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8单元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苏教版必修3


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调节的过程
(2)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
1.剧烈运动后,运动员会肌肉酸痛但内环境中的酸碱度却能 保持相对稳定,请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提示] 剧烈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但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碳酸/碳酸 氢钠)进行调节,使pH保持相对稳定。
3.细胞通过内环境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 时浓度过高或过低有何影响?
[提示] 若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 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和 功能。
2.如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据图分析:
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 为_7_._3_5~__7_._4_5_________。血浆 pH 之所 以保持稳定,与___H_C__O_-3_、__H_P_O__24-____等离子有关。
(3)温度
一般维持在_3_7_℃___左右。
2.稳态的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_调__节_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 使得内环境的_温__度_、__渗__透__压__及__各__种__化_学__成__分___保持_相__对__稳_定__的状
3.营养不良、淋巴管堵塞及过敏反应都会引起组织水肿。 (√ )
4.体内失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 × ) [提示] 体内失水过多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释放 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5.实现内环境的稳态只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 )
[提示] 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各器官、系统的协作。
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增加 B.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C.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降低,尿量减少
B [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导致实验狗的血 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尿量减少,B正 确。]
细胞类型
生活的内环境
绝大多数细胞
组__织__液__
红细胞
_血_浆__
毛细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_血__浆__、_组__织__液__ _淋__巴__、_组__织__液__
4.内环境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1.内环境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图解
2.内环境及其组成 (1)三类内环境物质 ①小分子物质——CO2、O2、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等。 ②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抗体等。 ③信号分子——淋巴因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2)三类“非内环境物质” ①专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如血红蛋白、呼吸酶等。 ②专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物质,如载体、受体。 ③专存在于与外界相通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等)中的物 质,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
考点二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稳态及调节机制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
①概念:指溶液中_溶_质__微__粒__对水的吸引力。 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无_机__盐__、蛋__白__质__的含量有关。 ③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__a_+_、__C_l_-______。
(2)酸碱度
量虽高,但蛋白质分子质量较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
Cl-。
考查内环境化学成分的分析与判断 1.下列关于内环境中化学成分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经肝脏后的血液,血糖含量可能升高或降低 B.血浆中含有浆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 C.血浆的葡萄糖可以被肌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 D.血浆渗透压的高低与蛋白质、Na+和Cl-的含量有关 C [血浆的葡萄糖被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后,才
图1
图2
图3
(1)图1中的甲、图2中的A和图3中的a分别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根据单双箭头判断内环境成分的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_相_反__作用,使输出信息 _减__弱_的调节方式,如血压调节、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等。
1.NaCl中Na+参与血浆渗透压形成,而Cl-不参与。( × )
[提示] 血浆渗透压形成与血浆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等有关, 故与Na+ 和Cl-均有关。
2.人体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 ) [提示] 腹泻会引起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
能被线粒体氧化分解,C错误。]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 B.血管中的药物需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 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肿胀 D.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等
A [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 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A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 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B正确;血浆蛋白进入组织 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 诱发人体组织水肿,C正确;内环境的成分中有葡萄糖和无机盐 等,D正确。]
[提示] (1)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教版教材必修3 P3“相关信息”)手和脚有时会磨出“水 泡”,甚至“血泡”。“水泡”和“血泡”的主要成分相同吗?请 说明理由。
[提示] 不相同。“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的 主要成分是血浆。
1.血浆和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 )
2.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内环境中。( × ) [提示] 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发生于消化道中,消化 道不属于内环境。 3.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 √ )
4.呼吸酶存在于内环境中。( × ) [提示] 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 5.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 )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1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间通过物质交换实现稳态。(生命观 念) 2.结合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稳定的实例得出结论。 (科学思维) 3.通过总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形成关注人体健 康的态度。(社会责任)
考点一
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内环境之间均可以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 C.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 D.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稳定不变
C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A错误;血 浆可以与组织液发生相互渗透与扩散,但淋巴和血浆,组织液和淋 巴不能发生相互渗透和扩散,B错误;图中④过程需要皮肤、泌尿 系统等参与才能完成,C正确;血浆中有缓冲物质,pH保持相对稳 定,D错误。]
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
(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2
①_血__浆_,②_组__织_液__,③_淋_巴__,④_细__胞__外__液_,⑤_3_。 (2)a 端若为动脉的上端,则 a 处的氧分压要高__于 b 处的,a 处 的营养物质含量高__于 b 处的,b 处的 CO2 和代谢废物含量均_高_于 a
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3.(2019·上饶市高三模拟)组织液可对细胞产生缓冲和保护 作用。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B.组织液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淋巴回流受阻会导致组织液增加引起水肿 D.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 对稳定,A错误;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B错误;人在冬 泳过程中,体温维持稳定时,产热速率与散热速率基本相等,C正 确;高原地区缺氧,人体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增多,不是二氧化碳 增多,D错误。 ]
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调节 3.(2019·临沂市高三模拟)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 误的是( ) A.一次性大量饮水可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C.组织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可引起组织水肿 D.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 4 / 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
2.据图思考(规范表述)
图甲
图乙
图丙
(1)图甲中 A 为_细__胞__内_液__,B 为_组__织__液_,C 为_血_浆__,D 为_淋_巴__。 (2)图乙中,a、b、c、d 依次对应图甲中的_C_、__D_、__B__、_A____(填
大写字母)。
(3) 图 丙 中 , A 、 B 是 相 应 的 调 节 系 统 , 依 次 表 示
态。
3.意义 (1) 细 胞 内 各 种 新 陈 代 谢 活 动 的 正 常 进 行 都 依 赖 于
_内__环_境__的__稳__态__。 (2)稳态是人体对多变的_外__界__环_境__的适应。 (3)是机体进行_正_常__生__命__活__动__的必要条件。
4.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1)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_相_同__作用,使输出信息 _进__一_步__增__强__的调节方式,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
(3)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 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