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D7001-2005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Pressure Pipe Unit Manufacture Supervision Inspection Regulation (Submerged-arc Welding Steel Pipe and Polyethylene Pip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5年11月8日目录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监检方式、项目和方法 (4)第三章 监检机构和监检人员 (6)第四章 制造单位 (8)第五章 附则 (10)附件1 埋弧焊钢管制造监督检验大纲 (11)附件2 聚乙烯管制造监督检验大纲 (19)附件3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大纲 (23)附件4 埋弧焊钢管制造监督检验项目表 (27)附件5 聚乙烯管制造监督检验项目表 (29)附件6 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项目表 (31)附件7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 (33)附件8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 (34)附件9 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 (35)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压力管道元件(埋弧焊钢管与聚乙烯管)制造监督检验(以下简称制造监检)工作,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本规则适用于《条例》所称压力管道元件中埋弧焊钢管(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直缝埋弧焊铜管和双缝埋弧焊钢管,下同)和聚乙烯管的制造监检。
第三条 申请制造监检的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制造单位(以下简称制造单位)。
必须按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的有关规定取得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
从事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制造监检的检验机构(以下简称监检机构),应当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校准,并且具有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检项目资格。
实施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制造监检的监检机构,由制造单位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确定,并且向社会公布,书面通知制造单位。
第四条 制造监检工作应当在制造单位产品制造过程中进行,并且能够适应流水线生产方式。
制造监检是在制造单位对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质量检验合格(以下简称自检)的基础上,对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安全性能进行的监督验证。
制造监检不能代替制造单位的自检。
制造单位应当对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质量负责,监检机构应当对所承担的制造监检工作质量负责。
第五条 监检机构应当对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中有关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制造监检,并且对制造单位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 监检方式、项目和方法第六条 监检机构对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的制造监检按批进行。
注1:制造单位应当按照产品标准要求进行组批。
对于埋弧焊钢管,按同一机组、同一牌号、同一外径、同一壁厚、同一工艺,生产周期不超过一周,且数量不超过20根为一批。
第七条 制造监检按照本规则《埋弧焊钢管制造监督检验大纲》(见附件1)、《聚乙烯管制造监督检验大纲》(见附件2)(以下均简称《制造监检大纲》)规定的项目和要求以及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
承担制造监检工作的监检人员(以下简称监检人员)应当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制造监检,并且结合产品制造监检项目,检查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制造监检结果填入《埋弧焊钢管制造监督检验项目表》、《聚乙烯管制造监督检验项目表》(见附件4、附件5,以下简称《制造监检项目表》)。
监检机构在监检人员监检的基础上,应当每年至少2次按照《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大纲》(见附件3)对制造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并且将检查结果填入《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质量管理体系监督检查项目表》(见附件6,以下简称《管理体系监检项目表》)。
第八条 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制造监检项目分A类、B类(具体分类见《制造监检项目表》)。
(一)A类制造监检项目,监检人员在巡查的基础上,必须检查文件、实物或者进行现场监督,确认结果,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未经监检或者监检不合格的,该批产品不能流转至下一道工序。
(二)B类制造监检项目,制造监检人员在巡查的基础上,按照规定或者随机抽查各项文件、报告、记录表、卡。
必要时抽查实物或者进行现场监督,确认结果,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制造监督检验过程中的检查,抽查的文件、实物、报告、记录表、卡,进行现场监督等,都应当在制造单位提供的相应见证文件(设计文件、检验报告、试验报告、记录表、卡等)上签字确认,同时注明制造监检确认的方式(资料确认、现场监督、实物检查)和签字日期。
第九条 监检机构在实施制造监检工作时,应当根据制造监检大纲的要求,按照所制造监检产品的特点,制定制造监检工作作业指导书。
第十条 经过制造监检,对符合规定要求的制造监检项目,在《制造监检项目表》中“制造监检结果”栏内填“合格”,并且在“工作见证”栏内填写制造监检人员签字的见证件名称、编号或者制造监检工作记录的名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制造监检项目,在“制造监检结果”栏内填写实测数据或者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记事栏中记述不符合要求的具体情况、情节和制造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检查发现的问题,以及制造单位的处理情况。
监检机构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检查时,实施监督检查的人员应当逐项检查并且作出评价,评价分“合格”、“不合格”、“有缺陷”三种结论。
对评价结论为“不合格”或者。
有缺陷”的项目,在“问题记录以及备注”栏内填写存在问题,并且在记事栏内记述不符合的具体情况和情节,以及制造单位的处理情况。
第十一条 《制造监检大纲》所列的项目和要求是对埋弧焊钢管和聚乙烯管产品安全性能制造监检的通用要求。
监检机构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对不适用的项目和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章 监检机构和监检人员第十二条 监检机构应当向制造单位通告制造监检作业指导书、监检人员名单以及其资格项目和制造监检收费标准。
第十三条 监检机构应当根据制造单位的生产规模,配备监检人员,监检人员的数量必须满足按照本规则的要求和进行制造监检工作的需要。
监检机构应当做好监检人员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监检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检查制造监检工作情况,防止和及时纠正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十四条 用于长输(油气)管道的埋弧焊钢管产品的监检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压力管道检验师以上(含检验师)资格证书(具有制造监检项目,下同);其他埋弧焊钢管和聚乙烯管产品的监检人员应当具有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压力管道检验员以上(含检验员)资格证书。
第十五条 监检人员必须履行职责,严守纪律,保证制造监检工作质量。
监检人员应当保守制造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妥善保管制造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
第十六条 发现制造单位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产品安全性能不符合有关要求的一般问题时,监检人员应当向制造单位发出《特种设备监督检验工作联络单》(见附件7,以下简称《监检工作联络单》);发现不符合有关要求的严重问题时(注2)。
监检机构应当向制造单位签发《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意见通知书》(见附件8。
以下简称《监检意见通知书》。
注2:严重问题是指对安全性能有较大影响的问题,如产品A类制造监检项目不合格;B类制造监检项目不合格而又不易纠正;制造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严重失控;制造单位对《监检工作联络单》提出的问题拒不改进;制造单位不再具备制造许可的基本条件;制造单位在生产经营中有违反制造许可有关规定的行为等。
发出《监检意见通知书》时,监检机构应当撤告所在地的地市级(或者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制造单位对提出的监检意见拒不接受的,监检机构应当及时向确定其实施制造监检工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反映。
第十七条 监检人员应当建立制造单位有关人员、工艺、材料、型式试验台帐,认真填写制造监检记录,每个工作日内的制造监检工作情况应当记入制造监检日记,制造监检的每批产品都应当填写制造监检项目表。
对A类制造监检项目,必要时应当附制造单位提供的相应工作见证资料。
第十八条 经制造监检合格的产品,监检机构应当按批向制造单位出具《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书》(见附件9,以下简称《监督检验证书》)。
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单位必须持有《监督检验证书》时,可以由制造单位向监检机构索取,监检机构应当提供。
第十九条 监检机构应当保存《监督检验证书》、《监检工作联络单》、《监检意见通知书》、《制造监检项目表》、《管理体系监检项目表》、制造监检日记和制造监检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5年。
第四章 制造单位第二十条 制造单位应当保持符合制造许可所要求的条件,保证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保证产品安全性能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未经制造监检合格,不得在产品上使用“安全标记”;未经监检机构出具《监督检验证书》,不得作为压力管道元件产品出厂。
制造单位应当按批组织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的生产。
每批产品生产前,应当及时向监检机构报检。
制造单位应当保证制造监检人员自由出入工厂与制造监检工作有关的场所。
第二十一条 制造单位应当向制造监检机构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并且提供下列文件、资料供监检人员在制造监检工作中使用或者查阅,如果有变更,应当及时通知监检机构:(一)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各责任人员的任免文件、质量信息反馈资料等);(二)从事埋弧焊钢管焊接的持证焊工名单(列出持证项目、有效期、钢印代号等)一览表;(三)从事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名单一览表;(四)从事埋弧焊钢管无损检测人员名单(列出持证项目、级别、有效期等)一览表;(五)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的设计文件、工艺文件和检验记录,采用企业标准时,还应提供企业标准;(六)埋弧焊钢管的焊接工艺评定一览表;(七)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型式试验报告:(八)埋弧焊钢管、聚乙烯管产品的月生产计划。
制造单位应当确保监检人员能方使地查阅产品定货合同(技术要求)。
第二十二条 制造单位对监检人员发出的《监检工作联络单》或者监检机构发出的《监检意见通知书》.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处理并且书面回复。
第二十三条 制造单位应当确定制造监检联络人员。
对A类制造监检项目,制造单位应当向监检人员告知制造监检时间或者与监检人员约定制造监检时间。
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四条 产品安全性能稳定,同牌号、同规格(同一外径、同一壁厚)、同工艺产品连续1年未发现安全性能问题的,制造单位可以向所在地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增加组批管子数量的要求。
获得同意的,可以增加组批的数量,但每批不得超过600根。
对于增加组批量的效量,产品安全性能一旦出现问题,应当恢复组批原规定的敷量。
第二十五条 制造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制造监检费用。
第二十六条 本规则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