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制度与执行力的思考
什么是制度?什么是执行力?制度和执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关系企业工作效率和发展的问题,无论是作为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弄明白的。
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和败之分,要么成要么败,但是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
制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制度的第一含义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
在汉语中,制是指节制、限制的意思,度是指尺度、标准的意思。
这两个字结合起来表明制度是节制人们行为的尺度。
虽然对制度表述的角度和层次会有所不同,但最基本的还是强调制度是人类行为规范或约束规则的总称。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任何个人、组织、社团甚至政府都处在特定的制度体系中,受其节制,受其约束。
对于企业而言,制度建设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管理要靠制度来延续,只有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才能规范有效地进行管理。
有制度就要执行,执行就必须要有执行力。
执行力,站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解释。
站在企业的高度讲,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
它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第一就是谁来贯彻和操作?第二就是怎样贯彻和操作?“谁”说的是人的问题,
在企业我们讲团队,也就是所讲的团队执行力。
“怎样”讲的是方法,这里包含两层意思,手段和规则。
在企业,规则就是制度和做事的标准。
因此,站在人的角度讲,执行力就是一个团队执行制度、按标准做事的能力。
如此说来,制度是执行力的先决条件,没有制度,执行力无从谈起。
要想提高执行力,首先必须要有好的制度。
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制度?每一个企业都在致力于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完善的制度,但我们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生而完美的东西。
因此,没有完善的制度,只有不断发展的制度。
好的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趋于合理,它需要时时地成长,不断地修订。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度的建设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制度的建设一直都没有停止过,从简单的作坊式管理到追求制度化管理,进行过很多的尝试,虽然过程非常艰难,幸运的是我们在每一个过程中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制度,虽然那些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它让我们的企业有了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
今天我们的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制度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我们建立了比较合理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程序,这些是我们总结多年的经验教训、借鉴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形成的制度体系。
虽然这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目前作为指导我们企业管理的工作文件,我们就必须坚决地去执行,在执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有了好的制度,执行力强不强就是人的问题了。
人的问题包括很
多方面,这里我们只讲一讲态度、责任心和能力的问题。
米卢说:“态度决定一切”。
没有良好的态度,没有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有敬业精神,什么事情也做不好。
在我们的工作中常常有这样一些现象:一是凡事找借口,扯客观。
二是推责任,不愿意自我检讨。
三是清高,不愿意共同探讨和提高。
四是绝不吃亏。
五是做老好人。
六是恐惧症,不大胆,怕做事情。
试想一想,这样的工作态度如何能够做事?又如何能把事情做好呢?
责任心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爱心。
首先你爱不爱这个企业?爱,你就会为企业付出一切。
其二你爱不爱你从事的工作?爱,你就会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好。
其三你爱不爱你的同事?爱,你就会和他团结协作,共同承担责任。
其四你爱不爱你的部下?爱,你就对他负责任,就要严格要求,帮助他进步成长。
所以我们的企业要提倡爱心,提倡感恩文化。
能力包括个人素质和专业两个方面,这里既涉及到专业培训的问题也涉及到个人学习和提高的问题。
在这方面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英培训、骨干培训、主管晋升培训,企业要给每一位员工提供培训晋升的机会,员工也应珍惜这样的机会,加强自我学习自我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把学习能力转化为执行能力。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管理人员的能力。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是关键,所以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做事的能力,提高管理组织协调的能力。
人的问题解决了还必须解决流程的问题。
企业要致力于解决工作
程序和流程的问题,理顺工作程序,完善具体工作的流程。
要让每个员工知道干什么怎么干。
这不是小问题,企业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不能只顾盲目地做事而不考虑过程的规范和结果的完美。
首先,要从观念上认识到建立合理流程的重要性。
其次要分析造成工作流程不畅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最后建立合理的工作流程,明确每个部门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让每一个人知道做什么事情,怎么做事情。
只有这样,企业的各项制度才能落到实处,企业才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强的执行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