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锅炉整体介绍第一节锅炉的整体概述一、机组组成简介WGZ2080/17.51-1型锅炉为武汉锅炉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造,属亚临界压力控制循环汽包炉,系采用四角切圆燃烧,单炉膛п型布置,一次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全钢构架,半露天布置,刮板捞渣机固态连续排渣。
燃烧器为四角切向布置,摆动式,水平浓淡型直流燃烧器,燃油装置由徐州燃控院/烟台龙源提供。
风烟系统采用豪顿华生产的容克式三分仓回转式预热器;引送一次风机均为轴流式,一次风机为上海鼓风机厂制造,引送风机为成都电力机械厂制造。
制粉系统采用沈阳重型机械厂制造的BBD4060型分离式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生产的电子称重式皮带给煤机,属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
水循环系统采用轴向旋流式分离式汽包;六根集中下降管上设有三台炉水循环泵;水冷壁管除冷灰斗部分和炉膛上部被墙式再热器覆盖的区域为光管外,其余区域的膜式壁和后水冷壁吊挂管均采用多头内螺纹管。
过热器为辐射—对流型,包括顶棚和包墙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分隔屏过热器、后屏过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共5级过热器。
锅炉再热器系统共分三级,墙式再热器、屏式再热器和高温再热器。
汽温调节方式:过热蒸汽采用两级喷水减温;再热蒸汽采用摆动燃烧器辅以喷水减温。
电除尘器采用双室五电场,由山西电力环保设备厂提供;正压气力干除灰系统由镇江纽普兰气力输送有限公司提供。
采用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烟气量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装置。
二、锅炉的布置1、炉膛炉膛是由炉墙包围起来供燃料燃烧的立体空间。
WGZ2080/17.51-1型锅炉的炉墙四周由膜式水冷壁构成,炉顶为膜式顶棚过热器。
这种轻型炉墙易悬吊,并且能够自由膨胀。
炉膛的作用是保证燃料尽可能地燃烧,并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冷却到对流受热面安全工作允许的温度。
为此,炉膛应有足够的空间,并布置足够的受热面。
此外,应有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以便于和燃烧器配合,组织炉内空气动力场,使火焰不贴壁、不冲墙、充满度高,壁面热负荷均匀。
WGZ2080/17.51-1型锅炉的炉膛内布置有辐射受热面,炉膛四壁由光管及内螺纹管加扁钢焊接而成的膜式水冷壁构成,共1066根水冷壁管,分为56个回路。
炉顶为管径Φ63×7mm 的光管与扁钢焊接而成的顶棚过热器,这样可以确保炉膛的严密性。
在炉膛的上部垂直布置了壁式再热器,壁式再热管子紧贴在前墙和两侧墙水冷壁管的向火面上,其规格为Φ60X5mm。
此外在炉膛上部还有6片大屏过热器和24片后屏过热器。
在炉膛四角布置了十一层二次风喷口,五层一次风喷口,其中四层二次风喷口内中布置有油枪。
炉膛内各部件的标高如下:水冷壁下联箱标高7000mm,顶棚过热器标高74m,壁式再热器人口联箱标高为52800 mm,炉膛宽度18161mm,炉膛深度16940mm,炉膛高度(水冷壁下集箱至顶棚中心线)67000mm,冷灰斗倾角55º,折焰角倾角55º,折焰角深度3738mm,炉膛宽深比为1.07。
燃烧器上排一次风口中心线至分隔屏过热器底部距离219000mm。
燃烧器下排一次风口中心线至冷灰斗拐角距离5598mm。
燃烧器下排一次风口与上排一次风口中心距离8790mm。
2、转向室丌型锅炉的转向室是指从炉膛出口至后竖井人口的部分,如图1—1所示。
转向室内主要布置半辐射式受热面,转向室的折焰角由后墙水冷壁构成,转向室水平段的侧墙与底部由包墙管组成,转向室的顶部为顶棚过热器。
在转向室内布置了屏式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
下面对这些受热面的布置作一说明。
1)、屏式再热器折焰角的上方布置着屏式再热器共47片,每片由18根管子并联组成并绕成U形,管径Φ63×4mm,横向节距381mm,材料为12Cr1MoVG,T91和TP347H。
2)、高温再热器中温再热器之后布置着高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与中温再热器之间无联箱,是直接连通的,每片中温再热器对应2片高温再热器,高温再热器共94片,每片由9根管子并联组成并绕成U形,管径Φ63×4mm,横向节距190.5mm,材料为12Cr1MoVG,T91,TP347H。
3)、高温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布置在高温再热器后的水平烟道内,高温过热器共94排,每排由6根并联管组成并绕成双U形。
管径为Φ57mm,横向节距为190.5mm,材料为12Cr1MoVG、T91。
炉膛后墙到竖井烟道前墙的距离为8870m m。
图1-1 锅炉转向室受热面分布图3、竖井烟道竖井烟道内主要布置对流受热面。
其四面墙及顶部(除人口)由包墙过热器组成,入口是光管烟窗(立式低温过热器),以便于烟气进入竖井烟道。
竖井烟道内的主要受热面是省煤器和低温过热器。
1)省煤器省煤器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水平低温过热器下方,由水平蛇形管束组成,管径为Φ51×7mm,横向节距为178mm,材料为20G,8管绕制,共102排。
省煤器的入口联箱和中间联箱均在竖井烟道内,省煤器入口联箱标高为40.7m,省煤器中间联箱标高46.8m,省煤器出口联箱位于大包内,其标高为75.9m,中间联箱与出口联箱之间是由管径为Φ63X9mm的垂直管组成,它是省煤器的一部分,对省煤器及低温过热器起悬吊作用。
2)低温过热器低温过热器布置在尾部竖井烟道中省煤器上部,并由省煤器垂直管悬吊,管径为Φ51mm,横向节距145mm,124排,每排由8根并联管绕制成。
水平过热器最下面两组材料为20G,上两组为15CrMoG,垂直段为12Cr1MoVG。
低温过热器入口联箱标高为40.7m,低温过热器出口联箱位于大包内,其标高为76.62m。
4、主要辅机的布置1)、空气预热器WGZ2080/17.51-1型锅炉配有两台HOWDEN HUA生产的32.5VNT2200型容克式三分仓回转式预热器,两台空予器安装在省煤器下方,由钢梁支撑。
2)、捞渣机WGZ2080/17.51-1型锅炉配有一台由山西电力公司电力设备厂制造的刮板式捞渣机,捞渣机布置在冷灰斗下方。
3)、送风机WGZ2080/17.51-1型锅炉配有两台AP1-26/13型动叶可调轴流式送风机,该风机由成都电力机械厂制造,布置在锅炉本体后面的0米地面,两台风机左右对称布置。
4)、引风机WGZ2080/17.51-1型锅炉配有两台AN40e6(V19+4°型静叶可调轴流式引风机,该风机由成都电力机械厂制造,布置在电除尘器后的引风机室中。
5)、一次风机WGZ2080/17.51-1型锅炉两台PAF17.5-12.5-2型动叶可调轴流式一次风机,该风机由上海鼓风机厂制造,布置在锅炉房0米,左右两侧各一台。
6)、磨煤机和给煤机WGZ2080/17.51-1型锅炉配有五台由沈阳重型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BBD4060型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和十台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制造的CS2024HP型耐压电子称重式皮带给煤机,磨煤机布置在煤仓间的0米地面,给煤机安装于煤仓间13.7米运转层上。
5、锅炉构架锅炉构架采用全钢双排柱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结构,构架由炉顶钢架、柱、梁、水平支撑及垂直支撑构成一个立体桁架体系。
柱由主柱与副柱组成,主柱主要用来传递垂直荷重,副柱通过水平支撑保证主柱桁架框架的平面内稳定,垂直支撑主要布置在副柱平面桁架内,除传递水平力外,同时还保证柱的平面内稳定。
地震力、风力及锅炉导向力均通过水平支撑作用在各柱上。
沿锅炉高度设置7层刚性平台作为水平支撑。
锅炉构架总宽度为40m,沿锅炉深度方向有6排柱,总深度为48.3m。
锅炉构架占地面积约1932m2。
大板梁上标高约为85.58m。
构架主要构件的材料为采用抗腐蚀性能好且工艺成熟的高强度低合金钢。
钢结构主要构件的接头采用扭剪型高强螺栓连接,比较次要的安装接头允许焊接。
锅炉构架按地震基本裂度7度设计。
锅炉构架除承受锅炉本体荷载外,还能承受锅炉范围内的各汽水管道,烟风煤粉管道、吹灰设备、司水小室、运转层平台部分载荷等。
锅炉大板梁挠度不超过本身跨距的1/850,次梁挠度不超过本身跨距的1/750,一般梁的挠度不超过本身跨距的1/500,空气预热器的支撑大梁的挠度不超过本身跨距的1/1000。
锅炉顶部屋盖为桁架式轻型屋架结构,屋面为镀锌波形板,屋顶下部四周设有围墙板。
锅炉主平台布置在锅炉四周,主要扶梯采用炉前两侧集中布置,便于运行操作。
平台扶梯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运转层大平台能承受活荷载(不包括平台自重)10.0KN/m2,检修平台能承受荷载4.0KN/m2,其余各层平台承受荷载2.5KN/m2,扶梯踏板允许活荷载2.0KN/m2。
凡有门孔、测量孔、吹灰器、阀门、燃烧器处均布置操作维护平台,步道宽度不小于1m,平台与步道净高尺寸>2m。
平台、扶梯、栏杆的中间栏杆与上部栏杆同直径48mm,间距等符合GB4053-93的规定。
所有平台、扶梯的栏杆高度为1.2mm,围板100mm。
扶梯宽度不小于800mm,倾角为45°。
平台铺设防滑镀锌格栅板,扶手拉杆用钢管。
6、膨胀中心和刚性梁锅炉设有膨胀中心,膨胀零点设置在炉膛深度与宽度中心线上,通过装在炉前、炉后和两侧的导向装置来实现。
垂直方向的零点设在炉顶大罩壳上,所有受压吊杆均与膨胀零点有关,对位移量大的吊杆均留有予进量,以减少吊杆的附加应力。
刚性梁用于保证整台锅炉的刚性,传递导向载荷及承受炉膛压力,保护炉膛和尾部烟道包墙管,它是在设计规定的烟气压力作用下锅炉安全运行的重要部件。
锅炉刚性梁由炉室刚性梁、尾部烟道刚性梁、垂直刚性梁、冷灰斗框架、折焰角框架及燃烧器风箱桁架等部件组成。
刚性梁采用绕带式,沿炉室高度和尾部烟道高度布置24层水平刚性梁,箍住炉膛四周的膜式水冷壁管,水平烟道处设置了4个垂直刚性梁。
在炉膛前墙、后墙和两侧以及尾部竖井前墙、后墙的刚性梁上设置了多层导向装置,控制锅炉膨胀,并将导向载荷、地震力、风力传递到锅炉构架上。
7、锅炉密封和保温1)锅炉采用全密封结构,炉膛四周、水平烟道、尾部炉顶及包墙均采用膜式包复结构。
2)炉膛四周、水平烟道及尾部竖井的垂直炉墙均采用轻型材料,主要材料为复合硅酸盐毯或超细离心玻璃棉,第一层采用管壳式复合材料,厚度为200mm,外部敷设铝制波形护板,其四周开孔处均设有钢制密封罩壳。
3)炉顶设有大罩壳,把锅炉顶部管道和集箱包在其中,大罩壳采用复合硅酸盐毯或超细离心玻璃棉轻质材料作保温。
穿过大罩壳的连接管采用柔性非金属膨胀节密封。
4)管径大于Φ219mm时,保温材料为复合硅酸盐毯或超细离心玻璃棉,当管径小于Φ219mm时保温材料为复合硅酸盐毯或超细离心玻璃棉管壳。
管道外均包有铝皮。
5)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子穿过顶棚处,采用高冠板式梳形密封吊架结构。
在顶棚管的上面设有护板密封装置,其中管子穿越顶棚处,密封板与顶棚之间敷有新型耐火材料——微膨胀耐火塑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