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思考题一、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1.物种(species)2.二名法,举例说明3.简述生物界的5界系统4.简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动物的对称类型可分为;动物的体腔类型可分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身体分部。
2.真体腔动物真体腔(Eucoelomata);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
重要名词:物种,二名法,五界系统,侧生动物,分类阶元,分类方法,系统发生,个体发生3.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3.1 动物的完全卵裂的2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动物的完全卵裂有两种主要模式:即辐射卵裂和螺旋式卵裂。
卵裂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胚胎后期的发育。
3.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主要阶段及发育过程的特点囊胚(blastula):囊胚层(blastoderm),囊胚腔(blastocoel),原肠胚(gastrula):原肠腔(gastrocoel),中胚层和体腔(mesoderm and coelom) ,神经胚(neurula)。
3.3 动物的中胚层的发生中胚层的形成方式主要有2种:(1)体腔囊法(2)裂体腔法3.4 假体腔与真体腔3.5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4.试比较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的差别胚孔(blastopore),原口动物(Protostomia)和后口动物(Deuterostomia)。
三、动物的系统与进化(各门类的特征与进化关系)1. 原生动物门2.海绵动物门3.腔肠动物门4.扁形动物门5. 原体腔动物6.环节动物门7.软体动物门8.节肢动物门9.棘皮动物10.脊索动物门(其中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三个亚门)四、各门动物的分述1. 原生动物门(Protozoa)1.1原生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生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1.2 区别纤毛虫纲、鞭毛虫纲、肉足虫纲原生动物要点特征1.3 简述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及其在原生动物生活中的作用1.4 原生动物的水分调节和排泄1.5 纤毛虫的接合生殖和无性生殖的过程1.6 原生动物的无性生殖方式1.7 昏睡病、黑热病是哪一类原生动物引起的疾病?(我国人体五大寄生虫)1.8 原生动物分布在那些环境中1.9原生动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所起的作用1.10 简述疟原虫的生活史,引起人类发病原因及症状(1)红细胞前期(2)红细胞外期(3)红细胞期引起人发病的原因及症状:1.11 哪类原生物中的种类有外壳1.12 孢子虫纲与丝孢子虫纲的区别1.13 纤毛虫感受外界刺激和防御的结构2. 侧生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2.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一个侧枝?2.2 描述海面动物的体壁结构2.3 海绵动物水沟系的结构和功能2.4 海绵动物水沟系是如何进化的?2.5 以钙质海绵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6 海绵动物分为哪纲及主要区别2.7 海绵动物的体制与其生活方式的适应关系3. 腔肠动物门3.1 比较腔肠动物中水螅型和水母型的异同3.2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细胞出现了初步的组织分化?3.3 举例说明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3.4 如何区分水螅纲水母和钵水母纲水母?3.5 腔肠动物门分纲和分纲的依据3.6 如何确定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3.7 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8 如何看待栉水母动物的进化地位4. 三胚层无体腔动物4.1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的主要特征4.2 皮肤肌肉囊的结构4.3 形动物的中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4.4 扁形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4.5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4.6 扁形动物门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4.7 扁形动物高度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4.8 寄生虫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防止原则4.9 为什么说三胚层无体腔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一个新阶段重要名词:原肾管,杆状体,囊尾幼虫,厌养呼吸,中间寄主,终末寄主,幼体生殖,假分节,不完全消化管,牟勒氏幼虫。
5. 假体腔动物5.1 假体腔动物包括的门类及共同特征5.2 动物的体腔及其形成方式5.3 体腔的出现在动物系统进化中的意义5.4 简述线虫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物学特征5.5 各类假体腔动物的体壁结构的特点5.6 简述轮虫的生殖特点,区分混交雌体和非混交雌体5.7 怎样确定腹毛动物的进化地位5.8 寄生类群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轮形动物门(Rotifero);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线虫动物门(Nematoda);线形动物门(Nematomorpha);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肛动物门(Entoprocta)。
重要名词:假体腔,假分节,感染性幼虫,肛动物,混交雌体,菲混交雌体,焰细胞,粘腺,皮肌囊,体腺(背、腹、侧腺)。
6. 环节动物门(Annelida)6.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6.2 真体腔和假体腔的区别6.3 同律分节和异律分节及其分节的意义同律分节(homonomus metamerism);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
6.4 动物具有发达真体腔的生物学意义6.5 环节动物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6.6 为什么说多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最原始的类群?6.7 环节动物门分纲及各纲的特征6.8 比较软体动物和环节动物在结构上的异同,如何看待其进化地位重要名词:同律分节,异律分节,次生体腔,后肾管,单轮幼虫,疣足,生殖带,盲道,巨神经纤维,卵茧,蛭素,地龙素。
7. 软体动物门7.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7.2 软体动物的外套膜7.3 软体动物消化系统的一般结构特点7.4 软体动物的贝壳是怎样形成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7.5 海洋中生活的软体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6.6 头足纲的体腔、循环和神经系统与其他纲的动物的区别7.7 软体动物的分纲及各纲的特征单板纲(Monoplacophora);多板纲(Ployplacophora);无板纲(Aplacophora);腹足纲(Gastropoda):双壳纲(Bivalvia):掘足纲(Scaphopoda):头足纲(Cephalopoda)。
7.8 如何解释腹足类身体左右不对称现象?7.9 简述软体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重要的名词:外套膜,齿舌,珍珠囊,厣,晶杆囊,晶杆,胃盾,活化石,围心腔腺育儿囊,头丝,闭锁器,海螵蛸,洄游,石决明,面盘幼虫,足丝主要参考文献[1] 凌云、光美,主编,《普通动物学》,高教(第三版),1990。
[2] 许崇任、程红,《动物生物学》,高教,2001。
[3] 吴庆余编著,《基础生命科学》,高教,2002。
[4] 阅增主编,《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1997。
四、无脊椎原口动物⑴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⑵螠虫动物门(Echiura)⑶星虫动物门(SipuncuLida);⑷鳃曳动物门(PriapuLida)⑸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⑹舌形动物门(LiguatuLida)7.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7.1 节肢动物的进步性特征①身体高度异律分节;②附肢分节有关节;③气管呼吸;④肌肉为横纹肌;⑤感觉器官比较发达;⑦消化系统发达;⑧几丁质外骨骼发达:7.2 节肢动物的体壁结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适应体壁的结构特点:上表皮(epicuticle);外表皮(exocuticle);表皮(endocuticle)7.3 节肢动物的混合体腔形成及其对其他器官系统的影响7.4 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类型及结构特点7.5 节肢动物呼吸器官的类型及结构特点7.6 昆虫翅的形成及其结构类型7.7 节肢动物复眼的基本结构及其感觉器官的类型称为并列像或镶嵌像;日出性复眼;称为重迭像;称为夜出性复眼。
7.8 昆虫口器的类型及原始口器的基本结构7.9 昆虫的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7.10 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类型及特点变态:无变态型(ametabola);不完全变态型(heterometabola)。
若虫(nymph),半变态:完全变态型(holometabola)7.11 比较蛛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昆虫纲的区别①蛛形纲(Arachnida);②甲壳纲(Crustacea);③多足纲(Myriapoda);④昆虫纲(Insecta);7.12 从生物学特征解释昆虫在地球上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的原因7.13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益方面;有害方面。
8. 原口动物与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群——触手冠动物(Lophophorates);——帚虫动物门(Phoronida)——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8.1 帚虫的动物8.2 外肛动物(又称苔藓动物)8.3 腕足动物无铰纲(Ecardines):背腹两壳几乎相等,多为几丁质壳;有闭壳肌;有肛门;如海豆有铰纲(Testicardines):9. 无脊椎后口动物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口腔的背面有一条短盲管,称为口索(Stomochord)。
研究证明,口索(领索)与脊索既不同功、又不同源。
10.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特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10.1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特点;10.2 遗传多样性;10.3 物种多样性10.4 生态系统多样性;10.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⑴直接价值;⑵间接价值。
11.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半索动物(Hemichiorda)又称为隐索动物(Adelochorda)。
半索动物的分类地位12.脊索动物门(Chordata)半索动物门后口动物尾脊索动物亚门头脊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12.1 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无真正的头和脑,又称为无头类(Aerani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代表动物是海鞘(Ascidia)。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代表动物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12.2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12.3 脊椎动物亚门分纲概述圆口纲(Cyclostomata)盲鳗(Myxiniformes)、七鳃鳗(Petromyzoniformes)。
原口纲的类:盲鳗目(Myxiniformes);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原口纲的起源和进化:最早的脊椎动物发现于寒武纪晚期,淡水中的甲胄鱼(Ostracoderms); 甲胄鱼于圆口动物可能有共同祖先。
鱼纲(Pisces):进化地位:是最低等的有颌类动物。
水生、变温的脊椎动物。
生物学特征:外形;鳔和浮力;支持和运动系统;呼吸;渗透压的调解与排泄;肾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外周神经;植物性神经(参考:普通动物学P137)感官(Sensory organ):皮肤感受器、侧线、听觉器官、视觉、嗅觉、味觉器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