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工程
(A图,3段流水,1次支模1次浇注,板、次梁模板计算)起止日期:2013 年8 月26 日至2013 年8 月30 日
学生姓名
班级10土木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建筑工程系
2013年8 月30 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0
1.1工程概况 0
1.2资源供应条件 0
1.3现场条件 0
2 施工方案选择 0
2.1划分流水施工段 0
2.2计算各施工段的工程量 (1)
2.3确定施工顺序(一次支模一次浇筑) (2)
2.4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 (3)
2.5 选择施工方法 (4)
3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22)
3.1计算劳动量 (22)
3.2确定各施工过程的施工天数 (23)
3.3编制施工进度计划 (23)
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4)
4.1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内容 (24)
4.2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原则 (24)
4.3 施工平面图的设计说明 (25)
4.4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25)
5主要技术组织措施 (25)
5.1雨季施工措施 (25)
5.2质量保证措施 (26)
5.3安全保证措施 (28)
5.4文明施工措施 (29)
6 参考文献 (30)
7 课程设计任务书 (31)
1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工业厂房,总建筑面积约为25973,95平方米,其中12、15轴线间宽度为19m,为五层,高24米;1到11轴以及16到26轴线间宽度17m,为四层,高19.2米。
主体结构及主要构件尺寸见附图。
工程地点位于天津市近郊。
土建工程由天津市某建筑公司某分公司承包。
主体结构施工期限为6个月,施工日期为5月1日至10月30日。
1.2资源供应条件
模板采用木模板(胶合板),所需连接件及模板支撑件均能满足配套使用要求。
钢筋在现场临时加工棚加工成型,在操作面进行绑扎。
混凝土主要采用商品混凝土,并在现场设置临时搅拌棚,作为临时补充及零星混凝土使用。
各种施工机具由公司机械站按施工计划供应。
1.3现场条件
目前,本工程现场已达到“三通一平”标准,且基础工程已完成。
现场施工范围详见附图。
2 施工方案选择
2.1划分流水施工段
2.1.1施工段划分原则
施工段数要适合,过多,每段工作面较小,势必减少工人数,延长工期;过少,又会造成资源供应过分集中,不利于组织流水施工。
因此,为此施工段划分合理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同一专业施工队在各施工段上的劳动量应大致相等,其相差幅度不宜大于10%—15%。
为保障结构的整体性施工段应尽可能设置在建筑缝处。
2)为保证结构整体性,施工段分界应尽可能设置在结构变形缝处;如果必须留设在墙体中部时,应设在门窗洞口处,以减小留槎,便于接茬。
3)为充分发挥工人、机械的生产效率,施工段不仅要充分满足专业工种对工作面的要求,而且要是施工段所能容纳的劳动力人数或机械台数满足劳动优化组合要求。
4)对于多层建筑物,施工段数目m的确定,一般应史m>n,以满足合理流水施工组织的要求。
5)对于多层建筑物,既要在平面上划分施工段,又要在竖向上划分施工层。
上下各施工层的分界线和段数应一致,以保证专业工作队在施工和施工层之间,能开展有节奏、均衡和连续的流水施工。
2.1.2施工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结构布置图及课程设计要求,将本工程划分为3段,如下图:
优点:工程量相差不大,方便组织施工,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缝。
缺点:不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2.1.3确定施工流向
确定施工流向的顺序应考虑的问题
1)对于工业建筑,应考虑近期生产工艺流程,将影响其他工段投产的工段优先施工。
2)应考虑建设单位对生产和使用的要求,一般应将急用的工段或部位先行施工。
3)从施工技术考虑应将技术复杂、工程量大、工期长的段或部位先行施工。
4)应根据各部分、分项工程的特点安排其流向。
流向进展示意图如下:
2.2计算各施工段的工程量
由上表可知,每个施工段的工程量相差都不超过15%,可见这一施工段划分是比较合理的。
本工程一个标准层的工程量共需混凝土537.31 m3,模板4764.02m2,钢筋63907.00 kg。
整个工程共需要混凝土537.31×4+79.298=2228.54m3,模板4764.02×4+698.312=19754.39m2,钢筋63907.00×4+9489= 265117kg。
2.3确定施工顺序(一次支模一次浇筑)
可选择的施工顺序有三种:“一次支模一次浇注”,“一次支模二次浇注”,“二次支模二次浇注”。
写出各种顺序的工艺流程,及优、缺点如下所示。
2.2.1 一次支模一次浇筑
施工顺序:绑柱钢筋→支柱、梁、板模板→绑梁、板钢筋→浇柱、梁、板混凝土→拆柱、梁、板模板
优点:
1)无多余施工缝,有利于结构整体性
2)施工时不需搭设操作平台
3)工程进度快,有利于缩短工期
缺点:
1)施工时易踩踏钢筋,导致其错位
2)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过大,模板承受的压力过大。
3)柱和梁板的所使用的混凝土的标号不一样时,给施工带来难度
4)柱的垂直度不易控制
5)混凝土自由下落高难度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2.2 一次支模两次浇筑
施工顺序:绑柱筋→支柱、梁、板模板→浇柱混凝土→绑梁、板钢筋→浇梁、板混凝土→拆柱、梁、板模板。
优点
1)柱混凝土独立浇筑,施工方便,质量容易控制。
2)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小
缺点
1)整体性不如一次支模一次浇筑,柱子多了施工缝
2):模板用量大,周转慢
2.2.3 两次支模两次浇筑
施工顺序:绑柱筋→支柱模板→浇柱混凝土→拆柱模板→支梁、板模板→绑梁、板钢筋→浇梁、板混凝土→拆梁板模。
优点:
1)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自由下落度满足规范要求
2)模板周转快
3)楼板钢筋不会因为施工踩踏变形。
缺点:
1) 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如前两种浇筑形式方便,需要搭建操作平台
2)混凝土结构整体性较差
综合上述,本设计决定采用一次支模一次浇注,选择这种施工顺序的原因是:在施工时模板的整体性好,并且施工时施工工艺相较于其他两个施工顺序,相对于比较简单。
一次支模二次浇注、二次支模二次浇注施工时施工工艺都较为复杂,使得施工速度较为缓慢,而一次支模一次浇注使得厂房的结构的整体性好,利于厂房在今后使用时的安全运行。
2.4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
2.4.1垂直运输机械的选择
根据该工程呈现一字型的建筑特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以及施工现场的条件情况,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