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电气工程应用专题-电力系统仿真与建模
电气工程应用专题-电力系统仿真与建模
i(t)
i i mi mi mt
各轴异比相似
;
t t mt
i'(t’)
mi mt ; mt 1
1.电力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1.3 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
1.3.1 基本概念
(2)相似的基本类型: (c) 绝对相似: 2个系统中所产生的全部过程(物理量)完全相似——全部几何 尺寸和相应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所产生的全部变化完全相似 (d) 完全相似: 2个系统中所研究的某一(某些)现象的一切过程在时间和空间 上都是相似的。 例:2台同步发电机电磁现象完全相似:i(t)、u(t)、电场和磁场分布相似。 (e) 局部相似(不完全相似):个别方面的相似 例:2台同步发电机,i(t) 相似,但电场和磁场分布不相似。 (f) 近似相似:在某些假设条件下的现象相似 例:研究2台同步发电机的(电磁)暂态过程,可以不计定子电流中的直流 分量 以及 转子电流中的周期分量
I、S(P、Q)、Z 、Y ,它们之间将满足某种固定关系。 根据相似第一定理,原型系统(“0”)和模型系统(“1”)的 各物理量之间应当满足如下关系:
V0 I S Z Y mv ; 0 mi ; 0 ms ; 0 mz ; 0 my V1 I1 S1 Z1 Y1
mv mi mv mv2 1 ; 1 ; 1 ; mz my 1 ms mz mi mz ms
工业负荷
Composite Load 农业 负荷 居民 商业 负荷 负荷
同步发电机 (Synchronous Generator)
原动机及转速调节系统
特点:近似;规模大;灵活;开发周期短;投入小、效率高 应用:非常广泛(如: PSASP、BPA)
3.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3.2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要求与关键问题 (1)基本要求
模拟负荷设备;
采集、测量、控制、信号系统(统称为二次系统)。
2.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3)动模设备的基本要求
——模型与原型之间必须满足相似定理:
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和暂态过程(物理相似); 参数成比例(模拟比)且具有同样的时间尺度(异轴相似);
动模系统与被研究的原型电力系统具有相同元件构成和系统接线。
负荷模型辨识管理agent
模型辨识agent 1 用 户 界 面 模型辨识agent … 辅助 agent 系 统 管 理
Data-Base
agent
agent
用 户
系统管理员
数据转换管理 agent
精度;规模;灵活/扩展;速度(离线/在线)
(2)关键问题
A)建模理论与技术——元件建模、系统建模
成熟的元件模型:发电机、变压器模型、线路模型 亟待完善的模型:综合负荷模型、二次系统模型
B)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效率、收敛速度
C)计算机技术——硬件支持 D)编程技术——面向对象、可视化
4.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 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辨识所得参数的分散性
负荷变化的随机时变性——负荷特性的分类 模型的覆盖能力——负荷特性的综合
• 解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案:
参数分散性——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优化算法; 随即时变性——科学的特性分类方法; 模型通用性——正确、高效的综合方法。
4.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4.7 负荷建模建模技术支持系统——系统构架
(1)电力系统动态模拟: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起来的电力系统物理模型; 是实际电力系统的一个微缩的、物理特性等价的模型试验系统; 被模拟的实际元件及系统则分别称为元件及系统的原型。
(2)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的基本组成:
模拟同步发电机 + 模拟原动系统 + 转速调节系统 + 励磁调节系统; 模拟变压器(升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负荷变压器); 模拟输电线路;
3.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3.1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概念
(3)电力系统数字仿真 定义:运用或设计合理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根据给定的初始运行条件,求
解系统数学模型以得到系统运行状态
整体结构:
励磁系统及励磁调节器 (Field exciter & regulatror—AVR)
电力网络 (Electric Power Grid)
1.电力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1.5 电力系统模拟的作用及其发展
作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或状态的研究;
电力系统元件特性研究;
新型装置性能研究 发展:(1)直流计算台 (2)交流计算台 (3)动态模拟 (4)内过电压模拟 (5)模拟计算机 (6)数字计算机 趋势:数字模拟和动模相结合
2.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4.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4.5 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关键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 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1)筛选“典型用户”;
(2)提取出行业的综合特征,确定该行业的负荷结构;
(3)行业特性综合——建立母线(变电站)综合负荷模型。
• 解决方案
思路:分层次统计综合建模—— 用户调查—典型用户筛选—典型用户建模— 行业建模—变电站综合建模; 方法:基于模糊等价关系聚类的典型用户筛选方法 负荷特征空间的加权平均综合
4.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基本概念、关键问题、展望
4.1 负荷模型的基本类型 (1)静态负荷模型 (2)动态负荷模型
4.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4.3 负荷建模与建模方法
(1)负荷建模:研究客观负荷,获得负荷模型——确定描述负
荷特性的数学方程并确定其模型参数
(2)建模方法与途径:
模拟理论 实际系统 模型 试验 实际结论 模型结论
分析
步骤: (1)建立模型——符号模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
(2)模拟试验; (3)结论分析和误差估计。
1.电力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1.3 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
1.3.1 基本概念
(1) 原型和模型 原型:被研究的实际对象(实际电力系统) 模型:对应的模拟装置或系统(或数学模型) (2)相似的基本类型: (a) 几何相似:空间测度成比例。
统计综合法(基于元件): 调查——统计——综合分析——模型 总体测辨法(基于测量): 系统辨识
4.电力系统综合负荷建模的理论与方法
4.4 基于元件的负荷建模——基本思路与建模过程
基于负荷特性的行业分类 典型用户负荷特性调查 典型用电设备特性的模拟实 验与仿真 典型设备负荷特性模拟 行业负荷综合模型 分行业用电容量(比例)调查 统计 线路负荷综合模型 母线综合负荷模型
在实际电力系统——称为原型系统上,进行试验,即“原型试验” 优点:客观、真实 缺点:受众多因素影响,不全面,且实际上往往难以实现 在模拟电力系统——称为模型系统上试验,即“模型实验” 优点:灵活方便,容易实现,理论上可以做任意模型试验 缺点:近似性
(3)模型试验方法——模拟、仿真(Simulation)
a) 机理模型——根据元件内在结构、工作机理列写出描述元件 运行特性的方程 特点:内特性等效&外特性等效 b) 非机理模型——根据元件的输入—输出数据建立的、等效描述 其输出特性元件运行特性方程 特点:外特性等效
B)按照是否反映元件的时变特性分类
静态模型、动态模型
C)按照元件功能分类
同步发电机模型、电力变压器模型 、 电力线路模型、电力系统综合负荷模型
1.电力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1.3 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
1.3.2 相似定理
(1)相似判据:在模拟某一现象是,所参与的物理量(即描述此现象的各有关 物理量)之间应当保持的某种固定关系。 (2)相似定理:描述2个过程相似应当满足的充分必要条件。可以用相似判据应 当满足的关系来描述。
第一定理:相似系统应当有同样的相似判据,即其相似指标等于“1” 例如:研究电力系统稳态潮流或短路电流时,所参与的物理量包括V、
3.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3.1 电力系统数字仿真的基本概念
(2)电力系统数学模型
A)定义: 将系统各元件用其相应的数学模型代替、根据系统(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物 理约束建立起描述全系统运行特性的数学方程组 B)分类 a) 稳态模型——描述电力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的系统数学模型 特点与实例:不计元件动态;代数方程组。如 潮流计算模型 b) 暂态模型——描述系统受到大扰动后的短(暂态)过渡过程中系统 运行状态的系统数学模型 特点与实例:考虑元件快速(秒级及以下)动态;微分 —代数方程组 如 暂态稳定计算模型 c)动态/长过程动态模型——描述系统受到扰动后的长(较长)过渡过程中 系统运 行状态、或系统小扰动后的运行状态的系统数学模型 特点:考虑元件长过程动态(慢动态——数十秒、分钟级或更长); 微分—代数方程组。如 实例:静态稳定计算模型、动态稳定计算模型
物理模拟—— 在物理模型上进行实验——“动态模拟”
数学模拟——在数学模型上进行实验——“数学(数字)仿真”
1.电力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1.2 系统模拟的定义与步骤 定义:系统模拟是根据模拟理论(相似理论)设计一个能够反
应实际系统或过程的模型,通过模型试验求得结论, 进而分析得出实际系统结论的研究过程。
1.电力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与意义
1.3 系统模拟的基本原理
1.3.2 相似定理
(4)相似定理: 第二定理:一个系统由n各不同量纲的物理量组成,其中有k个是独立的 基本量,则另外n-k个物理量与基本量所组成的n-k个无量纲 的比例系数可以用算式完全表达,这些比例系数就是相似判 据。
第三定理:如果两个现象的单值条件相似,且从单值条件引出的相似判
(4)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的作用、特点与地位
作用:研究电力系统运行行为;检验继电保护与控制、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