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文言文阅读练习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行拂.乱其所为(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______)(3)而后作.(______)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卑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文章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文章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及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答案】7.违背代词,他奋起。
这里指有所作为8.(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2)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可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9. D【解析】7.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拂”:违背。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其”作为虚词的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苦”“劳”“空乏”“于”等字词的翻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的翻译。
9.D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
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生于忧患”;后论国,主要体现“死于安乐”。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尝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
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时操马腾入麦中,敕主薄议罪,主薄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
操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自劳.军(_____) (2)军士吏被.甲(_____)(3)天子且.至(_____) (4)因.援剑割发以置地(_____)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12.统兵古训曰:“慈不掌兵,情不立事”。
行军打仗贵在军纪严明,请分述甲乙两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用选文中原话回答。
【答案】10.慰问同“披”,穿着将要于是,就11.(1)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2) 制定法令的人却自己犯法,凭什么统领部下呢?12.甲文表现在:“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上至,又不得入”乙文表现在:“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杀,请自刑。
”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解析】10.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本题中的“被”是通假字词,同“披”,穿着。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句中的“为、何以”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2.考查对主要信息的提取。
甲文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军纪严明,就连皇上的先行卫队和皇上到了,没有军令都不许进去,“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
乙文“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杀,请自刑。
”曹操在军前割发代首以明军纪,这个故事曾被当作曹操严于律己的事迹而流传。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
翻译:甲文: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
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
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
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
”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
’”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
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
”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
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
”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
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译文:曹操曾行军经过麦田,命令士卒不得践踏破坏麦田。
骑兵都不敢骑在马上,指着麦子相互嘱咐。
当时曹操的马受惊跑到了麦田里,曹操让主簿议定罪罚,主簿按照《春秋》的惯例,说罪罚不上尊。
(刑不上大夫,到了大夫这一级就可以不受刑法了)。
曹操说:“自己制定法规,自己又犯法,如何能够统帅部下!但本人为军队统帅,不可以死罪,请我自己刑罚自己吧。
”于是,拔下指挥刀,割掉自己的长发,扔到了地上。
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日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3.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争高直.指(_______)(2)负.势竞上(_________)(3)鸢飞戾.天者(_______)15.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17.1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在文中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这两句是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清澈见底。
C.“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句是本文的主旨句,也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情。
D.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明快的笔墨,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绮丽风光,被视为骈文中抒情的精品。
【答案】13.14.笔直凭借至,到达15.16.(1)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2)横斜的树枝在上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
17.18.D【解析】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年代:南朝梁13.14.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竞”是“争着,竞争”;“负”是古今异义词,“凭借”的意思。
“戾”是“到达,至”的意思。
15.16.试题分析: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急湍(湍急的水流)、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奔(飞奔的马)”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柯(树枝)、蔽(遮蔽)、昼(白天)、犹(犹如)”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