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方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方案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和农村危房改造
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进全镇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切实解决群众住房安全,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决胜脱贫攻坚,根据《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X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X建村通〔X〕59 号)和《X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印发<X 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实施方案>的通知》(X市住建〔X〕67号)及《X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自治县 X 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X 党办发〔X〕82 号)的文件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聚焦脱贫攻坚,重点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4类重点对象解决最基本的安全住房,改造后的农房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标准。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一建四改治八乱、十有四化三提高创建思路。

配套实施改厨、改厕、改圈“三改”工程。

全面治理房屋乱建、车辆乱停、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粪土乱堆、柴草乱放、畜禽乱跑、秸秆乱烧“八乱”现象。

精品
- 1 -
示范点达到有村级办公场所、有集体经济、有文体活动场所、有村卫生室、有公共厕所、有污水处理设施、有垃圾收储<中转>设施、有政策宣传栏、有宽带网络、有金融服务网点“十有”标准。

全面实施道路(院坝)硬化、村寨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四化”建设,广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创建点村民素质、人均收入、幸福指数得到“三提高”,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晋位次。

二、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一次改造、不留隐患”原则,通过“财政补助、农民自筹、整合资金、信用贷款”方式,举全镇之力,在6 月30 日前全面启动全镇库存农村危房,启动率达100%,竣工率达到40%。

11 月20 日前完成全镇库存农村危房改造并进行镇级考核验收,完成80%以上其它贵州民居建设。

(一)总体目标。

X 年,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民居改造2698户,其中农村危房“危改”“三改”2698 户。

(二)细化目标。

1.“4 类重点对象户”476 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0 户(土坯房420户),一级危房420户,非建档立卡低保户56户(土坯房56 户),一级危房56户。

2.其他危房户2222 户(土坯房2222户),其中一级危房2222户。

- 2 -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规划,形成特色。

坚持“先规划后创建”的原则,按照“依山傍水、显山露水、亮出田园风光”和“干净、漂亮、安全”的理念要求,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对产业示范点/示范带、主要交通干线(重点高速公路)、其他区域的新农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

要确保规划有层次、创建有品位,集中建设一批新村点。

要明确禁建和缓建区域,杜绝公路沿线无序建房,严禁在乡镇集镇规划区和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违法新(改)建民居。

在旅游开发重点区域要严格按规划集中建设。

(二)明确对象,把握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的对象是拥有当地农业户籍并在当地居住,且是房屋产权所有人;摸底在册的农村危房;通过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民政部门认定的低保户。

改造方式分为原址重建、分散修建、集中建房(原则上达到30 户以上规模),二、三级危房修缮加固。

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特困户、土坯房户的建房面积和补助标准按照《关于X年“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实施意见》(X委〔X〕55号)文件执行;其他危房户建房面积80-120 ㎡,其中一级每户补助2 万元,二、三级每户补助0.5 万元;建房按照“贵州民居”标准改造。

农村危房“三改”工程,按照“分类实施、分类补助”的方式进行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户均补助6000 元,其
- 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