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急症精品PPT课件
虚脱(辩证)
面色苍白或紫绀,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 或烦躁不安,尿量减少,张口自汗,肢冷肤凉, 血压下降,脉微细或芤大无力。 1.亡阳 兼见呼吸微弱,唇发紫绀,舌质胖, 脉细无力。 2.亡阴 兼见口渴,烦躁不安,唇舌干红, 脉细数无力。若神志不清转入昏迷,呼吸微弱, 心音低钝,脉微欲绝,为阴阳俱脱之危候。
高热(基本治疗)
治则:清泻风热。 处方:大椎 十二井 十宣 曲池 合谷 方义: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
阳;十二井、十宣皆在四末,为阴阳经交接之处, 三穴点刺,具有明显的退热作用。曲池为阳明经 合穴,配合谷清泻阳明实热。诸穴共奏疏解表邪, 清泻风热之功。
高热(辩证)
外感高热,发病急,病程短,体温在39℃以上, 初起伴有恶风寒等外感证候。 1.风热表证 高热恶寒,咽干,头痛,咳嗽, 舌红苔黄,脉浮数。 2.肺热证 伴有咳嗽,痰黄而稠,咽干口渴等 症。 3.热在气分 高热汗出,烦渴引饮,舌红,脉 洪数。 4.热入营血 高热夜甚,斑疹隐隐,吐血便血, 舌绛心烦。
虚脱(基本治疗)
治则:回阳固脱,苏厥救逆。 处方:素髎 水沟 内关 方义:素髎属督脉,有升阳救逆,开
窍清热之功,急刺可使血压回升;水沟 这苏厥救逆之要穴,急刺可回阳固脱; 内关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回阳固脱。
随证配穴;神志昏迷配中冲、涌泉, 肢冷脉微配关元、神阙、百会,俱灸。
操作;毫针刺,用补法,并灸。
急症
1.熟悉晕厥、虚脱、、抽搐、急痛的病因病 机,掌握其辨证分型、针灸治疗,了解其针刺 操作方法。 2.了解出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熟悉 其针灸治疗。
晕厥(概述)
晕厥是指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的丧失, 属于中医"厥证"、"脱证"的范围。其特征为 突感眩晕,行动无力,迅速失去知觉而昏倒, 数秒至数分钟后恢复清醒。本病常因精神刺 激、惊恐、体位变动而诱发。
虚脱(概述)
虚脱,类似今之休克。发病急暴、证候 凶险。多由大汗不止、大吐、大泻、大 量失血,或温热之邪久留,严重损伤气血 津液;有因元阳素亏,寒邪深重,以致正 不胜邪,阳气虚陷。两者均可导致血,大吐大泻;或因六 淫邪毒,情志内伤,药物过敏或中毒, 久病虚衰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致脏腑 阴阳失调,气血不能供养全身所致。甚 者导致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危候。
虚脱(参考文献)
张从道应用针刺治疗休克150例,其中心原源性休克30例, 感染性休克15例,低血容量性休克20例,过敏性休克15例, 创伤性休克50例,主要表现为反应迟钝,面色苍白,出虚汗, 肢端发绀,脉沉细数,血压下降至可诊断休克范围,取穴: 主穴取人中、涌泉、合谷、内关、足三里、百会;配穴:呼 吸困难配孔最、列缺,剧疼配阿是穴,耳穴交感;腹痛配中 脘;烦躁不安配神门;尿少尿闭配照海、太冲、肾俞;肢冷 配内庭、阴陵泉。方法:进针后大幅度捻转提插,每5min 1 次,留针30min,1日1次或1日2次,待病情稳定,再按常规 1日1次,巩固疗效,1周为1疗程。结果显示l50例中显效96 例(64%),有效44例(29.3%)。无效10例(6.7%), 总有效率93.3%。(张从道,针刺治疗休克150例临床观 察。中国针灸 1989;39(4) :22)
虚脱(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穴;肾上腺 皮质下 心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
留针60-120min。 3.艾灸法 选穴:百会 膻中 神阙 关元 气海 方法:艾炷直接灸,每次选2-3穴,用
中等艾炷灸至脉回汗收为止。
虚脱(附注)
虚脱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发病突然,病 情复杂,须针对原因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作为抢救措施之一。
晕厥(基本治疗)
治则:苏厥醒神。 处方;水沟 中冲 涌泉 足三里 方义;水沟位居任督交接之处,督脉入脑上
颠,取之以接续阴阳经气,有开窍醒神之功; 中冲刺之能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 要穴;涌泉引气下行,最能醒神开窍,多用于 昏厥之重证;足三里可补气血而和中,以资气 血之源。
随证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百会,俱灸; 实证配合谷、太冲。
晕厥(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多由元气虚弱,病后气血未复,产 后失血过多,每因操劳过度、骤然起立等致 使经气一时紊乱,十二经脉气血不能上充于 头,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而致;或因情志异 常波动,或因外伤剧烈疼痛,以致经气逆乱, 清窍受扰而突然昏倒。 现代医学认为,晕厥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引 起的脑组织短暂性缺血、缺氧所致。
晕厥(参考文献)
李惠芳介绍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的经验。实证 宜疏肝降逆,开窍启闭,针用泻法:人中穴刺 向鼻中隔用捻转泻法,合谷、太冲行提插捻转 泻法;丰隆、涌泉行提插泻法;井穴、曲泽、 委中放血。虚证应调补气血,回阳救逆,针用 补法;百会、关元以大炷灸法;内关、神门行 捻转补法。所介绍杨柏如4例典型病案全部治 愈。(李惠芳,杨柏如针灸治疗厥证经验。针 灸临床杂志 1994;10(3) :3)
操作:毫针刺,虚证补,实证泻,虚证可灸。
晕厥(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穴:神门 肾上腺 心 皮质下 方法;毫针刺,强刺激,每次留针15-
30min。
晕厥(附注)
①针灸对情绪激动、外伤疼痛引起 的晕厥效果良好,其他原因者可作 为临时辅助治疗。
②对晕厥须详细检查,明确原因, 以便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高热(概述)
高热是指体温超过39℃的急性症状,中 医文献所称的"壮热"、"实热"、"日晡潮 热"等,均属于高热的范畴。其病因多由 外感引起,亦有内伤发热者。本节主要 讨论外感发热的辨证及治疗。
高热(病因病机)
外感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卫失宣散, 肺失清肃;或温邪疫毒侵袭人体,燔于 气分;或内陷营血,引起高热。亦有因 外感暑热之邪,内犯心包而致者。
晕厥(辩证)
始则自觉头晕乏力,眼前昏黑,泛泛欲吐,继 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淋漓,四肢 厥冷,血压下降,短时尚能逐渐苏醒。 1.虚证 素体虚弱,疲劳惊恐而致昏仆,面 色苍白,四肢厥冷,气短眼花,汗出,脉细缓 无力。 2.实证 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 然昏仆,不省人事,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 淡苔薄白,脉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