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以华为和碧桂园为例(中)

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以华为和碧桂园为例(中)

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转型期中国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 ————以华为和碧桂园为例以华为和碧桂园为例以华为和碧桂园为例((中)2015年10月23日2013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人民币306.72亿元,占收入的12.8%。

近10年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1510亿元。

这些举措为华为运用自身领先的ICT 技术,承担消除数字鸿沟、保障网络稳定安全运行的战略性社会责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012年7月19日,华为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台系统容量达56Tb/s 的2T 波分样机,在一条光缆上20亿人可以同时在线通话[6]。

截至2013年年底,华为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通过创新的技术和客户化的解决方案,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地理环境恶劣地区的网络建设及其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华为服务全球的100G 网络长度逾五万多公里,超过地球周长,为实现“人人享有宽带”和“人人享有通信”的社会责任奠定了基础。

华为战略性承担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特别体现于价值链辅助活动的绿色产品研发与设计环节,以及基本活动的进货与发货后勤,及生产运营环节中。

华为于2009年年底启动“绿色认证”计划,制定“绿色产品”的认证标准,并将绿色认证标准融入到公司集成产品开发(IPD)的流程中。

“绿色认证”计划牵引华为持续改善产品的环境性能: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能效、降低生产和运行成本,减少产品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7]。

华为建立了产品环境数据库,并开发了基于产品环境数据库的快速生命周期评估工具(Quick-LCA),为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和持续改进提供了保证。

通过对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LCA),华为发现通信产品的碳排放重点是在移动网络的基站产品和固定网络的宽带接入产品。

通过融合芯片设计、系统架构、创新功放技术以及功耗管理等设计上的创新,华为采用优化的硬件和系统设计、创新的功放和功耗管理等节能技术,其建设的绿色基站比传统基站节省50%以上能耗。

华为使用自然散热方式的创新分布式基站可以能节省配套空调的电耗以及减低馈线损耗,使基站电耗降低最高可达83%。

为履行产品包装的绿色责任,华为制定了以适度包装(right packaging)为核心的绿色包装“6R1D”策略:即合理设计与预先减量化策略(right & reduce:通过轻量化、小型化来降低包装材料消耗,持续追求合理、适合度包装设计,降低包装运输的综合成本);可反复周转与重复使用策略(returnable & reuse: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回收系统,延长包装制品的生命周期);能量回收利用与材料循环再生策略(recovery & recycle:通过推行环保和再生材料应用,实现资源及能源的再利用)以及可降解处置策略(degradable),通过轻量化、小型化,持续追求合理、适度包装设计,降低包装材料消耗和运输综合成本,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7]。

实践中,华为采取了三种绿色包装应用方案:无线室内机柜包装采用金属周转架来替代传统胶合板木箱;无线模块产品的集合化包装采用金属托盘来替代木托盘;工程辅料的集合化包装采用金属托盘与高强度纸箱来替代木箱。

这样不仅大量减少了木材的使用,而且减少碳排放。

2012年,华为绿色包装发货总量达9.32万件,约合减少森林木材1.99万立方米,主设备绿色包装应用比例达77.7%[8]。

华为认为绿色物流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负面环境影响,有效地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经营成本[7]。

为此,在价值链进货后勤和发货后勤环节,华为采取了如表2所示的绿色物流管理模式。

表2 华为的绿色物流管理模式图 华为绿色物流管理模式1.运输代理商选择与管理2.优化包装,减少货量3.绿色运输工具4.利用信息资源5.物流网络规划 承运代理须遵从环境标准和多项检查(如环境政策与行动计划、机动车尾气排放安全指数等,必须达到为了减少公路运输中尾气成分CO 2的排放,设法优化了产品的单位包装尺寸,减少了产品包采用CO 2排放量较小的货运方式(如船舶和火车货运方式、联合运输方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可以帮助企业物流合理调度车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优化物流网络布局,减少运输路程及仓储数量,节省能耗最低标准要求) 装大小 式)资料来源:参考文献[7],作者加以整理。

华为在业务流程上设置运输计划环节,优化物流发货路径和网络布局,逐年降低空运比例(2012年降至7.76%),增加铁路和海运比例(2012年提升为92%),并通过提升集装箱的利用率(2012年为71%),增加供应商直发供货比例(2012年为6.37%)等措施来降低物流过程的能耗,从而降低二氧化碳(CO2)排放。

为实现共同发展的社会责任,华为将价值链采购环节的社会责任融入问题提升到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行管理。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涉及商业伦理、环保与劳工标准、安全与健康等不断增加的社会责任议题。

华为认为供应链可持续发展可分为风险管理、效率管理和业务创新三个层次:风险控制是基础,效率提升是目标,业务创新是方向[7]。

华为现在处于由关注供应商社会责任风险的“风险管理”向“效率提升”的转型阶段,目标是提升采购效率和供应商的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效率优势。

华为期望最终通过基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之上的业务创新,寻求企业新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供应商和社会多赢与可持续发展。

华为在2012年发布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政策和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红线管理方案,分别作为指导原则及管理底线,将可持续发展贯穿于供应商认证和选择——日常管理——绩效考核——退出机制全过程[7]。

华为对所有新引入的供应商进行包括可持续发展体系认证在内的全面体系认证,以评估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协议的能力和水平[8]。

在供应商选择上,可持续发展具有一票否决权。

华为对所有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筛选出优先供应商清单。

同时要求供应商采取CRCPE五步法(check,root cause,correct,prevent,evaluate)从识别根因开始,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纳入供应商改善行动要求(SCAR),持续跟进直到闭环。

华为拟定基于EICC电子行业行为准则,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和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的可持续发展协议,要求所有供应商签署并作为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

协议要求供应商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国际标准,将社会和环境要求融入企业业务流程,预防和控制可能造成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华为从TQRDCES(technology,quality,response,delivery,cost,environment/CSD,security)七个维度对供应商进行绩效管理,其中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动态数据,华为定期评估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并通过优胜劣汰与商务挂钩,优者提高采购份额,劣者退出华为供应链。

华为设立首席采购官并让其担任供应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任,定期评审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原则、标准、流程、方案和绩效,确保可持续发展融入采购业务,融入采购流程,融入采购日常工作[8]。

供应商可持续发展部作为专业管理部门,牵头制订和优化管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流程和标准,统筹全球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管理,指导采购部门执行流程和标准,并且成立吸纳供应商参加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组,定期评估华为的采购网络,以确保供应商遵守可持续发展要求。

华为明确采购部门为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主体,将供应商可持续发展绩效纳入采购部门年度目标和相关人员的个人绩效指标定期进行考核。

2012年,华为荣获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最佳实践奖。

华为这种基于社会责任价值链分析,将社会责任管理从风险管理转型为效率管理、可持续发展融入采购业务流程、与客户和供应商合作创新、建立多赢商业生态系统的做法和理念是战略性社会责任的典范。

战略性承担社会责任推动华为成为健康的企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2390.25亿元,同比增长8.5%[5],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大通讯设备供应商。

.,“由探索转型期企业如何通过战略性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竞争环境,三、以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为指导,探索转型期企业如何通过战略性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竞争环境以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为指导,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外及内外及内”波特和柯瑞莫认为“每家企业都是在一个特定的竞争环境中运作的,这种环境会大大地影响其战略执行能力,从长远来看就更是如此。

而社会环境就是一种重要的竞争环境要素。

”“无论就竞争环境的哪一个方面来看,都蕴涵着发起企业社会责任行动的良机”。

战略性社会责任包括投资于竞争环境中某些能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社会因素,其能发挥出企业与社会的共享价值,并由此建立起企业与社会的共生关系:企业越成功,社区就越繁荣;反之,社区越繁荣,企业就越成功。

通常而言,某个社会问题与企业的业务关系越紧密,利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造福社会的机会就越大[1]。

波特(Porter,1990)[9]在分析一个国家的某个产业为什么会具有国际竞争力时提出钻石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企业能够获得成功的四个外部因素条件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的表现以及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

除了这四个要素,企业还需要分析两个无法控制的影响变数:机会和政府。

上述四个外部因素各自独立但有系统地组合成企业外部竞争优势的钻石理论模型。

转型期中国企业可以从外部环境的变化分析入手,借助钻石模型寻找到有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竞争优势的社会与环境问题,并运用企业专长在解决社会与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企业责任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