次不应少于30s,并且应注意脉搏的不规则性(3)呼吸:评估呼吸时应注意呼吸的形态、节律以及有无呼吸困难。
老年人正常的呼吸频率为16—25次/分,在其他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如果老年人的呼吸>25次/分,可能是下呼吸道感染、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其他病变的信号。
(4)血压:高血压和直立性低血压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一般建议老年人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各测量需要一次,如果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20mmHg或舒张压≥10mmHg,则为直立性低血压。
3、智力、意识状态4、体位、步态四、功能状态评估内容:1、日常生活能力(ADL):老年人最基本的自理能力,是老年人自我照顾、从事每天必须的日常生活的能力。
如衣(穿脱衣、鞋、帽,修饰打扮)、食(进餐)、行(行走、变换体位、上下楼)、个人卫生(洗漱、沐浴、如厕、控制大小便),这一层次的功能受限,将影响老年人疾病生活需求的满足。
ADL不仅是评估老年人功能状态的指标,也是评估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偿服务的指标。
2、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老年人在家中或寓所内进行自我护理活动的能力,包括购物、家庭清洁和整理、使用电话、付账单、做饭、洗衣、旅游等,这一层次的功能提示老年人是否能独立生活并具备良好的日常生活功能。
3、高级日常生活能力(AADL):反映老年人的智能能动性和社会角色功能,包括主动参加社交、娱乐、职业活动等。
随着老年期生理变化或疾病的困扰,这种能力可能会逐渐的丧失。
五、评价焦虑的常用工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贝克焦虑量表(BAI)六、评估抑郁的常用工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老年抑郁量表(GDS);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Zung自评量表(SDS);Beck抑郁量表(BAI)。
第四章老年人的健康保健与养老照顾一、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高龄老人;独居老人;丧偶老人;患病的老年人;新近出院的老年人;精神障碍的老年人二、老年保健策略(P52):1、老有所医——老年人的医疗保险;2、老有所养——老年人的生活保障;3、老有所乐——老年人的文化生活;4、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为——老年人的与成就;5、老有所教——老年人的教育及精神生活第五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与精神护理一、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P61):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4、安享天伦之乐与空巢家庭的矛盾5、安度晚年与生活变故的矛盾二、抑郁的表现:抑郁的症状主要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行为活动减少三个主要方面。
老年人抑郁表现特点为大多数以躯体症状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心境低落表现不太明显,称为隐匿性抑郁;或以疑病症状较突出,可出现“假性痴呆”等;严重抑郁症老人的自杀行为很常见,也较坚决,如疏于防范,自杀成功率也较高。
三、抑郁的预防和护理:老年抑郁的防护原则是:减轻抑郁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费用和死亡率。
主要措施包括严防自杀、避免促发因素、使用认知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和有自杀企图者续采用电休克治疗。
四、心理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基于以上定义,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疾病;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建设性地发展完善自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不仅意味着没有心理疾病,还意味着个人的良好适应和充分发展。
五、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认知正常;情绪健康;关系融洽;环境适应;行为正常;人格健全六、老年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含青年期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于老年期各种继发性抑郁。
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期抑郁症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
七、老年抑郁症具体表现(P72):疑病性;激越性;隐匿性;迟滞性;妄想性;自杀倾向;抑郁症性假性痴呆;季节性八、老年期痴呆:是指发生在老年期由于大脑退行性病变、脑血管性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老年期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简称老年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如帕金森病、酒精依赖、外伤等引起的痴呆。
1、日常生活护理及照料指导(1)穿着:衣服按穿着的先后顺序叠放;避免太多纽扣,以拉链取代纽扣,以弹性裤腰取代皮带;选择不用系带的鞋子;选择宽松的内裤,女性胸罩选择前扣式;说服患者接受合适的衣着,不要与之争执,慢慢给予鼓励。
(2)进食:定时进食。
最好是与其他人一起进食;如果患者不停地想吃东西,可以把用过的餐具放进洗涤盆,以提醒患者在不久前才进餐完毕;患者如果偏食,注意是否有足够的营养;允许患者用手拿取食物,进餐前协助清洁双手,亦使用一些特别设计的碗筷,以减低患者使用的困难;给患者逐一解释进餐的步骤,并作示范,必要时予以喂食;食物要简单、软滑,最好切成小块;进食时将固体和液体分开,以免患者不加咀嚼就把食物吐下而可能导致窒息;义齿必须安装正确并每天清洗;每天安排数次喝水时间,并注意水不可过热。
(3)睡觉:睡觉前让患者先上洗手间,可避免半夜醒来;根据患者以前的兴趣爱好,白天尽可能安排患者进行一些兴趣活动,不要让患者在白天睡得过多;给予患者轻声安慰,有助患者入睡;如果患者以为是日间,切勿与之争执,可陪伴患者一段时间,再劝说患者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