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生学校

爱生学校

青羊实验附小关于爱生学校之全纳平等思想的学习与实践
[摘要] 爱生学校是一个促进儿童权利落实,推动学生获得高质量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试验项目。

爱生学校的精神核心标准是全纳与平等。

青羊实验附属小学自参加“爱生学校”活动以来,学习贯彻全纳平等思想,坚持接纳所有学龄儿童,采用各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校内开展相关会议,积极学习全纳平等理念并交流讨论,争取创建兼容并包的校园环境,推动教育不断发展。

[关键词] 爱生学校全纳平等青羊实验附小社团安全饮水美丽一餐
爱生学校Chi ld 一Fri e n d 一ly sc ho o l, 简写CFS) 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 ni ce f) 与东亚一些国家合作推行的基础教育试验项目“t o w ar d s C hi ld 一Fr ie n d ly Le a r n in g E n v ir o n m e n t ”, 直译为“建设爱生的学习环境”。

此项目意在促进儿童权利在学校的落实, 推动孩子们获得高质量的设施保
障和全面的身心发展。

根据这一宗旨,我国将其命名为“爱生学校”。

爱生学校是要创建一个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的环境。

其具体目标是:1、为学生创建和营造一个最为有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高效;2、建设一个优美健康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创造安全舒适的学校环境,使学生在学校里有安全感;4、创造一种没有性别、种族歧视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
平等、互助、合作中成长: 5. 营造一个教与学的良好社会环境,积极鼓励吸引社区和家庭共同参与办学。

爱生学校是一种将学生放在中心地位,全力保障儿童教育权利的新兴教育模式,评价教育质量模式包含4项基本维度:1 全纳与平等。

2有效的教与学3 安全,健康与保护4参与与和谐。

其中维度一是整个爱生学习精神的核心标准和基本要求。

“全纳”是指学校积极动员并帮助每个适龄儿童,特别是处境不利儿童入学并从学校教育中受益,“平等”是指关注男女儿童平等的入学机会和发展,营造无歧视的、尊重学生多样性和差异的学校环境。

全纳与平等教育是对不同类别的孩子提供相同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应有的受教权利。

这是《义务教育法》和《儿童权利公约》中相关条例的具体体现,也是就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伸。

青羊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是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公立小学。

具有先进的办学设备和紧跟时代的办学理念。

加入“爱生学校”合作团队以来,承袭活动中的主导思想,始终将学生视作教学主体,欢迎接纳每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儿童。

美丽一餐
每周一,各个班级轮流挑选两名学生,中午在食堂与老师一起共进午餐。

孩子和老师一边品味营养饭菜,一边闲聊交谈,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这种爱心聚餐,不会受学生成绩,性别,家境等外界因素影响,对班级中每个孩子来说,机会都是均等的,孩子们会依次享受这样的“福利”,与平时敬爱的老师拉近距离,增进有谊。

美丽一
餐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将师生关系递增为亲近和共鸣,并有效杜绝了偏见和误解。

民主平等蔚然成风。

安全饮水机
安全、健康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学校在每年级每层楼设定两处饮水机安放点,教学时间内,不间断持续供给恒温饮用水,安全卫生。

全校几百名学生,均可在课间和午休时间,到指定地点排队取水饮用。

每个饮水机有多个供水开关,可同时照顾几位孩子用水需求。

学校数十台饮水设备,在方便孩子的前提下,为各年级各班学生提供温馨周全的服务。

细节决定成功,学校把儿童的基本权益真正落实到了实处。

青羊实验附小的校训是“各按其时,成为美好。

”简单八个字,其实暗藏着对全纳平等理念的深层诠释。

全纳,不仅仅是接纳全体,更重要的是在接纳基础上认可个体存在的差异,不反对、排斥或歧视,让其在集体的大环境中拥有存在感,并按照自己的特质发挥最大潜能。

平等,也不应简单理解为运用统一标准对待所有学生。

在确保儿童平等入学接受教育的同时,更加确保儿童平等获得自由与满足。

学生没有固定的人生套路。

学校必须尊重个体,按照学生自身规律,寻求全元化多样性的发展。

社团活动
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是全校社会实践活动课。

学校成立了多个兴趣社团,如科技社,书法社,绘画社,舞蹈社。


到六年级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自主选社报名。

如今的学生,简单的知识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唤醒全面发展动力,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对于学校及教育工作者来说责无旁贷。

学校营造的浓郁文艺氛围,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各项能力发展创造了可能。

学校不是循规蹈矩的练兵场,各寻其矩,才能雕琢精细,
尊重个性,共同发展,青羊实验附小的教育追求,是依照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轨迹,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闪光点。

学校围绕着“爱生学校”的主题,试着将全纳平等教育观念下的人文情怀注入工作中,努力挖掘学生内在,实现各尽其才。

教师是教学主体,全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在全纳平等教育领域下,教师应具备全纳平等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和智能专业的教育素养。

我校利用周一教师例会时间,开展了一次“爱生学校”之全纳平等教育的学习活动,对全校61名教师进行了专业指导和集中培训。

会上学校领导作了精彩发言,各位老师在学习后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校长张胜认为: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这中间,每一个学生都是集体的主人。

学校接纳每位学生,营造足够空间使学生得以展示自己的方方面面。

平等教育涵盖较多, 但核心内容是指教育权利平等
和教育机会均等。

学生在学校必须得到公平的待遇,教师面对每一个孩子,赋予他们同等的机会,资源,让他们获得相同的情感体验。

全纳与平等教育下的孩子,都是活泼可爱富有朝气的,老师不可以根据某一特点将学生划分群体或贴上标识,不同学生不同对待,或单一从成绩上定义优良中差,对学生采取功利性评价。

在校的各位教师,需从内心肯定所有学生,承认每一位儿童的价值,创造一切机会帮助他们获得成功。

郑礼校长认为:
全纳与平等教育中, 接纳所有学生只是贯彻理念的第
一步, 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他们。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这是必然的。

学校容纳所有学生,首先就要清晰认识到学生与学生间的区别,允许学生群体中“求同存异”。

全纳平等教育。

倡导学校去适应儿童的不同需要, 而不是不同的儿童去适应固定的学习过程。

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不能够简单采取一种教学方式,以不变应万变。

正确的做法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对症下药地教育指导,不拘一格,因材施教。

机械的同化不能真正代替平等,培养标准化的学生违背了全纳与平等教育的初衷。

因此,全纳下的平等,是以平衡公正的态度,采用不同方式满足多样诉求, 倾听差别迥异的声音。

某老师认为:
全纳平等教育是一种强调容纳所有学生、注重学生合作参与的教育思想,其核心理念是“加强学生的参与,减
少学生被排斥”。

“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是较以往教师为主体,讲授性教学形式的改革。

学生参与到集体讨论中,从旁观者变成主导者,每个学生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意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下意识增加学生互动环节,把更多课堂时间留给孩子们,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已意见的权利。

另一老师说:
全纳实践的开展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增进家校联系,加大家访力度,向家长了解有关儿童的信息,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家庭困难、单亲家庭和有特殊困难的学生。

从学生现实状况入手,有的放矢采取教育措施,保障未成年儿童顺利入学和继续就读,给特殊孩子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关怀。

回溯春秋战国,儒家学派提出的“仁爱”思想似乎为今天的“爱生学校”架构了理论雏形。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不分种族、出身和先天资质, 把大众阶层列为教育的对象,建立了历史上最朴素的“全纳与平等”观念。

可惜孔子倡导的“有教无类”在当时并不具有普世价值,而孔子自身对“无类”的狭隘解读(排除女性奴
隶)注定让“全纳平等”成为了镜花水月。

幸运的是,文明推进的今天,我们看到了不断深入完善的“爱生学校”。

汲取全民、民主教育精华,构建了更加开放进步的教育体系。

参加该项目的青羊实验附小,无疑还处在初学探索时期。

紧跟基础教育革新的脚步,遵照“爱生学校”要求,接纳全体,平等对待,才能创建兼容并包的校园环境,推动学校教育迈向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成熟阶段。

[参考文献]
1.徐玉珍,黄志成.《全纳教育的具体落实:全纳学校》[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4)
2.李湘.《解读爱生学校》[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9]
3.蒋小燕 .《和谐教育背景下教育平等权的意义阐释》[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5)
4.唐如前,黄春春.《论全纳教育视域下的教师专业素养》[J].文教资料.201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