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2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张猛龙碑》
孝明帝正光三年立的《张猛龙碑》,字体似 《爨 龙 颜 碑》,古 拙 遒 劲,点 画 灵 变,结 构 精 致。



北魏时,还有一种为亡人或生人祈福

的方式,那就是在崖壁上刻成佛像,并附
志铭文,称为造像。铭文书体俗称“龙门
体”。其 中 比 较 突 出 的 是《杨 大 眼 造
应,那不同凡响的字 得失,他竟然能从静 造出自成一家的瘦硬
体 使 他 眼 前 徒 然 一 静的字形中,窥见了 有 力 的“欧 体”楷
亮。他先逐字凝神静 它 们 活 泼 往 来 的 姿 书。
观,边看边慢慢地用 态。为了追寻索靖的
6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信行禅师碑
(三)初唐楷书大家虞世南、褚遂良、 薛稷
张旭从公孙大娘
唐代草圣是张旭和怀素。
的舞姿中感悟到
(一)张旭
草书的流转动
唐代草圣是张旭和怀素。张旭 态;从担夫与公
主争道的情形 喜欢喝酒,喝醉后经常狂奔呼叫,
中,联想到 草书
然后写出很神奇的草书来,因此,

的章法架构;从吹鼓手的奏乐中联
人们叫他“张癫”。他的草书笔力

飞动、连绵围绕、变换万千。他的 想到书写时的轻重缓急和节奏感的 讲

柳公权是晚唐杰出的书法家,他学颜真卿却能出新意。他避开了颜字 程
《玄秘塔》
肥壮的竖画,写得均匀瘦劲,棱角森挺,如同刀 讲 义
切一般;他又把北碑中的方笔用到他的楷书之
中,同时又吸取了颜、虞、欧结体,融汇成为体
势 劲 媚,法 度 严 谨,富 有 变 化 而 自 成 一 家 的 书
体。他的代表作是《玄秘塔》。此碑是他63岁时
流派之一,这就是魏楷,通常也 右。
称作魏碑。
墓碑的主人是个只活了23岁

(二)魏碑 代表作《爨 宝子 的青年奴隶主。此碑的用笔结构

碑》
魏 碑 已具有楷书的雏形,但它还留有
讲 义
《爨宝子碑》
的 代 表 作 隶书的许多特点。康有为评价此
是《爨 宝 碑具有古佛之容,它厚重古拙,
子 碑》, 且体势飞扬,笔画多取中锋,斩
直,起止干净利落,结构严整,

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代学者
字形方正。

多以此用作范本临摹,作为学书
的启蒙帖。碑身高1.9米,宽0.9
米,为一块最上等的青石。欧阳
询在古稀之年写成的碑文,笔法
老练,炉火纯青。此碑是欧阳询
晚年的代表作,公元632年立于今
陕西麟游县。碑文是魏臣所撰
写,主要记载了贞观六年,唐太
在 云 南 出 钉截铁,迟送涩进,讲求笔力和
土 的 秦 朝 节奏。这块碑所具有的方笔、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乾 隆 43 年 角、紧结的特点,在南北朝的碑
的 碑 刻。 刻、造 像、墓 志 铭 中 都 有 充 分
它 也 是 振 的、多样的表现。它堪称由隶书
威 将 军 建 过渡到楷书的典型碑刻之一。
1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4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况,还记叙了醴泉铭发现的过
程。此碑在五十年代末差点遭到
了被砸毁的厄运。留下了三道轻
度的裂缝,给祖国珍贵文物带来
无可弥补的损失。此碑主要特点
是:横、竖多用方笔;下笔及转
角处多用折笔;间架匀整,笔势
生动灵活;钩笔有如隶书,峻挺
欧阳询
沉着,向左平推而出,横平竖


《九成宫醴泉铭》在我国书
宗至九成宫避暑的盛 九成宫醴泉铭
5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欧 阳 询 曾 初 学 手指在掌心摹拟。后 踪 迹,他 竟 投 宿 碑
二 王 书 法,柔 媚 有 来因为要赶路,他上 下。
余,刚 劲 不足。之 后 他毫不懈怠,对西晋
欧阳询佳话
就 这 样,欧阳 询 如痴如醉地在碑下
书法家索靖的书法做
楷书具有宽绰厚重、气势雄伟、笔 义
卿和柳公权
力遒婉的特点。后人说其书“如耕 唐代书法到
牛稳实而利民用”。苏东坡曾对其 了晚唐出现了第
书法推崇备 二个高峰。这一
至 :“诗 止 高峰的代表人物
于 杜 子 美, 是颜真卿、柳公权。尤以颜真卿为
书止于颜鲁 代表,学前人书法善于取舍。他学
公。” “二 王”重 在 学 用 笔,并 从 南 北 朝
(三)魏碑代表作《爨龙颜碑》
清道光年间,在云南发现了南朝宋碑刻《爨
龙 颜 碑》。后 世 把 它 与《爨 宝 子 碑》合 称 为“双
爨”。它 们 的 运 笔 结 体 相 似,也 同 在 云 南 省。康
有 为 盛 赞“双 爨”为 古 今 楷 法 第 一。两 碑 相 比,
龙颜碑不及宝子碑那样锋棱逼人、筋骨遒劲、结
书写的。全碑共1200字,原石现存于西安碑林。
此碑书体端正秀丽,用笔干净利落。它的主要特
点 是 : 用 笔 方 圆 兼 施,下 笔 斩 钉 截 铁 ; 笔 画 瘦
挺,遒劲有力,寓圆厚于清刚之中;它的结构严
紧而又疏朗开阔,字形修长。
8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五、奔放流畅,圆转流动——
唐代草圣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三、浑朴雄劲,厚重古拙——魏碑的书法艺术
(一)魏碑简介
宁太守爨宝子的
楷书到了五、六世纪,南北 墓 碑。碑 高 190
朝时代,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尤 公 分,宽 71 公
其是北朝的书法浑朴雄劲,厚重 分,厚21公分,
古拙。这种楷书不仅数量大,而 全 碑 403 字,每
且质量高,成为我国楷书最大的 字 都 在 3 公 分 左
构奇特,但它各部匀称,更为紧结。


《爨龙颜碑》


(四)其它的魏碑著名作品
魏 碑 中 著 名 的 还 有《郑 文 公 上 下 碑》。上下碑的文字大体相同,上碑在今山 东平度县天柱山,字迹较小;下碑在掖县云 峰 山。现 拓 本 多 为 下 碑,每 碑 多 至 1500 余 字。此碑直追前代书法传统,用篆隶的圆笔 来 写 楷 书,笔 画 如 篆,字 体 浑 厚,粗 细 相 仿。
把握。

代表作是《古诗四帖》。据记载,
(二)怀素
另一位草圣是和尚怀素。怀素家道贫寒,但 是书写非常刻苦。他曾从湘江水流动中感悟到草
书的奔放气势。他的作品 经常一气呵成,完全达到 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 代表作是《自叙帖》。
9

了一块古碑。由于相 索性盘膝而坐,对照 们尽管无声,欧阳询

距数十步远,碑上字 碑体。他觉得平时临 却能谛听到一种轻重
体不十分清晰,酷爱 习时笔力不够劲健, 徐急的节拍。之后,
并攻研了书法多年的 点画尚欠精当,挥洒 欧阳询吸取了索靖的
欧阳询顿时对它产生 难以自如,由于融进 那种峻密刚劲、沉着
了一种灵犀相通的感 了自己的实践及临池 痛快的书风特点,创

魏书风影响,但却透露出一股清新书风。应该说,至此,真正的楷书才合 义
南北朝为一体而集大成了。
(二)初唐楷书大家欧阳询
初唐楷书大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欧阳询。欧阳询是湖南长 沙人,他的字体的特色可用两个字概括:“险、劲”。可以说,“险 劲”两字说尽了欧书的特色,但越是险、劲的字,越是从平稳中来。 写字也好比建筑工程,越是危险的工程,越是要建筑得平实坚固,使 其每一个重点,都在力的重心之中。欧书的险、劲,最初是从极强的 笔力和极平实稳固的结构中来的。他的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
初唐的另外三大书家之一是虞世南。他的书艺是
外柔内刚、笔致圆通,代表作是《夫子庙堂碑》。之
二是褚遂良。他的代表作是《雁塔圣教序》。他的书
法 隶 意 甚 浓,运 笔 取 弧 势,圆 润 飞 动,结 构 明 丽 潇
洒。之三是薛稷。他的代表作是《信行禅师碑》,他
的书法特点是妍美清逸。
课 程
(四)晚 唐 楷 书 大 家 颜 真 佻巧,故能法前人、创新意。他的 讲
像》,它以沉着劲重见称。
唐代有革新精神的书法家颜真卿、柳
公权等人,正是从这些众多的魏碑中吸收
《杨大眼造像》
营养,创造出崭新的书体,给后世树立了 楷模。
3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四、凝重规整,宽绰沉厚——唐碑的书法艺术
(一)初唐楷书
初唐楷书是唐楷的全盛时期,这是因为唐建国初
期,唐太宗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固国安民的措施,使
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唐代书法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
度。此后,唐朝历代皇帝都喜爱书法,先后出现了许
多著名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既有继承又有革新,所以
唐太宗
十分成熟的楷书只有到了唐初才逐步形成。初唐的楷
书严肃凝重,凝重之中还蕴涵了流风飞扬的韵味,且 课

富于金石气,姿态众多各异。尽管它们用笔结构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汉
“住”了 三天 三 夜。
了苦心揣摩,为后代
最终,字体内含的五
留下了一段“三天看
光十色的神采向他献
一索靖碑”的佳话。
出了瑰丽的珍宝。它
有 一 次,欧阳 询 马缓步而去。但是走 们虽然无色,欧阳询

到深山访古,在一个 了百步后,他若有所 却看到了它们所具有

荒无人烟的山间发现 思,重又回到碑前, 的图画般的灿烂;它
以来民间书法家中吸取了沉厚稳扎
的书风。他学初唐褚字,却避免了
7
中国古代书法名家及主要流派(下)
在书法技巧和理论上,颜真卿曾得到了当时大书家张旭的指点。在张 旭的指导下,壮年的颜真卿开创了一代雄健书风,被称为继王羲之后的第 二位书法革新家。他的早期作品是其42岁时写的《多宝塔碑》;中期作品 代表作是《颜勤礼碑》。与初唐楷书相比,颜字的笔画与结体有他的独到 之处:他的两竖取相向之势,如强弓微弯而富有弹性和力量,在运笔技巧 上也不一样。颜字的一捺铺毫直下,略有停顿,迅速提笔再踢出;初唐书 家的直钩铺毫直下平推而出,颜字的钩铺毫直下,至转笔处用力顿笔,再 向左上方踢出,这种笔画坚挺有力,被人们誉称“铁画银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