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 (1)1.2项目概况 (2)1.3编制依据 (3)1.4编制原则 (3)1.5研究范围 (4)1.6结论 (4)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6)2.1区域概况 (6)2.2区域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 (7)2.3项目提出的背景 (8)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 (11)3.1项目建设地点 (11)3.2交通条件 (11)3.3自然条件 (11)3.4地质地貌 (12)3.5地震烈度 (13)3.6施工条件 (13)第四章工程建设方案 (14)4.1设计原则 (14)4.2设计依据 (14)4.3工程沿线现状 (15)4.4建设内容与规模 (16)4.5工程设计技术标准 (17)4.6道路工程 (18)4.7排水工程 (20)4.8景观环境工程 (21)4.9照明工程 (22)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 (24)5.1环境影响预测 (24)5.2评价标准 (24)5.3环境影响分析 (24)5.4环境影响评价 (29)第六章劳动安全 (31)6.1影响劳动安全的因素分析 (31)6.2防护及监控措施 (32)第七章建设管理 (33)7.1建设期项目管理 (33)7.2建设期组织机构 (33)7.3项目运营期管理 (34)第八章项目进度计划 (35)第九章项目招投标 (36)9.1编制依据 (36)9.2招标范围及内容 (36)9.3招标方式 (37)9.4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 (37)9.5评标组织、评标原则及决标 (38)9.6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 (38)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0)10.1投资估算 (40)10.2资金筹措 (42)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43)11.1社会效益 (43)11.2经济效益 (44)11.3环境效益 (44)11.4评价结论 (45)第一章总论1.1 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项目名称:XX市**二路改造工程(一期)建设单位: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XX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成立于2006年,下设6个科室,各科室主要职能为:(1)综合计划科:主要负责日常综合协调及文秘、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组织编制市政公用事业及市政设施养护维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市政公用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的论证、申报工作;负责协调市政建设中综合管线计划。
(2)市政工程管理科:主要负责城市道路、桥梁筹建项目的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设施移交等工作。
(3)市政设施养护管理科:主要负责市政道路、桥梁、排水等设施的养护维修;负责对街道办事处(园区)所管市政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城市市政设施的监督检查。
(4)公用事业管理科:主要负责对城市燃气、城市供热实施行业管理。
(5)排水管理科:主要负责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城市排水管理办法;负责全市市政排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有关项目的建设审查、施工组织、施工质量监督、竣工验收、设施移交、档案管理等工作;负责城区排水设施运行和养护的管理;负责对街道(园区)所辖排水设施规划建设、养护、维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城区防洪排涝工作;指导污水处理厂、泵站及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管理;负责对排水户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的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依法查处违法使用及破坏排水设施的行为。
(6)路灯管理科:主要负责对全市新建、改造公益性质的路灯、景观灯饰及其它灯光工程进行设计、施工;负责路灯、景观灯饰及其配套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
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二路南起滨海公路,北至大田路,全长约5200米,沿途分别与规划岭海西路、规划果岭一路、规划果岭二路、规划湾北路等道路相交。
本项目为一期工程,南起滨海公路,北至现状温泉路,路段全长1600米。
1.2.2 建设内容及规模道路拓宽改造工程:现状路宽15米,规划该路段采用二块板形式,横断面70米宽,其中中央分隔带宽5米,两侧车行道各11.5米,两侧人行道各4米,两侧绿化带各13米。
雨污水管线工程:现状雨、污水管线约1700米全部废除。
设计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均布置在人行道;设计K0+000至K1+600道路西侧单侧布置污水管道。
照明工程:道路双侧每隔35米设置一盏单臂路灯,电缆线下地。
绿化景观环境工程:以湾北路与果岭一路为界,把温泉二路分为北、中、南三段来设计,三段以统一的国槐行道和分车带形式贯穿始终。
1.2.3 实施期项目建设期13个月,建设期从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底。
1.2.4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5986.5万元,资金来源由XX市财政拨款。
1.3 编制依据1、《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2、《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2007]164号);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247-103-96)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之南》;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11、 X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2、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13、 XX市总体规划(2006-2020);14、 XX市综合交通规划;15、项目单位提供的资料。
1.4 编制原则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遵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突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增强城镇防灾减灾能力;优先恢复满足群众基本生活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适当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建设水平。
2、符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既有设施的恢复和修缮,做到交通与土地利用相协调;在城镇人口分布和用地布局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依然能满足需要。
3、结合XX市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并且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对城区境内城市道路、部分污水管网进行完善。
4、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既要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又要适合本工程的建设特点。
1.5 研究范围我公司在广泛收集既有道路设计、施工、改造及交通量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勘测,对工程地质、河流水文情况进行了调查。
结合影响区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国防战备等有关资料,分析了现有公路的技术状况、交通量的适应程度。
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建设管理、工程进度计划、招投标、投资估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及研究,并得出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各方面的效益。
1.6 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可完善XX市基础配套设施,对城市的综合服务和管理功能产生联动作用,有效促进XX市城市化的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2、项目的建设符合XX市城市发展规划,项目社会效益良好。
3、本项目建设区域自然及交通等外部配套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的实施。
项目的实施可完善XX市交通管网。
总之,该道路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城市道路路网规划的要求,是交通运输大战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本项目建设尽快实施,有利于路网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道路网络的运行质量;有利于改善路网主骨架的通行能力,适应交通运输发展的形势需要;有利于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充分发挥城市道路的使用效益。
根据XX市交通、排水现状及发展规划,本项目建设内容合理、规模适当、建设任务紧迫,项目资金来源有保证,建议实施该项目的建设。
第二章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2.1 区域概况XX市位于中国山东半岛西南部,地处东经120°07′-121°23′,北纬36°18′-36°37′,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依崂山,近靠青岛。
目前全市共有1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城市化水平达到54.2%,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能力继续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化步伐加快。
我市入选“中国城市软实力”前200强,名列福布斯“2009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第8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蝉联全国最发达百强县第19位。
2009年,是宏观形势多变、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函复杂多变,美国次贷款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下滑或衰退;国内红宏观经济经历了“两防”、“一保一控”到“保增长”的快节奏、高密度调整。
面对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克难求进,提升服务改善发展环境、加大投入增强发展后劲、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突出民生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较好的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9年XX市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结构稳步改善。
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总量和增幅稳居XX五市首位。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1亿元,增长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6%,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1.6亿元,增长1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4.4%,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04.4亿元,增长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2%,拉动GDP增长7.3个百分点。
伴随着经济增速持续平稳,经济运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