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流域水污染迁移与转化

第二章流域水污染迁移与转化


陆面产汇流过程——汇流

流域汇流
流域汇流包含坡面流、壤中流、地下水流以及河 道汇流等多种水流的汇集,可分为坡面汇流和河网汇 流两个阶段。
水质影响因素: 上游径流大小、来水的水质、江 段所接纳的排污负荷、地理地形以及潮汐作用等因素 的综合影响
降水与蒸发之差
地表水流
河 网 水 流
槽面降水出流过程 地表水流出流过程 地下水流出流过程 流域出流过程

流域多年平均水量平衡方程
P 0 =E0 R0
陆面产汇流过程——产流


流域产流 流域产流量
在流域产流过程中,由于植物截流、地面填洼、雨 期蒸发及下渗等作用,会造成部分乃至全部径流损失, 而通常将扣除这些损失后所余下的部分称为流域产流 量。 过程:降雨—径流 实质:在下垫面垂向运动中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水 分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
地面径流是流域产流的主要来源 壤中流和地下潜水径流对流域产流的贡献相对较小
地面径流的产流

产流条件 从降水开始时起到某一时刻的地面径流量主要取 决于降水量与下渗量在时空上的组合与发展。 当降水强度大于下渗率时,会产生地面径流。
产流过程 降水、截留、洼地储蓄、下渗、蒸散发

壤中流的产流

壤中流的产流 由土壤及土质等组成的包气带往往不是均一的, 而是由各种不同性质的土层叠合在一起,当其中夹有 透水性较差的土层时,常在交界处形成水流即壤中流。
产流条件 上层有较好的透水性;有一个阻水层(即弱透水 性层);两层土层的界面处有临时饱和层;有足够的 土层坡度等。

地下潜水径流的产流 在包气带厚度不大且易透水的土层中,其下部存在不 易透水岩层(不透水层)时,由于连续降水,有可能 使整个包气带充水,当整个包气带含水量超过田间持 水量接近饱和并有自由重力水补给地下水时,则形成 潜水径流。
水内环流
水体水文过程---湖库

湖泊的水量平衡


湖泊水位
湖泊对河流的调节 水库水文调节 湖泊(水库)的热状况
正温层、逆温层、温跃层
0 10 20
温度/℃ 45 10 15
20 0
温度/℃ 4 5 10
0
温度/℃ 4 5 10 15
20
湖上层 温跃层
深度/m
30 40 50 60
湖下层
(a)正温层
地下水流
(坡地汇流) (河网汇流)
流域汇流过程框图
水体水文过程

河流水文过程 湖泊(水库)水文过程 河口水文过程


水体水文过程---河流

河流水情要素 水位、流速、流量 河流年径流变化 年内变化、年际变化


河水的运动 (1)动力 重力是基本动力,还受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 机械摩擦力
(2)运动类型 A 河水的纵向运动 均匀流 非均匀流 B 河水的环流运动

对于水质模拟而言,需要特别关注自然地理特征和 几何特征
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特征 (1) 气候特征
包括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等要素, 是 河流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决定流域水文特 征的重要因素。
(2)下垫面条件

下垫面:指流域的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 植被、湖泊、沼泽等情况。 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反映了每一水系形成过程的具体条件, 与非点源污染息息相关,并会影响径流的变化规律,进 而影响到水质状况。
(1)河口的盐淡水混合 (2)河口环流与河口锋

感潮河段水文特性
河口的冲洗时间
(1)淡水分数法 (2)修正进潮量法
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
流域水污染物迁移转化
流域水污染物的陆面迁移

污染物传输形式:溶解态和吸附态 污染物传输路径:与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形态有关 非溶解态——只能通过地表径流传输 溶解态——视化学成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坡地产流包括地面和地下产流
流域产流的基本规律
径流类型 产流条件
产流特征 产流区别
地面径流 降雨率>下渗率
产于地面上 仅在有坡地面上
壤中流
土壤表层下渗率> 弱透水层下渗率 产于包气带中 相对弱透水层处 除坡度外还要有 一定的饱和层土层
潜水径流
稳渗率> 弱透水下渗率 产于下部不透水层 地面上 需要稳定的包气带 饱和层
清洁区
分解区
腐败区
恢复区
清洁区
可氧化有机物含量
溶解氧
溶解氧
有机物进入 有机物至河流下游的时间或距离
水体中溶解氧变化曲线

关键过程
(1)大气复氧
(2)光合作用复氧 (3)藻类的呼吸作用耗氧 (4)沉积物耗氧
污染物迁移和转化基本模型

零维模型
Q C0
S 水污染物的源与汇
V
Q C
零维模型图示
dC V Q(C0 C ) KCV dt
(b)逆温层
(c)温跃层
湖水温度的垂线分布类型
30 25
气温 表层 6米 12米
水温/℃
20 15 10
20米 30米 40米
60米
水深80米
5 1 2 3 4 5 6 7
底部
8
9
10 11 12
月份
湖泊不同深度水温的年变化过程
湖泊(水库)水的运动
(1)形式 周期性升降波动,如波浪、波漾运动 非周期性的水平流动,如湖流、风浪、混合等
KC,T KC,201.047T 20
河流校正:
ux Kd KC h
Kd 59.1Q0.49
Kd 70.0 0.48
沉淀与再悬浮:
河流条件:
u K r K d Ks K C x Ks h 1 LA x K ln LC LC0 exp K r d t LB ux

一维基本模型
体积元的质量平衡关系
C C C Dx 2 ux KC t x x
2

二维和三维基本模型
二维
C 2C 2C C C Dx 2 Dy 2 ux uy KC t x y x y
三维
C 2C 2C 2C C C C Ex 2 Ey 2 Ez 2 ux uy uz KC t x y z x y z

基本特征——几何特征
(1)流域面积
流域面积是指流域 地面集水区的水平 投影面积,单位为 km2。
集 水 面 积
(2)流域长度和平均宽度
河长与流域长度
(3) 河网密度
(4) 流域平均高程和平均坡度
(5) 流域形状系数
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
流域水文过程
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水文循环
水文循环示意图
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
本章内容



流域概述 流域水文过程 流域水污染物迁移转化
第二章 流域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
流域概述
流域定义 流域(Basin):是地表水及地下水分水线所形成的集水 区域的统称,用来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所流经的整 个区域。
基本特征

流域基本特征 流域的几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的 总称

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

迁移和转化 衰减


耗氧和复氧
迁移与转化

推流迁移

分散稀释
(1)分子扩散 (2)湍流扩散 (3)弥散

转化和运移
衰减

有机物衰减的一般过程
(1)含碳有机物分解曲线
(2)硝化曲线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曲线

含碳BOD的降解
实验室条件:
LC LC0e
KC, T
KC, T KC, T1 T T1

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 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或流域,任一时段

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
I O S
式中, I 为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区域的总水量; O 为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水量平衡基本方程

一般流域水量平衡方程
P R E S

含氮BOD的降解
x LN LN0 exp K N ux

硫化物衰减的过程
CH2CH(NH2)· COOH
S
S
+5H2
2H2S+2NH3+2CH3· CH2COOH
H(NH2)· COOH
耗氧和复氧 一般过程 (1)耗氧 (2)复氧

溶解 氧或 可氧 化有 机物 含量

产流机制
指降雨产生径流的基本物理条件,它取决于下垫面结 构及降雨特性。
主要有三种:
(1)超渗产流 (2)蓄满产流 (3)界面产流

流域产流过程的影响因素
(1)流域下垫面的地理空间变化 (2)降雨、蒸发、土壤含水量等的时空不均匀性

流域主要产流过程
地面径流的产流 壤中流的产流 地下潜水径流的产流
(2)种类
湖(库)水的混合 湖泊(水库)波漾和增减水 水库异重流

增水
Z
流 减水 漂 补 偿 流
增减水示意图
异重流潜入点断面
漂浮物
回 流 三角洲淤积

泄水孔
底层泥水异重流
水库异重流示意图
水体水文过程---河口

河口区水情
(1)河口区潮汐的涨落过程 (2)潮流量的变化 (3)河口潮波的变形

河口区水的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