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一)参考答案库存管理(一)05年11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CBAAB 6-10 DCABD 11-15 AABCB 16-20 AAAAA21-25 DAAAD 26-30 BABBC二、简答题31.是为了应付需求、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等可能发生的不测变化而设置的一定数量的库存。
32.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并将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
33.预测就是人们对某一不确定的或未知事件做出的预测与推测。
34.由某种原因产生积压的良好物料。
三、问答题与计算题35.实行限额发料应具备的条件(1)具有先进、合理和齐全的物资消耗定额。
(2)实行集中下料(3)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限额发料的主要依据:(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资料(2)生产计划资料(3)实际生产消耗资料。
36、解:计算结果见下表中第三、第四列数值月份实际销量N=3时的预测值N=4时的预测值1 102 113 114 12 10.675 12 11.33 11.006 13 11.67 11.507 13 12.33 12.008 12 12.67 12.50 9 14 12.67 12.50 101413.0013.0037.(1)写出EOQ 公式得200%2540201000022=⨯⨯⨯==PHDCEOQ经济订货批量是200件(2)一年订货次数=10000/200=50(3)订货点的库存储备量=(10000/350)× 27=771四、案例分析题38.看板起着直接传递生产及运送指令的作用,这也是看板最基本的功能。
通过看板管理可以控制产出量,从而达到控制在制品库存的目的。
39.更适用于生产高度重复性产品的系统。
40.采用了固定间隔期系统。
固定间隔期系统也称定期库存系统,其运行过程是每隔固定的时间就检查库存,确定库存余额并发出订货,订货量等于最大库存量与库存余额的差。
这种系统的检查期固定,订货量、需求率和订货点(检查时的库存余额)是可变的。
用这种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对多种物品规定同一长度的检查期,但要对每一物品规定最高库存。
库存管理(一) 06年11月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 ADCAC 6-10 BAABB 11-15 AACAC 16-20 ABDBB 21-25 DDADD 26-30 CCCAD二、简答题31.库存管理的目标就是防止超储或缺货,在企业现有资源约束下,以最合理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所期望水平的服务。
按下列描述也得满分:在达到给顾客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只回答:尽量将库存成本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32. (1)合作精神(合作性原则)(2)使双方成本最小(互惠原则)(3)框架协议(目标一致性原则)(4)连续改进原则33. (1)单位时间内的需求量不变,但实际订货提前期大于期望订货提前期。
(2)实际订货提前期等于其期望值,但订货提前期内的需求量超过其期望值。
34. (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资料(2)生产计划资料(3)实际生产消耗资料 三、问答题与计算题35.(1)每一个容器必须带有一个看板。
(2)后道工序总是从前道工序那里领取零件。
(3)没有取货看板,不能将装满零件的容器从其存放处运走。
(4)容器内应始终装有相同数量的零件。
(5)不能将不良质量的零件送往后道工序。
(6)总生产数量不能超过系统中生产看板所指令的总生产数量。
36。
月份实际销量N=4时的预测值N=5时的预测值1 502 513 514 525 52 516 53 51.5 51.27 53 52 51.8 8 52 52.5 52.29 54 52.5 52.4 10 54 53 52.8 115353.2553.237.(1)经济订货批量为:360904%25100200810022=⨯=⨯⨯⨯==PHDCEOQ(2)一年订货次数=D/EOQ=8100/360= 22.5次(3)订货点的库存储备量=(8100/50)× 1=1 (4)年订货成本=C ×( D/EOQ )=22.5 ×200=4500(5)年储存成本=P ×H × ( EOQ/2)=100 × 25% × 360/2=4500 四、案例分析题38.平衡供给与需求;预防不确定的、随机的需求变动以及订货周期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中的缓冲器、消除供应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实现规模经济。
39.需求量的变动(3分,只回答关键词得2分,有简要说明,得3分)、提前期的变动。
40.质量、配送、能力、财务的稳定、供应地点。
库存管理(一) 07年11月一、单项选择题1--5 ABCAB 6-10 BCBDB 11-15 ABCDD 16-20 ADADA 21-25 ADDCD 26-30 BBAAC二、简答题31.在途库存是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处于运输过程中物品。
在途库存的大小取决于运输时间以及该事件内的平均需求。
32.单周期需求即偶尔发生的对某种物品的需求,仅仅发生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或库存时间不可能太长的需求,以及经常发生的对某种生命周期短的物品的不定量需求33.物料清单即产品结构文件,是生产某最终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辅助材料或材料的目录。
34.供应商选择标准包括:质量、配送、能力、财务的稳定、供应地点五方面。
三、问答题与计算题 35.服务水平是指客户提出订货要求时,企业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可能性。
(1)如果整个库存系统任何时候均能全部满足客户的订货需求,则其订户服务水平为100%;如果能满足95%的需求,则订货服务水平为95%,也可以称此时的库存系统的缺贷率为5%(2)由于客户的需求通常无法准确预测,企业想要提高系统的服务水平,常采用增大库存量的方法提高库存系统的服务水平。
(3)当客户需求急剧增减时,企业生产可能一时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增长,可以通过动用库存满足客户需求。
(4)库存量越多,及时满足供货的可能性越大,同时也意味着企业要占用更多的资金,付出更高的库存成本。
因此,对企业而言,盲目的提高服务水平并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期望的经济效益,如何确定合理的服务水平,是企业进行库存控制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36.(1)新英汉大辞典的经济订货批量:40%20404160022=⨯⨯⨯==PHDCEOQ(2)新英汉大辞典的平均库存量:EOQ/2=40/2=20(册)(3)年订货次数:D/EOQ=1600/40=40(次)37.(1)(1)① F4=(60+90+120)/3=90② F5=(90+120+150)/3=120③ F6=(120+150+180)/3=150(2)④ =|150-90|=60⑤ =|180-120|=60⑥ =|150-150|=0四、案例分析题38.(1)库存管理问题:没有针对不同物料设置不同的安全库存。
(2)需求管理问题:没有来自营销部门的销售预测,也没有根据历史数据核算的销售预测。
(3)订货管理问题:不同物料采用相同的订货批量,没有区分物料之间的差异。
39.(1)库存管理问题:针对不同物料,设计不同的安全库存。
(2)需求管理问题:增加营销或者库存控制部门的销售预测。
(3)订货管理问题:不同物料采用不同的订货批量,根据不同的订货提前期设定不同的订货点。
库存管理(一)08.11一、单项选择题:1—5 DAACA, 6—10 BCABD, 1—15 ABADB16—20 AABAB 21—25 AAAAC 26—30 ADAAC二、简答题31.P20指用户对某种库存物品的需求与其他种类的库存无关,表现出对这种库存需求的独立性,如用户对企业的产成品的需求。
32.p84即固定订货量系统。
必须连续库存量,当库存量下降到订货点时就要发出订货。
33.p182是生产某最终产品所需的零部件、辅助材料或零部件的目录。
34.p228 只在需要的时候才存在库存、改进质量实现零缺陷、通过减少准备时间等候时间和批量来缩短交货时间、消除浪费、以最小成本完成任务。
三、简答与计算题35.试述供应商一体化的局限性。
答;(参见P305 共有六点。
)36、(1)2400,(2)6,(3)28837、解:列、计算如下:已知 L=4周;Q=20。
序时段(周)0 1 2 3 4 5 6 7 8 G(t)17 0 14 2 28 9 18 S(t)20H(t)42 25 25 31 29 1 12 14 N(t)0 0 0 0 0 8 6 P(t)0 0 0 0 0 20 20 R(t)20 20答;根据MRP计算表计算可知,应在分别在第三周与第四周各发出订货20件。
四、案例分析题38.依据本案例比较定量定货模型与定期定货模型的主要差别答:(1)该小型超市老板采用的是定量订货模型。
(2)定量定货模型与定期定货模型的主要差别有如下几方面:1)前者设有固定订货R,后者不设;2)前者经常性(本例是每周)检查一次库存,后者是定期检查库存3)前者每次出库都要作记录,后者只在盘点时作记录。
4)前者的平均库存量较低,后者的平均库存量相对较高。
39.依据本案例分析企业确定安全库存的依据有哪些?答:(1)设置安全库存的目的是防止供应的不确定而造成缺货及防止需求的不确定而造成缺货。
(2)安全库存的设置依据有:1)首先确定本企业的服务水平,新零售店的宗旨是“保证高质量服务”,2)其次是相对准确的预测需求;3)三是根据供应条件,新店采用JIT供应,可使安全库存量减少;4)四是根据供货方式,新店有供应商实行VMI管理,库存更可减少。
所以,新店的规模比老店大了七倍,而仓库却一般大,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