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鲜叶(二)鲜叶的形态特征(精)

鲜叶(二)鲜叶的形态特征(精)


比值R高于2.2的叶片统称为长叶形。
长叶形鲜叶适用于制细条形茶叶和圆(珠)形茶叶,圆叶形鲜叶 制扁片形的茶叶较好。
鲜叶叶片厚度一般在0.2mm左右。
叶片厚度随幼叶生长老化而增厚。
都是一芽二叶的第二叶,叶片厚度,厚的比薄的质量好,俗称
之肥厚,柔软度较高,内含有效物质较多。
二、梗长度
鲜叶的梗长和节间长度与制茶品质关系很大。一般是大叶种比中
中间大小为中叶种。
叶种极少,通常是混杂在中叶种之中。 所以制茶学上只分大叶种和中小叶种两种叶型。
鲜叶的叶片形状多种,有卵圆形、倒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
形、披针形、倒披针形、柳叶形等。 从制茶角度需要,可按叶片长宽比值来划分,分为二种类型:
比值 R=
叶片长度(mm)
叶片宽度(mm)
比值R在2.2以下统称为圆叶形;
谢谢!
小叶种的梗长,不同品种的梗的长度是不同的。
表 2-1 安徽省祁门县各品种的节间长度
品种 节间 长度 大叶种 3.6~4.1 槠叶齐 3.4~3.7 柳叶种 3.4~3.8 早芽种 3.1~3.4 迟芽种 2.9~3.1 紫芽种 2.9~3.1 栗叶种 2.1~2.6
(cm)
太平小叶种 1.0~1.5
三、鲜叶重量
鲜叶的芽叶个重和百克芽叶个数,依不同品种和不同嫩度而异。
不同嫩度的芽叶百克个数不同,越是嫩,其百克个数越多。 例如:苏州碧螺春鲜叶百克个数为2936; 二级毛峰鲜叶百克个数为781; 三级毛峰鲜叶百克个数为559。 在同一品种同一地区条件下,芽叶百克个数也可作为鲜叶嫩度的 指标。
多。
我国制茶经验: 1. 梗中含有较多的能转化为茶叶香气的物质,但转化为滋味 的物质较小,所以单纯梗子的制茶品质香高味醇而淡。 2. 梗中所含物质大多数是水溶性的,能随着水分从输导组织 向叶片转移。 3. 这些物质转移到叶片后,与叶片内的有效物质结合转化形 成更高更浓的香味品质。 但是长梗也给制茶技术带来一些难题,如干燥不匀,做形困 难,拣梗量大等。 鲜叶梗的长度多长为宜,要根据各种茶类、品种花色的要求 来定,不能一概而论。
叶面积


中小叶种芽叶初展时的节间极 对夹叶的节间也极短,其叶质 短,两叶靠近,这种鲜叶适于 较硬,属生长不正常的鲜叶, 制龙井和珠形、圆形茶叶。 内含有效物质较少,制茶品质
较差。
我国广大茶区都有利用茶梗制出香气高的茶叶的好经验。如黄大 茶、青茶都要求鲜叶有一定长度的梗,否则茶叶香味这不到要求。
鲜叶(二) 鲜叶的形态特征
漳州科技学院 杨双旭
鲜叶的形态,包括鲜叶叶片的大小、叶片形状、
叶片厚度、梗和节间长度、百芽重等。
不同形态特征。
一、鲜叶大小形态
鲜叶依叶片的大小,有大、中、小叶种之分。 按成熟老叶长度:
在10cm以上的,称之为大叶种; 5-6cm以下的称之小叶种;
梗中含有相当数量的芳香物质,茶叶香气由第一叶至第三叶逐下
降,而梗的香气最高。
表 2-2 芽叶各部位的制茶香味评比 芽叶部位
第一叶带芽 第二叶 第三叶 梗
各部位数量比
25.5 30.9 22.0 21.6
香气
4.28 2.11 1.92 4.96
滋味
3.88 2.00 1.75 2.70
从化学分析资料,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茶氨酸含量,茎梗比嫩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