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
发布人:李春丽发布时间:2015/7/3 今年开始从事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发现相比初中生来说,
小学生上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相关。
此外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在完成某一项任务时,常要
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因此上课时不时地提醒和督促他们成为课堂的一部分。
开学这几周我常在想怎样去培养这些孩子们
拥有良好的学习品质与习惯,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下是我的思考: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主要应围绕着构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
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诸如求知欲、动机、自信心、意志力、独立性、创造性等。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入手去抓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
养成。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的杠杆。
”指出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一、教书育人,培养学生思想的积极性,养成主动求知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
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没有认真思考,没
有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是绝对不行的。
必须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驾驭知识,发挥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
思想水平
是行为的潜在因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良好的心理、思想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朝气蓬勃,天天向上。
进行学习活动时,可增强对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教育,让学生有自身的优越感,时
时刻刻拥有饱满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上进的思想,整天得过且过,他肯定不会主动学习。
“机会偏爱头脑有准备的人。
”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有着旺盛的精力,他就更容易去求知、去探索。
他获取知识的机会就更多,成功的
机会就更多,学习的主动性就越来越强。
二、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有兴趣时总积极主动的进行。
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对象是七、八岁的儿童,他们有特定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求学生上课听讲时,要精神饱满,坐姿端正,做到:眼到、
耳到、口到、心到。
听同学回答问题时要认真听,开动脑筋思考,养
成良好的听讲习惯。
由于二年级小朋友的注意力不长久,针对这一现象,教学中我们应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有趣的教学
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可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
问题,换取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思维的兴趣。
也可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结合多媒体幻灯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使学生冶炼好志趣,志趣形成后,学生就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三、培优辅差,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养成正确读写的习惯。
读书、写字是语文的两项重要的基本功,在教学生读和写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更好地运用鼓舞激励的原则,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正确读写习惯的同时,更好地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
读书时允许食指指着书本,逐字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不读错,
不读漏。
到学生学会用眼读书时,就不允许用手指指着读,也不允许
高声唱读,而是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标点,正确读出语气和停顿。
写汉
字时要求从笔画到笔顺,再到间架结构、行款格式等都要工整、美观,做到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对于读、写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个别指导,有重点的教,使后进生不掉队。
为了调动学生朗读和书写的积极性,在班上可以经常开展朗诵和书法展,这样既激励了优生同时也在班上树立了榜样,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其他学生。
总之,在读、写的训
练中,利用学生普遍存在期望心理、表现心理、成功心理,肯定他们
的勤奋与努力,赞许他们的进步与成绩,促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享受成功的愉悦。
即多给孩子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学习上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在读书和写字方面学习的主动性就更
强了。
四、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预习课文的习惯。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觉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是改革课
堂结构,改进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预习常规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的过程。
二年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兴趣,并以识字教学为重点。
在预习前我先教学生“预习的程序和方法”使学生预
习时有法可寻。
如第一步:自读并圈出生字词,并利用汉语拼音读生
字词。
第二步:再读课文说说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标记不懂的语句。
第三步:利用已学会的汉字笔画名称、笔顺规则把要学的生字边读边
练练。
慢慢地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逐渐培养起自学的能力。
五、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在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容易激发学生的道德形象的正是教师本人。
教师严谨的教学态度,
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都是为学生塑造道德形象起着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学习环境,使学生处在一个团结、紧张、文明、活泼、乐观向上的集体中生活和学习。
教师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古今中外伟大人物的事迹和祖国现代化
建设的现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中国有句俗话:“小不教,大难教。
”学生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
的养成,应从低年级抓起,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程度上说,比获取一项知识更重要。
我想,只要教师持之以恒,严格要求,热情
帮助,具体指导,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逐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品
质也会随之养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