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企业物流战略
2.5生产类型及其物流特征
1.企业的生产类型 (1)按生产性质可分为物质生产型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物质生产 型的生产过程是通过将生产要素的输入,经物理、化学变化,转 化为有形物品的输出。而劳动服务型的生产过程既与前者有共同 点也有其明显的区别。劳动服务型的生产过程与物质生产型的生 产过程的共性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主要区别是 ,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 ”。 (2)按照生产工艺特性可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加工装配型生 产过程中的产品是由离散的零部件装配而成的,物料运动呈离散 状态。零部件是构成产品的不同元件,它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制造 。零部件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产品。其特点是工艺过程的 离散性。如机床、汽车、家具、电子设备、服装等制造。流程型 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是均匀、连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的。其特 点是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如化工(塑料、药品、肥皂、肥料等)、 炼油、冶金、造纸、食品加工等。
产品是由多种原材料或者零部件组成,这些原材料或者零部 件分别在平行安排的单一或者多道连续的工序上边加工边流 动,在适当的阶段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合成,或者多道装配而 制成最终成品。
M1 M2 M3
原材料 加工工序 产品
多道连续工序 Mn
(3)多道分支工序 一种或多种原材料在第一道工序加工结束后,制 成多种产品或中间产品,这些中间产品分别在后 续工序中又成为多种产品或中间制品,随着工序 的进行分为许多工序而制成多种产品。
2.2 生产物流的特性
合理组织生产物流过程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连续性。它是指物料总是处于不停的流动之中,包括空间上的连续性 和时间上的流畅性。空间上的连续性要求生产过程各个环节在空间布置 上合理紧凑,使物料的流程尽可能短,没有迂回往返现象。时间上的流 畅性要求物料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自始至终处于连续流畅状 态,没有或很少有不必要的停顿与等待现象。 2. 比例性。它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工艺阶段之间、各工序之间在生产能 力上要保持一定的比例以适应产品制造的要求。比例关系表现在各生产 环节的工人数、设备数、生产面积、生产速率和开动班次等因素之间相 互协调和适应,所以,比例是相对的、动态的。 3. 节奏性。生产过程的节奏性是指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从投料到成 品入库,都能保持有节奏均衡地进行。它要求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生产 大致相同数量或递增数量的产品,避免前松后紧的现象。 4. 柔性。生产过程的柔性是指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灵活,能及时适应 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发生的新的需求。我们通常称柔性为适应性,即 生产物流系统对生产工艺流程变动的反应程度。
M 多道分支工序
原材料
加工工序
产品
中间产品
(4)多道复合工序 从加工开始到成品为止经过许多道工序,但其间 同时存在合流式和分支式的工序。
M3
M1
M2
原材料
加工工序
产品
多道复合工序
2.企业生产物流的类型
品种
多
少
少
低 单件生产型 单件小批量生产型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型
多 产量
单品种大批量生产型 高 物流连续性 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型
企业的资源投入: 人、 财、 物、信息资源
生产或制造过程
营销(商流)过程
物流过程
产品职能 (服务)
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职能(服务)
物流职能 (服务)
顾客认知与评价
满意
不满意
上游企业
供应和采购计划 生产计划 销售计划
下游企业
企业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产品使用者
原材供应者
供应和采购
生产
销售
企业物流系统
图3-2 企业物流一体化的目标模式
比较项目 产品 对产品的需求 价格 交货期 设备 人员
MTS(make-to-stock )
标准产品 可以预测 事先确定 不重要,由成品库随时供货 多采用专用高效设备 专业化人员
MTO(make-to-order )
按照用户要求生产无标准产品,变形产品或新产品 难以预测 难以确定 很重要,定货时确定 多采用通用设备 多种操作技能人员
小批生产 中批生产 大批生产
单件生产 生产
成批生产 图3-2 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划分的生产类型
大量
生产物流的类型与特征
( 1 )多道连续工序。这是指在最初工序中 投入的材料或零部件,按直线型安排的工序依 次前进和加工,在最后工序制成成品而构成的 工序。
M1
1
2
3
N
M2
原材料
加工工序
产品
多道连续工序
(2)多道合流工序
生产物流 投入 转换 产出
供应 物流
原材料 库存
生产转换 过程
产成品 库存
销售 物流
生产物流流程图
• 1.从物流的范围分析:企业生产物流的边界起于原材料、外购件的 投入,止于成品仓库。它贯穿生产全过程,横跨整个企业(车间、 工段),其流经的范围是全厂性的、全过程的。物料投入生产后即 形成物流,并随着时间进程不断改变自己的实物形态(如加工、装 配、储存、搬运、等待状态)和场所位置(各车间、工段、工作地、 仓库)。 • 2.从物流的本质分析:企业生产物流是指生产所需物料在空间和时 间上的运动过程,是生产系统的动态表现。换言之,物料(原材料 、辅助材料、零配件、在制品、成品)经历生产系统各个生产阶段 或工序的全部运动过程就是生产物流。 • 3.从生产工艺过程分析:企业生产物流是企业物流的关键环节。生 产物流是指企业在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即物料不断地离开上一 工序,进入下一工序,不断发生搬上搬下、向前运动、暂时停滞等 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 成了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其过程大体为:原材料、燃料、外购 件等物料从企业仓库或企业的“门口”开始,进入到生产线的开始 端,再进一步随生产加工过程并借助一定的运输装置,一个一个环 节地“流”,在“流”的过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时产生一些废料 余料,直到生产加上终结,再“流”至制品仓库。 •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物流是指伴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
采购物流
企业内物流
销售物流
供 应 商
仓 库
生 产
仓 库
批 发
零 售
反向物流
消 费 者
物流功能
运输配送 仓储保管 流通加工 包装 装卸 信息
1.2 企业物流战略内容
企业战略
信息 战略
销售 战略
服务战略 供应与库存战略
选址战略 运输战略
生产 战略
财务 战略
配送战略
图3-1 企业战略一体化
物流职能与企业生产、销售职能
图3-3企业的生产物流类型关系矩阵图
在企业的生产物流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物流连续性和产量、品种 多少,而将生产物流划分成单件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多品种 小批量生产、单品种大批量生产、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等类型,详 见五种生产物流类型关系矩阵图3-3。 (1)单件生产(也称项目型生产):具有项目特征的一次性生产, 如建筑工程项目,大型的水电设备、冶金设备、轮船、飞机制造 等。 (2)单件小批量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多,但每一品种生产的数量 甚小,生产重复度低的生产物流系统。其典型是以制造汽车为主 的法国巴黎Panhard—Levassor(P&L)机床公司。 (3)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并且每一品种有一定 的生产数量,生产的重复度中等的生产物流系统。 (4)单品种大批量生产:生产的产品品种数相对单一,而产量却相 当大,生产的重复度非常高且大批量配送的生产物流系统。 (5)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典型的多品种大批量生产,也叫大批量定 制生产(Mass Customization,简称MC),是一种以大批量生产 的成本和时间,提供满足客户需求产品和服务的新型生产物流系 统。
2 制造企业物流
企业运作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和 销售,以及所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 循环活动。
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 流。重点是生产物流。
2. 1 生产物流的主要环节
企业的生产物流是指以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入库为起点,以企业加 工制造的成品入库为终点的整个产品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流活动 。生产物料经过企业的供应物流进入生产环节,随着生产工艺流 程进行流动,以产成品的形式存在于成品库内暂时存储,最终需 要进入企业的销售物流环节。我们从图生产物流流程图可以看出 ,生产物流中的三个主要环节共同作用来协助产品生产过程的完 成,即生产物料的存储、生产转换过程和产成品的存储。
(4)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可分为单件生产、大量生产和成批生产(如图3-2所示 ) 从生产物流的角度看,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可以通过产品品种数多少,同一品种 的产量大小以及生产的重复性来衡量。产品的品种越多,每一品种的产量 越少,生产的重复性越低,则产品的专业化程度就越低;反之,产品的专 业化程度越高。 ①大量生产。大量生产产品单一,产量大,生产重复程度高。 ②单件生产。单件生产与大量生产相对立,是另一个极端。单件生产品种繁多 ,每种仅生产一台,生产重复程度低。 ③成批生产。成批生产介于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之间,即品种不单一,每种都 有一定的批量,生产有一定的重复性。现在,单纯的大量生产和单纯的单 件生产都比较少,一般都是成批生产。由于成批生产的范围很广,通常将 它划分成“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三种。
2.3 生产物流的目标
1.效率性目标:为产品生产提供畅通的物料流转渠道,保证生产物 流的连续性和高效率 2.经济性目标:减少生产物料装卸的频率和搬运的距离,降低企业 生产物流运作的成本和费用 3.适应性目标:有效控制物料损失,防止人员或设备的意外事故
2.4生产物流的原则
1.流动性原则:生产物料按照企业的生产流程向着成品的方 向移动,而物料在任何工序之间的逆向移动、漏工序移动 或交叉混杂移动都会对物料的流动产生负面影响,是生产 物流运作所不允许的。 2.高活性原则:要求生产物流的运作结果应该达到物料流动 的最佳效果,也就是说生产物流运作应尽量避免额外的操 作环节,否则只可能增加物流运作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 投入,而不能增加运作的价值。 3.最小化原则:要求生产物料搬运距离最小化、装卸次数最 小化和生产物流的运作成本最小化。同样,当生产物流搬 运距离或装卸次数的最小化与物流运作成本的最小化发生 矛盾的时候,以生产物流运作成本为主,其他操作都服务 于这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