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任务分析:
1、平行线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不仅是研究其他图形的基础,而且在实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探索和掌握好它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材设置了一个通过探索平行线性质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充分交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尽可能地发现有关事实,并能应用平行线性质解决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因此,无论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及感情教育等方面,这节课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考虑本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缺乏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比较差,作业完成度不高,所以,这个学期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利用七年级学生都有好胜、好强的特点,扭转学数学难、数学枯燥的这种局面。
形成一种勤动手、勤动脑,勤探索和肯合作交流的良好气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
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平行线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解
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
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对平
行线的性质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从中获益。
四、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应用。
五、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
1.教师教法:采用尝试指导、引导发现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民主意识和开放意识。
2.学生学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主动发现,认真研究。
三、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1、复习平行线的三个判定
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进行复习,让学生口述平行线的三个判定定理的符号语言通过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让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平行线的性质的逻辑关系的理
及文字语言。
2.引出问题: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解。
让学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是利用角的数量关系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二、新课探索
(一)平行线性质1
1、操作 工作单内页中有一条条横线,每两条横线都是平行线.
(1)任意画一条直线去截这些平行线;
(2)从中任意取两条平行线与这条截线构成“三线八角”图;
(3)从图中任取一对同位角进行观察、测量. 2、通过归纳 操作引出性质1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量取同位角的操作过程,再结合学生的操作结果,得到
平行线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板书:平行线性质1 :
几何语言表述
图形:
用实验的方法得到平行线性质1,是为了降低学习难度
让学生不断体会几何定理的符号表达式如何书写,为后面的“说理”服务
(二)平行线性质2、3
1、你能根据性质1,说明内错角∠2与∠1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通过性质1来推导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先让学生进行填空,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2、归纳 以上事实 平行线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板书:平行线性质2:
//(1=3a b ∴∠∠已知)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让学生学会碰到新问题时会
用旧知识来解决,先让学生进行填空,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然后下一步进行整句话描述。
//(1=2
a b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图形:
3、 你能根据性质124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通过性质1来推导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让学生整句话进行描述,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4、归纳 以上事实
平行线性质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写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板书:平行线性质3: 0
//(1+4=180a b ∴∠∠已知)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图形:
归纳性质3提高一些难度,让学生进行整句话描述,循序渐进引导学生。
(三)平行线性质应用 例题1 (对性质2的直接应用) 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l 所截,a ∥b ,∠1=50°,求∠2的度数 变式(对性质1,3的直接应用):已知条件不变,求∠3,∠4的度数?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并且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过程)
然后教师讲解学生的解法,并给出正确写法。
通过前面推导性质2,3的基础,此例题为直接运用性质
1,2,3,让学生直接自己书写过程,然后教师揭示正确答案,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题2:如图已知B D
∠=∠,AB//CD,那么DE与BF在位置上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
变式:已知AB//CD,DE//BF那么∠B=∠D吗?为什么?
学生结合老师的问题,找到需要说明的一对角的
数量关系,再结合条件,得到解题思路,并书写过程。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并且让两位学生到黑板上展示过程)
练习课本60页1,2(做书上);
62页1、(书写过程写在下面)
(1)
(2)
(3)
2、(书写过程写在下面)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找到需要证明的角的数量关系,并结合条件找解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双向”分析题目的方法
拓展学生接触的题型,第一次接触添加“辅助线”的题目
三、小结小结将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理解
其逻辑关系。
五、作业
练习册13.5(1)(2)
六、教学反思
通过对判定的学习,在学习性质时,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一些,因为判定和性质是相对的,引导学生对性质的学习的同时,也会让学生进行双向学习,而且本节知识点本来是只学习性质一,即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但是反复琢磨教材后,发现将三个性质放在一起,会更加容易理解,所以这样安排教学,看效果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