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而思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学而思初中阅读与写作之散文:如何把握主旨

散文:如何把握主旨【散文阅读命题方向】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主旨;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3.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4.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通过中心句给文章分层,并概括各部分的段意,有时各部分段意的总和就是文章主旨;或者某一部分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旨。

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散文的主旨一般是通过情、景、人、事、物的描绘来加以体现的,所以要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就必须了解文章叙了什么事,记了什么人,写了什么景,状了什么物。

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文章写人记事离不开环境描写。

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能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某种特定气氛,自然也就能点出题意、揭示中心。

例1.《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在罗丹朴素的别墅里,我们在一张小桌前坐下吃便饭。

不久,他温和的眼睛发出的激励的凝视,他本身的淳朴,宽释了我的不安。

在他的工作室,有着大窗户的简朴的屋子,有完成的雕像,许许多多小塑样——一支胳膊,一支手,有的只是一只手指或者指节;他已动工而搁下的雕像,堆着草图的桌子,一生不断的追求与劳作的地方。

【分析】这样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工作室却是如此简朴,除了工作中所需的东西以外别无他物。

从而看出了罗丹对工作的专注、热情,为表现文章的主旨作了强有力的烘托。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因此找到贯穿“形”的线索,便可理清文章的脉络,进而领会作品主旨。

例2.《木屐》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

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

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

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

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

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

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

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

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

我执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

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

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

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

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

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

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的我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终于,我接到了那张我只能在地图上才能看到、我梦想的地方来的“录取通知书”。

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

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

”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

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

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

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一双新雨靴……【分析】文章通过农村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人们日常生活用品木屐串联了在改革开放后所发生在边远农村中的父子两代人的一个小故事。

只要找到了这个线索,反映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对这个农村和农民思想的牢牢束缚这个主题也就很好地可以领会了。

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文章中的详略处理总是服从于文章的主旨的。

和主旨密切有关的人、事物则要细致地刻画、详尽地描写、竭尽铺陈之能事,反之则可从略处理,一笔带过。

例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选段)罗丹罩上了粗布工作衫,因而好像就变成了一个工人。

他在一个台架前停下。

“这是我的近作,”他说,把湿布揭开,现出一座女正身像。

“这已完工了。

”我想。

他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身材魁梧、阔肩、白髯的老人。

但是在审视片刻之后,他低语了一句:“就在这肩上线条还是太粗。

对不起……”他拿起刮刀、木刀片轻轻滑过软和的粘土,给肌肉一种更柔美的光泽。

他健壮的手动起来了;他的眼睛闪耀着。

“还有那里……还有那里……”他又修改了一下,他走回去。

他把台架转过来,含糊地吐着奇异的喉音。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地蹙着。

他捏好小块的粘土,粘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这样过了半点钟,一点钟……他没有再向我说过一句话。

他忘掉了一切,除了他要创造的更崇高的形体的意象。

他专注于他的工作,犹如在创世的太初的上帝。

最后,带着舒叹,他扔下刮刀,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地把湿布蒙上女正身像,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分析】这部分详细写了罗丹在工作时的认真和专注,表达了作者的感动和震撼,突出了主旨——赞美罗丹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的无限热忱和专注。

【本讲知识点总结】如何把握散文的主旨?一、先“三读”,了解相关信息1.读题目: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线索)2.读注解:了解创作背景、疑难词句3.读作者: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二、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三、重点读“五句”1.开头句2.结尾句3.过渡句4.抒情句5.议论句四、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1.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

2.找出文章线索,领会作品主题:3.抓住详略处理把握文章的主旨。

写作之日积月累——《爱的教育》】我的女先生我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今日准约到家里来访我了。

先生不到我家已一年,我们很高兴地招待她。

先生的帽子分仍旧罩着绿色的面幕,衣服极朴素,头发也不修饰,她原是没有工夫打扮的。

她脸上的红彩比去年似乎薄了好些,头发也白了些,时时咳嗽。

(细致的外貌描写)母亲问她:“那么,你的健康怎样?先生!你如果不再顾着你的身体……”“一点没有什么。

”先生回答说,带着又喜悦又像忧愁的笑容。

“先生太高声讲话了,为了小孩们太劳累自己的身体了。

”母亲又说。

真的,先生的声音,听不清楚的时候是没有的。

我还记得:先生讲话总是连续着一息不停,弄得我们学生连看旁边的工夫都没有了。

(从听觉来写人物)先生不会忘记自己所教过的学生,无论在几年以前,只要是她教过的总还记得起姓名。

听说,每逢月考,她都要到校长先生那里去询问他们的成绩的。

有时站在学校门口,等学生来了就叫他拿出作文簿给她看,查他进步得怎样了。

已经入了中学的学生,也常常穿了长裤子,挂了时计,去访问先生。

今天,先生是领了本级的学生去看绘图展览会,回去的时候转到我们这里来的。

我们在先生那一班的时候,每逢星期二,先生常领我们到博物馆去,把种种的东西说明给我们听。

先生比那时衰弱了许多了,可是仍旧非常起劲,遇到学校的事情,讲起来,很快活。

二年前,我大病在床上卧着,先生曾来望过我,先生今日还说要看看我那时睡的床,这床其实已经归我的姊姊睡了。

先生看了一会儿,也没有说什么。

先生因为还要去望一个学生的病,不能久留。

听说是个马鞍匠的儿子,发麻疹卧在家里呢。

她又夹着今晚非改不可的作业本,据说,晚饭以前,某商店的女主人还要到她那里来学习算术。

啊!亲爱的先生!我怎能忘记你呢?我成了大人,一定还记得先生,会到校里来拜望你的。

无论到了何处,只要一听到女教师的声音,就要如同听见你先生的声音一样,想起先生教我的两年间的事来。

啊啊!那两年里,我因了先生学会了多少的事!那时先生虽有病,身体不健,可是无论何时都热心地爱护我们,教导我们的。

我们书法上有了恶癖,她就很担心。

试验委员考问我们的时候,她担心得几乎坐立不安。

我们书写清楚的时候,她就真心欢喜。

她一向像母亲样地爱待我。

这样的好先生,叫我怎么能忘记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