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


3、演替过程
荒芜农田上的群落演替 荒芜农田 各种禾草 各种灌木
乔木蔚然成林
从湖泊演替为森林的演替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森林群落阶段
祼岩上的演替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植物阶段 苔藓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植物阶段 乔木植物阶段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 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 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气候特点 主要植物
寒冷
常绿针叶树 种:红松、 云杉和冷杉
温和
温度和湿 度很高
落叶阔叶树: 常绿植物,
槭、山毛榉、 栎、椴、柳、 灌木、阔叶草
1500种开花 植物和750种 树木
本等
常见动物
驼鹿、雪兔、 田鼠、金花 松鼠、黑熊、 鼠、红狐、 雷鸟、榛鸡 啄木鸟等 等
猴类、长臂猿、 黑猩猩、大猩 猩、鹦鹉科鸟 类等
高温高湿
热带雨林
低温高湿
北方针叶林
中温中湿
温带草原
低温低湿
苔原
极端缺水
沙漠
演替中群落和顶极群落比较
演替中的群落
物种多样性

群落层次性
简单
抗干扰能力
弱净生产量高 Nhomakorabea有机物质总量

总生产量/群落呼吸
>1
总生产量/生物量

顶极群落
高 复杂 强 低
多 =1 低
(2015浙江)5.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 某种基 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 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 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 成土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 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 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 势地位,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 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 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 物都是存在的。
4、影响演替的因素
(1)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优势种发育导致 光、温、水等变化)) (2)种内、种间关系的改变 (3)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4)人类活动等
❖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空 间、资源等。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互利共生
生物数量 A
B 时间
竞争
捕食
生物数量
生物数量
A
时间
B 时间
三、群落的主要类型
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 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主要的陆 地生物群落是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
北方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 热带雨林 叶林
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对环境资源(如 阳光、空间、营养物质等)的利用效率。
湖泊生物群落有垂直结构吗?
影响水生群落层次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由光、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
表水层、斜温层、静水层、底泥层。
(2)群落的水平结构
指群落中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某些植物传播种 子的能力是有限的; 环境资源在群落内 空间水平方向上的 配置也是不均匀的。 如:土壤、小地形、 湿度等。
旅鼠、雪兔、 驯鹿、北极 狐、白熊等
四、群落的演替
1、概念
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类型 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直到出现一个稳定的群 落这个过程才会中止,群落的这种依次取代的 现象就叫做演替。
2、群落的演替类型
(1)原生演替 在从未有任何生物定居过的裸岩、沙丘和湖底开
始的演替。 (2)次生演替
大多数群落中的生物都是呈集群分布或表 现为斑块状镶嵌。
(3)群落的时间结构
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 的变化。
群落季节变化是很明显的,有群落的季相, 如温带秋天的植被变化、候鸟迁徙、冬眠等。
群落的季节性也决定于植物与传粉动物之 间的协同进化过程。
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
A. 稻田没有垂直结构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5、顶极群落
演替并不是一个永恒延续的过程。当 一个群落演替到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处于 平衡状态的时候,演替就不再进行了,这个最 终平衡状态就叫做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主要是 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决定的。
地球上现存的群落大都处于顶极状态。
B. 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
C. 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
D. 沙漠上只有极少的生物,不构成生物群落
二、生态位
1、概念
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各种资源的幅 度,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 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 要性。
2、生物间关系 种内关系
❖指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间的关系
其中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 一般说来,群落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 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就会越多。为什么?
思考讨论: 1. 引起植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光照强度
2. 引起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食物、栖息场所等
3. 群落垂直结构分层现象的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空间上能够容纳更多的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
空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种间关系
❖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
赖,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 菌,白蚁与肠内鞭毛虫。
❖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 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
草原
荒漠(沙漠) 苔原(冻
气候特点
原或冻土带)
年降雨量250 至800mm
年降雨量 150mm,水蒸
气候严寒
发量大
蒿属植物、
几乎由禾本科植 藜属灌木、
主要植物 物和阔叶草本植 肉质旱生植
物组成
物、各种仙
羊胡子草、 苔草、苔藓、 地衣等
人掌等
野驴、黄羊、 沙漠狐、
常见动物
黄鼠、鼠兔、 驼鸟等
袋鼠、蜥 蜴等
高考复习第八单元 第二节 群落
一、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1、群落的概念
群落指一定空间内所有生物种群的集合体,它具 有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构成和一定的种间相互关 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2、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
指群落在空间上的垂直分层现象。
群落的层次: 树冠层 下木层(矮树) 灌木层 草本层 地表层(苔藓、地衣)
在被毁灭群落的基质上进行的演替。 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 田等地方进行的演替。
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谁的演替速度快?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火灾后森林群落的基质
(一般会留有大量有机质和有生 存力的孢子和种子等)P97
苔藓阶段
各种禾草、木本植物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林 乔木蔚然成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