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
➢ 臭氧层4亿年前形成,之后基 本未遭破坏,直至上世纪。
➢ 含“氯”和含“溴”的人工 化学品的排放
➢ 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共 6类96种,中国有6类16种, 包括:
➢ 全氯氟烃 (CFCs),哈龙,四 氯化碳,甲基氯仿,甲基溴, 含氢氯氟烃(HCFCs)
➢ 用途:制冷剂、发泡剂、清 洗剂、灭火剂、气雾剂、化 工助剂、杀虫剂
➢ 自1975年以来,南极上空每年早春(南极10月份)总 臭氧浓度的减少超过30%。
➢ 1985年,南极上空臭氧层中心地带的臭氧浓度极为 稀薄,近95%被破坏,出现所谓的臭氧层“空洞”。
➢ 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经达2400 万km2。臭氧空洞发生的持续期间和面积不断延长 和扩大,1998年的持续期间为100天,比1995年增 加23天,而且臭氧洞的面积比1997年增大约15%, 几乎可相当于3个澳大利亚。
臭氧层空洞定义
定义:大气平流层中的 臭氧层浓度下降的现 象称为臭氧层空洞。 臭氧洞被定义为臭氧 的 柱 浓 度 小 于 200 D.U. , 即 臭 氧 的 浓 度 较臭氧洞发生前减少 超过30%的区域。
Ozone hole
臭氧层破坏情况
2000年: 2800万平方公里
2001年: 2500万平方公里
第一讲 当前全球性 的环境问题
1 Global Issues
第二节 臭氧层的破坏
臭氧层的破坏 ozonosphere depletion
➢臭氧的科学发现与背景 ➢什么是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臭氧层保护的发展历程
NASA宣布,南极上空2000年9月3日 的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2830万平方公 里 ,就像一个巨大的蓝色水滴。
冷媒
灭火器
发泡剂
CFCs和其他消耗臭氧化合物的特性
化学名字 化学式
CFC-11 CFC-12 CFC-113 CFC-114 四氯化碳 甲基氯仿 Halon-1211 Halon-1301 Halon-2402 HCFC-22
CCl3F CCl2F2 C2Cl3F3 C2Cl2F4 CCl4 CH3CCl3 CBrF2Cl CBrF3 C2Br2F4 CHF2Cl
臭氧层的作用
➢保护作用 吸收300µm以下的紫
外线,主要是一部分中波
UV-B(290-320µm)和 全部短波UV-C(<290µm) ➢加热作用
吸收紫外线转化为热能
➢温室气体的作用
臭氧减少会产生地面气 温下降的动力
将地球上臭氧压缩至1个大气 压,其厚度仅3mm
臭氧层的作用
大气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
臭氧的科学发现与背景
➢ 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非常微少,仅占一亿分之一。 臭氧层存在于距地高度20~30km范围平流层中, 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上空气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 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非常强烈的吸收紫外线 的功能,它能吸收波长为200~300 nm的紫外线。
➢ 正由于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对生 物具有极强的杀伤力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了地球 上各种生命的存在、繁衍和发展, 维持着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科学家观察证实,近40年来,大气 中臭氧层的破坏和损耗越来越严重。
➢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 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
➢ 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 ➢ 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
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 ➢ 20世纪80年代,中国昆明上空臭氧平均含量减少
1.5%,北京减少5%。 ➢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一般每年8月份出现,9月份
至10月份空洞范围最大,12月份前后消失。
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臭氧层损耗原因目前还在探索之 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人类 排放的许多物质能引起臭氧层破坏已 成了不争的事实。这些物质主要有氟 氯烃(CFCs)、哈龙、氮氧化物、四氯 化碳以及甲烷等,其中破坏作用最大 的为哈龙与氟氯烃类物质。
化学物 质
来
源
用于火箭的燃料气溶胶、制冷 CFC-11, CFC-12 剂、发泡剂及溶剂
CFC-22
制冷剂
CFC-113
溶剂
甲基氯仿
溶剂
四氯化碳
生产 CFC 及粮食熏烟处理
哈龙 1301, 哈龙 1211
灭火器
氧化氮
工业活动副产品
二氧化碳
化石燃料燃烧副产品
甲烷
农业产品及采矿活动的副产品
CFC’s产品
消耗氧分子,产生臭氧 触
O3 + hv
媒
O2 + O
高能光子
氟氯碳化物
阳光照射
释放氯原子
和臭氧分子结合
分解成氧气 据估算,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
臭氧层的位置
臭氧在距地25km浓度最大
臭氧的科学发现与背景
➢ 全球大气中臭氧总量约有30亿吨,如果在摄氏零 度的温度下,沿着垂直于地表的方向将大气中的 臭氧全部压缩到一个标准大气压,那么臭氧层的 总厚度只有3毫米左右。
➢ 这种用从地面到高空垂直柱中臭氧的总层厚来反 映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方法叫做柱浓度法,采用多 布森单位(Dobson unit,简称D.U.)来表示,正 常大气中臭氧的柱浓度约为300 D.U.。界最伟大的发明 ➢ 无臭、无毒、不可燃、不伤物料 ➢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由液体转变为气体时
体积变得极大,并且吸收大量热能 ➢ 可溶解多种化学物,如香水、杀虫剂等 ➢ 表面张力低、溶解度大 ➢ 在低空对流层环境中相当稳定 ➢ 在大气中寿命达50至100年
HCFC-141b C2H3FCl2 HCFC-142b C2H3F2Cl
主要用途和来源
气溶胶喷射剂;发泡剂 气溶胶喷射剂;制冷剂;发泡
剂 溶剂 气溶胶喷射剂;制冷剂 溶剂 溶剂 阻燃剂 阻燃剂 阻燃剂 气溶胶喷射剂;制冷剂; 发泡剂;溶剂;阻燃剂 发泡剂;溶剂 发泡剂;溶剂
1992 年大气中 浓度/ppt
268 503 82 20 132 135 7 3 0.7
100 2 6
大气中寿命, τ/a
50 102 85 300 42 4.9 20 65 20
12.1 9.4 18.4
生成臭氧的光化反应
大气中最重要的两个吸 收体为O2和O3
O2 + hv
O + O (游离态)
O + O2 + M O3 +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