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延安精神与现实的感悟

延安精神与现实的感悟

延安精神与现实感悟这次去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一周(2011年6月12日至17)的学习培训,是我一生中第二次走延安。

27年前(1984年10月),我因工作原因出差到延安,那是我第一次踏进这片我向往的革命圣地,那时的延安虽然经过了三十几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仍未摆脱贫困落后状况,可以用延河流淌着黄泥水,黄土坡上难见草,一年四季的土豆羊皮袄,小米虽养人难吃饱来形容,满目疮痍,仍是一片贫瘠的黄土高坡景象。

27年后,当我再次踏进这片神奇、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的圣地时候,发现他的变化太大了,给人心灵震撼,从西安至延安的铁路修建到高速公路通车,从公路沿途郁郁葱葱树木植被到生态环境的逐步修复,使我进一步看到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看到了改革开放给延安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站在宝塔山上向下俯视,巍巍的宝塔山被繁华的商业街、高耸的楼群、美丽的花园所环绕,还有那静静流淌的延河水,给人一种深思瑕想,此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这里已不仅仅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还是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果缩影。

在为期一周的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教育学习活动中,通过“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廉洁自律”三个教学模块的专题讲座,专题讲授,现场教学、讲解,激情教学,实地参观考察等教学方式的学习,使我感受到了延安的今天环境变化了,人们思想转变了,政府执政理念转变了,但是无论他怎么变化,延安精神始终没有变。

那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理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团结友爱、自觉遵守纪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没有变。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我们必须发扬和继承。

一、延安精神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是党的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历久不衰、弥久历新、常用常新的传家宝。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

过去、现在、将来,延安精神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今天,我们面对开创未来的无穷挑战,面对改革攻坚的巨大风险,面对克服腐败的艰难斗争,面对人民群众的美好期待,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伟大的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几十年来,延安精神培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畏艰险,奋斗不息。

没有延安窑洞的灯,哪有祖国东方红?我们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中国共产党人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就是要把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永恒和发展的延安精神来指导和推进我们的工作。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十三年,是毛泽东思想日益成熟、丰富发展的十三年,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发扬光大的十三年。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奋斗中,在延安时期的特殊环境下,培育弘扬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

今天我们学习延安精神,思考延安精神的现实启示,无疑对对我们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保持优良作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延安精神是有生命力的,是不朽的精神,在具备历史价值的同时,也有其时代价值。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延安精神,我们的事业就能长盛不衰,丢掉了延安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二、传承延安精神,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历史在发展,事物在巨变,但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

延安精神,乃至中国革命斗争史,都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斗争岁月里的延续和升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

老一代革命家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廉洁奉公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胜利的保证和富国强兵的根本,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过去如此,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阶段,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显得尤为重要。

延安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需要发扬和光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通过一次分配,使资源更加有效地配置;政府的宏观调控,是通过二次分配,使社会更加公平。

要两者能有机地融合,这需要精神,尤其需要发扬和光大延安精神,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成功、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今天,我们党面临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重任务,任务更伟大、更艰巨,也更需要延安精神。

我们们学习延安精神,是要让延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用那不竭的生命力给新时期特色带有更强大的创造力。

历史是过去,忘记历史、不珍惜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和忘本;而不超越过去,就不可能走向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方面的情况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时代变了,主客观的环境和条件变了,人们面临的任务和目标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也有了重大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决不是简单地照搬过去的一套。

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弘扬延安精神,要同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结合起来,同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来解决国家、社会、集体的问题等等。

三、执政为民,必须落实在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业的力量之源。

人民是爹,人民是娘。

党的一切奋斗牺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

人民是上帝。

人民只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来确定对党的态度。

只有赢得人民,才能赢得胜利。

而要赢得人民,关键在利益二字。

延安十三年是这样,改革开放的今天是这样,遥远的未来还是这样。

当前,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破解的难题,在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方法和手段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收入分配不公、贫富悬殊失衡、官员腐败严重、民众对社会不公的诉求及怨恨增多、仇官仇府现象较为普遍、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等社会矛盾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如何正确处理社会矛盾,我们党是有成功的历史经验的,延安精神就是我党正确处理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法宝。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冲破重重险阻,克服当时出现的最严重困难,使边区社会及边区军民、军政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谐。

历史成功经验告述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和问题,一是要把握好社会矛盾产生的特点和规律。

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时刻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

人民群众是主人,我们都是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谁不能给人民群众办事,人民群众就会收回谁手中的权力;二是要把握好多元经济利益的平衡这个关键因素。

一切以是否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利益,保证人民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为标准。

牢记“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的深刻道理,以实实在在的政绩取信于民;三是切实关注民生,争取广泛的群众基础。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

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做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一条生命线。

中国共产党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八年时间里,由一个仅仅五十余人的小党,成长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成功、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难以置信的”,这与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并逐渐在全党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密不可分。

延安精神的所有内容都与解放思想相关联,我们党在延安时期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都是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都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结果。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延安十三年在排除万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的根本思想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我们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加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

邓小平同志曾深刻地指出:过去我们搞革命靠的是实事求是,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要靠实事求是。

我们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就在于党始终不逾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和实践品格。

面对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空话、套话、假话,决策不讲科学,只注重迎合上级领导意图,办事凭想象、凭感觉不讲规律,工作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处理问题不实事求是等现象和问题,在领导干部中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1、把树立科学发展观作为立身、立德、立业的重大人生课题,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

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做到少说空话、套话、假话;“不装、不吹、不偷”;多干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实事、好事。

2、坚持以是否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作为评判标准,自觉克服那些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做法。

3、重视养成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与本领。

坚持做到:有正确的立场、有民主的精神、有调查研究的作风、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境界、有追求真理的勇气。

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标志。

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的事业正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

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必将有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这些至理名言,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这些古训,自觉做到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带头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奢侈挥霍和以权谋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骄奢淫逸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绊脚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