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全)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案 (全)

【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3.情感目标: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坚持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会写日记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搜集学生寒假作业中优秀日记。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坚持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学会写日记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课前预学】教师准备课件。

搜集学生寒假作业中优秀日记。

学生读一读名人日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引入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

2、说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坚持写日记。

二、学习第一个“良好的习惯”——坚持写日记。

导学提示:你知道写日记的好处吗?学生试学:观察P1插图:《雷锋日记选》、《鲁迅全集》、《家庭日记》。

这些书你了解吗?合作共学:1、说说自己对插图中日记的了解。

2、教师小结:日记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长期写日记,可以把日记整理出版。

鲁迅一生坚持写日记,直至逝世前三天,为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

雷锋日记留下了自己的成长足迹和光辉思想。

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能力,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对于成材很有帮助。

3、讨论:写日记还有什么好处。

小结:写日记能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成绩或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写日记可以避免遗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日记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从而积累一些珍贵的资料和见闻等。

写日记还有利于磨练人的毅力。

因此,我们要重视写日记,坚持写日记,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三、指导写日记导学提示:你知道怎样写日记吗?观察图画,学生试学:观察插图,交流观点:写日记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合作共学:(一)写日记的意义为自己提供写作的机会,提高写作水平,提高认识水平(通过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加强记忆:记住容易遗忘的事情;积累珍贵的见闻或资料,使素材储备越来越丰富。

(二)写日记的方法1、写日记时在格式上需要注意什么呢?观察插图上的三个范例。

说日记的格式。

2、小结:写日记,开头要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星期几,天气怎样,然后写正文。

3、日记主体部分可以写些什么,该怎么写呢?4、指导看插图P1下面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人。

让我们来看着幅图中黑板上的字,这位老师的板书告诉给了我们写日记的一些秘诀,读一读。

(三)写日记的要求1、要持之以恒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4、养成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态度认真,字迹工整,文具整齐)(1)养成记日记的习惯。

坚持记日记,是一种毅力的锻炼,也是一种品质的修炼。

(2)一是贵在坚持。

二是不要找“借口”。

事情忙、环境不允许、不稳定、不知记什么等,是最常见的“借口”。

一定不能找“借口”。

三是主题可以随意。

源于生活,与生活有关,认为值得记的事情,都可以记录下来。

不要太过拘束,有助于你的坚持。

四要做好心理准备,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5、师小结: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所得随时记下来,写日记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我们要养成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四、检测评学说一说日记的格式要求,尝试写一写。

五、作业设计按照日记的要求、格式写一篇日记,题目是《开学的第一天》。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坚持写日记开学第一天2014年2月日星期X 天气X 【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

在实践中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课前预学】观察生活中爱护书籍和不爱护书籍的例子。

搜集一些读书名言读一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金钥匙。

说明本节课学习内容:爱护图书。

二、学习第二个“良好的习惯”——爱护图书。

导学提示:书籍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

上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读书名言?你还知道哪些读书名言?1、指导观察课文p4、p5的插图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2、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两位同学是怎么样的学生?那我们今后在学习中该怎样翻看图书、怎样摆放、怎样整理图书?生活中有没有不爱护图书的行为?学生试学:1、背一背学过的读书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西汉刘向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鲁迅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宋朱熹2、交流自己搜集的读书名言,说一说名言的意思。

3、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好的和不好的行为,交流自己的图书是怎么摆放、怎样翻看图书的,今后要注意些什么。

合作共学:1、读一读课件中的读书名言。

2、教师小结:书籍是知识的结晶,是前人的劳动成果,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3、讨论:说说图意;谈一谈生活中爱护书和不爱护书的现象。

小结:图上这位同学在自家的书房里看书,他手里拿的和书架上的图书都保管得很好,书架上的书摆放得很整齐。

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这样便于查找和借阅;要保持书架的整洁,翻看书时,动作要轻不能随便打折,可运用书签。

不要把书卷起来看。

三、学习修补图书:导学提示:对于有破损的图书,该怎么办呢?指导学生看课文p4左下角的那一幅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人,在做什么,他们使用了什么工具。

学生试学:观察图画,说一说修补图书的工具,修补方法。

合作共学:1、交流修补图书的方法。

2、指导爱护图书的具体做法:图书要分类整理和摆放,这样便于查找和借阅;要保持书架的整洁,翻看书时,动作要轻不能随便打折,可运用书签;不要把书卷起来看。

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四、检测评学说一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两点要求。

五、作业设计尝试动手修补图书。

【板书设计】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8爱书图书学会修补图书【教学反思】课题 1走,我们去植树【教学总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有韵味的朗读,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的意思。

感悟“染”字的妙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了解植树节的知识。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的意思。

感悟“染”字的妙处。

【课前预学】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就课文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在万物萌发的春天,一切生机勃勃。

身处于美好的春光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才不负于这大好的春色?1、哪天是植树节吗?2、揭示课题:走,我们去植树思考:(1)课题由两部分组成,如果把前面一个字“走”去掉,意思有什么不同吗?(2)加上一个“走”字,有叫别人一起去植树的意思;没有‘走’字,只是讲‘我们去植树’这件事,没有叫别人一起去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导学提示:找一找,哪几个小节写了植树的好处,在这个小节前面作个记号。

那么剩下小节又是写什么的呢?读一读看。

学生试学:朗读诗歌,按提示找出写植树的好处的小节。

(3、4、5、6)再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想一想诗歌写了哪几方面内容。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准备质疑。

合作共学:1、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初读课文。

(1)指名读生字,教师注意正音。

(2)记字型,区别:“染”和“渠”,“乖”和“乘”,“舞”的笔顺;多音字:参同音词:“清脆”和“青翠”(3)理解词义和煦:近义词“温暖”。

沟渠:为灌溉或排水而挖的水道的统称。

版图:原指户籍和地图,今泛指国家的疆域。

绿色工厂:指树木能进行光合作用。

5、再读课文,标出小节。

思考:每个小节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并说出段意。

第一段(1-2节):少先队员怀着愉悦的心情,在荒滩沟渠等处栽下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第二段(3-5节):植树的好处第三段(6节):森林是“绿色宝库”,与人类关系密切。

三、检测评学仔细看图说几句话,说出季节、地点、人物及心情、他们去干什么。

四、作业设计再读读课文,填入恰当的词()的春风()的脚步()的小树()的音符【板书设计】1 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段(1-2节):谁心情地点做什么(少先队员愉悦荒滩沟渠等栽下棵棵青翠的小树。

)第二段(3-5节):植树的好处第三段(6节):森林是“绿色宝库”,与人类关系密切。

【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在春色烂漫的大自然中快乐植树的情景;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绿色工厂”“绿色希望”“绿色宝库”的意思。

感悟“染”字的妙处。

【课前预学】熟读课文;观察校园内的一种树木,了解其名称、特性、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走,我们去植树》。

二、细读第1、2节。

导学提示:朗读1、2小节,找出能体现少先队员心情的词语。

学生试学:组内朗读诗歌1、2小节,交流表示心情的词语;再次有感情地读1、2小节。

合作共学:1、指名读课文。

讨论:你能从这一节的描写中感受到队员们怎样的心情呢?①决心很大。

(“走”单音词后面的停顿,“我们一起去植树”后面的感叹号。

)指导朗读。

②心情很高兴。

(和煦的春风、轻快的脚步、欢声笑语)想象少先队员在路上行走和植树时欢乐的情景。

用欢快的语气读有关句子。

③少先队员在什么地方植树?省略号处补充。

省略号作用——列举的省略。

2、理解“伴随……”一句:这里“金色的童年”指的是什么?体会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今天像栽下的小树,在阳光雨露下,健康蓬勃的成长,将来就是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