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论文
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建设一项工程预期开支或实际开支的全部固定资产投资费用。
可分为几个阶段,即前期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等。
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目标是随着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逐步深化、细化的;各阶段目标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实施意图的过程,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阶段。
据工程经验分析,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一半以上,设计的优劣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投入、资金回收等。
工程上,根据统计,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也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5%-10%,有些甚至更高。
许多设计部门只重技术,忽视工程造价控制,不按限额设计。
在建筑设计上过分追求建筑物立体造型、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使用功能,任意提高室内外装饰标准;在结构设计上,保守思想严重,一昧求安全,产生大量肥梁胖柱,致使工程造价一超再超。
当前,我国工程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经济、设计只求安全保险而不重视造价的控制等倾向。
很多设计人员经济观念淡薄,认为只要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就可以了。
由于从经济的角
度考虑不够,导致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等现象多有发生。
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大量建设资金的“无形”浪费。
实践证明,设计不仅对工程造价,而且对于工程项目建设工期、工程质量以及建成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的设计将工程造价大幅度降低。
充分挖掘设计潜力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
推行限额设计是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造价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按施工图预算造价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做出决策。
在初步设计开始之前,设计师将造价限额分专业下达到设计人员,发动设计人员认真研究实现造价限额的可能性,切实地进行多比选,对各个技术经济方案关键设备、工艺流程、总图方案、总图建筑和各项费用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既能达到工程要求,又不超过造价限额方案,作为初步设计方案。
如果发现重大设计方案或某项费用指标超出任务书的造价额,应及时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能等到设计概算编出后,才发现造价超限额,再被迫压低造价,减项目、减设备,这样不但影响设计进度,而且造成设计上不合理,给施工图设计超造价埋下隐患。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与工程造价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
改变了设计过程不算帐、设计完成见分晓的现象,达到动态控制投资的目的。
在初步设计阶段由于外部条件的制约和人们主观认识的局限,往往会造成施工图设计阶段,甚至施工过程中的局部修改,这是使设计、建设更趋完善的正常现象,但是由此会引起已经确认总概算值的变化。
这种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是允许的,但必须经过核算和调整.如果施工图设计变化涉及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或设计方案的重大变更,使原初步设计失去指导施工图设计意义时,必须重新编制或修改初步设计文件,并重新报原审查单位审批。
对于必须要发生的设计变更,更要采取先算账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以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商业住宅小区工程,总建筑面积9.6万平方米,其中1~6栋为19层,7~9栋为8层,中间为地下停车库,车库顶覆土厚500mm,车库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
该项目一期工程为1~6栋。
工程地质情况是原为农田菜地、水田和山地,局部有鱼池,山地的树木及杂草未清除,部分民宅已拆除,表层为填土和耕植土,鱼池底为淤泥,淤泥深0.5-1.0m,清淤工作是本工程关键,与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相关较大,地段土层呈台阶式起伏,地层结构较简单,分布较均匀,地下水位较高。
根据外业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成果报告,在勘察深度25m范围内,按照地质成因、类型、物理力学性质
及工程性能特征将场地土划分为6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第①层素填土、淤泥;第②层砂砾层;第③层古土壤、第④层黄土、第⑤层古土壤、第⑥层风化岩。
鉴于造价的限制和基地地质具体情况,基础选型的难度很大,
甲方、建设方、设计院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在专门的基础选型讨论会上,经反复研究确定了高层区的基础形式为管桩+钻孔桩+钻孔扩底桩;对多层区则提出了多种桩型以供比较研究和选择。
一般情况下,不同桩型经济性比较的结果是:
浅基础最经济,其次是管桩、人工挖孔桩、墩。
在具体选定基
础形式前,进行了以下造价分析:1)对高层区进行管桩与人工挖孔桩的比较:按人工挖孔算分部分项工程造价为452万元,按管桩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造价为306.2万元,但根据地质情况,该3区在-6.000m 有3~4m的砾石层,压桩不易通过,须引孔,施工难度大,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增加费用。
2)对地下车库进行墩、人工挖孔桩、浅基础三种形式的比较:按人工挖孔桩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造价为121万元,按墩计算分部分项工程造价为100.9万元,按独立基础计算分部分项
工程造价为55.8万元。
最终确定高层区采用管桩,其中部分采用引孔压桩。
地下车库为独立基础+防水板(板厚600mm)。
这样的结果
在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前提下最具经济性,也再一次验证了精细化设计对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本工程在上部结构形式上考虑有:1)框架-剪力墙,2)短肢剪力墙。
我们知道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用钢量较省;但是,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引起较 __反应,使得上部结构和基础费用增加,剪力墙结构中墙体多为构造配筋,对于高层短肢剪力墙来说,规范要求更严格,含钢量大。
框架-剪力墙特点是依据建筑平面布局设置框架柱和剪力墙,框架-剪力墙结构同时兼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优点,在办公类高层建筑中应用相当普遍。
经初步计算,按此方案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47kg/m2左右。
但此方案缺点是住宅室内露柱露梁,浪费室内空间,销售价格比剪力墙结构的要低,影响后期销售。
短肢墙受力以承担竖向荷载为主,承担水平荷载为辅,其截面尺寸要适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宜在5~8左右为好,且墙厚不应小于200MM,当墙肢截面高度与厚度比小于等于3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
短肢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0.5、0.6、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因其延性更为不利,因此轴压比限值要相应降低0.1。
这种结构体系通常视建筑平面及抗侧力的需要,将中心竖向交通区处理成为筒体,以承受主要水平力。
经初步计算,按此方案设计,主体结构用钢量为48kg/m2左右。
因此,经讨论分析后,对1~6栋来说,若采用传统的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因各墙肢轴压比计算值往往较小,墙体配筋为构造配筋,墙体承载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工程费用偏高. 这时可采用短肢剪
力墙结构,利用位于建筑平面中部抗侧刚度很大的楼梯间或电梯间做为一个抵抗水平力的抗剪核心筒,当剪力墙的长度超过8 m 时, 中间开一个结构洞,使其成为双肢剪力墙,除核心区外的其它各片剪力墙, 视其所处位置不同, 将其分割成若干个墙肢。
从以上2种方案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无论是建筑合理还是经济指标,第2方案均优于第1方案,更为经济合理,故本工程最终采用了短肢剪力墙结构。
②无梁楼盖。
根据柱网选用了厚度为450mm板,并在柱顶处布置了柱帽。
经计算,结果证明是可行的。
450mm厚的无梁楼盖与第一种的楼盖比较,混凝土量略大,但模板量节省,工期也可缩短,总体造价大致相当。
③反梁结构。
与普通梁板结构类似。
但因为采用反梁结构,所以模板量增加,相应增加一部分造价,工期也相应加长,之外在板顶形成一个个方格子,容易造成水沉积在方格子中而使车库顶板渗水。
经三种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第二种方案。
优化设计方案是设计阶段的重要步骤,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
现行限额设计造价额大多以可行性研究造价估算为最高限额,按直接工程费的90%下达分解,留下10%作为调节使用.提高造价估算的科学性是有效控制造价前提。
为了克服造价限额不足,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调节使用比例。
__:
[1] 殷惠光.建设工程造价[J].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
[2] 王志周.建筑设计方法现代化进程的若干特点[J].世界建
筑界,xx第5期.
[3] 沈子友.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J].中国市政工程,xx 年第1期.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