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取证考试复习题一、什么是钢结构钢结构是钢材经过设计、制作和安装而形成的工程结构形式。
二、钢结构的特点①材质均匀,可靠性高②强度高,重量轻③塑性、韧性、抗震性能好④便于机械化制造,施工期短。
⑤可回收,建筑造型美观。
三、钢结构的应用围(1)工业厂房(2)大跨度建筑物(3)大跨度桥梁(4)多层和高层建筑(5)塔桅结构(6)容器和管道(7)可拆卸、移动的结构(8)轻型结构(9)在地震区抗震要求高的工程结构(10)海洋平台四、钢结构的优缺点优点:1强度高,2重量轻,3质地均匀,4各向同性,5施工质量好、且工期短。
6密闭性好。
7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可装拆、适用于移动性结构。
缺点:(1)耐火性能差(在温度达到600度时已不能承重。
)防火极限只能在15分钟。
)(2)耐腐蚀性能差,防腐性差。
(3)稳定性差(4)防低温冷脆性差。
五、钢结构按哪些两种极限状态设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结构设计方法:容许应力的设计方法,极限状态的设计方法。
六、检测程序有哪些?1、编制检测任务书2、调查3、拟定检测计划4、检测5、补充调查及结果汇总。
七、检测容有哪些?1、钢构件材料的检测2、焊接连、紧固件连接等检测3、构件尺寸与偏差的检测4、构件缺陷和损伤的检测5、结构构件和整体结构变形的检测6、结构构造检测7、涂装检测8、地基基础的检测9、还有其它一些如结构的布置形式、荷载、环境和振动等的检测。
八、选用检测技术标准的检测方法时,对于通用的检测项目,应选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于有地方特点的检测项目,可选用地方标准,对同一种方法,地方标准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一致时,有地方特点的部分宜按地方标准执行,检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操作要求应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当这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规定与实际情况确有差异或存在明显不适用问题时,可对相应规定做适当调整或修正,调整与修正应有充分的依据,调整与修正的容应在检测方案予以说明,必要时向委托方提供调整与修正的检测细则。
九、采用扩大检测标准适用围的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所检测项目的目的应与检测标准相同,检测对象的性质与相应检测标准检测对象的性质相近,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因检测对象性质差异而存在的检测误差,检测单位应有相应的检测细则,在检测方案中应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检测细则。
十、采用检测单位自行开发或引进的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该仪器或方法必须通过技术鉴定,并具有一定的工程检测实践经验,该方法应事先与已有成熟方法进行比对试验,检测单位应有相应的检测细则,在检测方案中应予以说明,必要时应向委托方提供检测细则。
十一、结构试验的分类:据不同试验目的,分为科研性试验和鉴定性实验两大类。
十二、应力应变的目的:利用所测应力资料还可以直接了解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强度储备十三、应变片由哪五个部分组成:基底、粘接剂、覆盖层、敏感栅、引线十四、温度补偿片的作用:一是温度变化将引起应变片电阻改变,二是温度变化敏感栅与被测构件材料线膨胀系数不同而将产生附加应力。
为此应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十五、在常温下粘贴应变片,其步骤是:1。
检查应变片外观测量阴值2。
测点表面处理3。
贴片4。
固化5。
检查粘贴质量6。
接线7。
防护十六、结构计算容包括:结构在静力或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稳定变形振动疲劳其中强度、稳定、变形是常要予以计算的。
十七、什么是屈服强度:曲线层服点及其后的一段,有微小颤动的水平线,之后的一段水平线表明应力不再增加,但应变却继续增大,材料已失去抵抗继续变形的能力,这一阶段里材料的变形主要是塑性变形,此时的应力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是评价强度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
十八、什么是塑性:塑性是指不可逆转永久变形的能力。
十九、钢结构的破坏形式有哪些?①、结构的整体失稳破坏。
②、结构和构件局部失稳。
③塑性破坏,④脆性破坏。
⑤结构的损伤累积破坏。
二十、钢板夹层的检测方法有哪些?A超声波探伤法B射线探法C钻孔检测法二十一、钢结构紧固件连接通常有哪些?焊接、螺栓连接、铆接。
(紧固件连接)二十二、钢结构紧固件包括哪些?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普通螺栓、铆钉。
二十三、普通螺栓作为永久性连接螺栓时,当设计有要求或对其质量有疑义时,应进行螺栓实物最小拉力荷载试验,测定螺栓实物的抗拉强度是否满足现行国家标准GB/T 3098.1-2000。
二十四、普通螺栓连接连接机理是什么?荷载通过螺栓杆受剪和连接板孔壁承压来传递的,连接螺栓和连接板孔壁之间有间隙,接头受力后会产生较大的滑移变形,一般当受力较大的结构或承受动荷载的结构采用此连接时,螺栓应采用精制螺栓以减少接头的变形量。
二十五、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靠高强度螺栓紧固产生的强大夹紧力来夹紧板束,依靠板束间接触面产生的摩擦力传递与螺杆轴垂直方向的应力。
摩擦连接的极限承载能力与板束之间的摩擦系数成正比,因此板束之间摩擦系数对连接承载能力有直接影响。
二十六、摩擦面常用的几种处理方法:(1)喷砂(丸)法(2)酸洗法(3)砂轮打磨法(钢结构构件表面除锈时喷射或抛丸除锈的四个等级? St2 Sa1/2 Sa2 Sa3 )二十七、钢结构螺栓紧固件连接检测项目有哪两种?(1)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测试(主控项目)(2)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二十八、影响滑移系数的因素有哪几点?(1)摩擦面的处理方法(2)摩擦面的生锈时间;(3)摩擦面状态;(4)连接板母材钢种;(5)连接板的厚度;6环境温度;7摩擦面是否重复使用。
二十九、抗滑移系数计算:抗滑移系数,应根据试验所测得的滑移荷载NV和螺栓预拉力P 的实测值三十、扭矩系数计算:测出螺栓预拉力P的同时,测定施加于螺母上的旋拧扭矩值T三十一、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结果判定是什么?根据GB 50205附录B规定:每组8套连接副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为0.110~0.150,标准偏差小于或等于0.010,达到以上要求判定为复验合格。
三十二、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复验是什么?由于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的特点,它的施工比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的紧固施工要简单,看梅花头是否被拧掉来判断是否拧紧。
因此,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扭矩复验也是通过观察尾部梅花头拧掉情况来确定施工扭矩是否达到要求。
尾部梅花头被拧掉则认为终拧扭矩达到合格质量标准;对于梅花头未被拧掉者,则按扭矩法或转角法来进行终拧扭矩的检验。
具体两种检验方法参见GB 50205附录B。
三十三|、GB/T50621-2010规:1、钢结构中焊缝采用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检测时,应经目视检测合格且焊缝冷却到环境温度后进行。
对于低合金钢等有延迟裂纹倾向的焊缝应在24h后进行检测。
2、当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全数检测:⑴外观缺陷或表面损伤的检查⑵、受检围较小或构件数量较少。
⑶、构件质量状况差异较大⑷、灾害发生后对结构受损情况的识别⑸、委托方要求进行全数检测。
3、检测设备,钢结构检测所用的仪器,设备和量具应有产品合格证,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有效期的检定(校准)证书,仪器设备的精度应满足检测目的要求,4、从事钢结构无损检测人员,视力应满足下列要求:每年应检查一次视力,无论是否经过矫正,在不小于300mm距离处,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的近视力应能读出Times New Roman4.55、直接目视检测时,眼睛与被检工件表面的距离不得大于600mm,视线与被检工件表面所成的夹角不得小于30°,并宜从多个角度对工件进行观察。
6、当钢材的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伤等缺时,其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
7、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螺栓丝扣外露应为2扣-3扣,其中允许有10%的螺栓丝扣外露1扣或4扣;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终拧后,未拧掉梅花头的螺栓数不宜多于该节点总螺栓数的5%。
8、对于磁轭法检测装置,当极间距离为150mm、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0.5mm时,其交流电磁轭提升应大于45N,直流电磁轭提升力应大于177N.9、对接管子和其他特殊试件焊缝的检测可采用线圈法,平行电缆法等,对于铸钢件可采用通过支杆直接通电的触头法,触头间距宜为75mm-200mm10、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应对试件探伤面进行清理,清除检测区域试件上的附着物,(油漆、油脂、涂料、焊接飞溅,氧化皮等);在对焊缝进行磁粉检测时,清理区域由焊缝向两侧母材方向名延伸20mm的围。
②根据工件表面的状况、试件使用要求,选用油剂载液或水剂载液。
③根据现场条件;灵敏度要求,确定用非荧光磁粉或荧光磁粉。
④根据被测试件的形状,尺寸选定磁化方法。
11、磁粉检测可允许有线型缺陷和圆型缺陷存在。
当缺陷磁痕为裂纹缺陷时,应直接评定为不合格。
12、渗透检测的环境及被检测部位的温度宜在10C°-50C°围。
当温度低于10C°或高于50C°时,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4730.5的规定进行灵敏度的对比试验。
13、检测灵敏度等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焊缝及热影响区应采用“中灵敏度”检测,使其在不锈钢镀铬试块(B型灵敏度试块)中可清晰显示“3-4”号裂纹。
②焊缝母材机加工坡口、不锈钢工件应采用“高灵敏度”检测,使其在不锈钢镀铬试块(B 型灵敏度试块)中可清晰显示“4-5”号裂纹。
14、渗透检测应按照预处理,施加渗透剂,去除多余渗透剂、干燥、施加显像剂、观察与记录、后处理等步骤进行。
15、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对检测面上的铁锈、氧化皮、焊接飞溅物、油污以及涂料应进行清理。
应清理从检测部位边缘向外扩展30mm的围;机加工检测面的表面粗糙度(Ra)不宜大于12.5µm,非机械加工面的粗糙度不得影响检测结果。
②对清理完毕的检测面应进行清洗;检测面应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加渗透剂。
16、迹痕观察与记录应按下列要求进行:①施加显像剂后宜停留7min-30min后,方可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观察迹痕显示情况。
②当检测面较大时,可分区域检测。
③对细小迹痕可5倍10倍放大镜进行观察④缺陷的迹痕可采用照相、绘图、粘贴等方法记录。
17、超声检测前应对探测面进行修整或打磨,清除焊接飞溅、油垢及其他杂质,表面粗糙度不应超过6.3µm。
当采用一次反射或串列式扫查检测时,一侧修整或打磨区域宽度应大于2.5Kδ;当采用直射检测时,一侧修整或打磨区域宽度应大于1.5Kδ。
18、高强度螺栓扭矩扳手的最大量程应根据高强度螺栓的型号、规格进行选择。
工作值宜控制在被选用扳手的量限值20%-80%围。
19、在对高强度螺栓的终拧扭矩进行检测前,应清除螺栓及周边涂层。
螺栓表面有锈蚀时,应进行除锈处理20、对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检测时,先在螺栓尾端头和螺母相对位置画线,然后将螺母拧松60°-62°,此时的扭矩值应作为高强度螺栓终拧扭矩的实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