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观
在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的今天,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问题。
早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的“八大公害事件”,已经暴露出了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带来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和生态破坏。
至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现代化的实现,臭氧层损害、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质、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全面爆发,而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速,也使得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危机不断升级。
在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下,国际社会答成了以下共识:1、资源是有限的2、增长不等于发展3、自然环境的可再生能力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文明演进的前提4、必须彻底清算“大量生产、大量排放和大量废弃”的生产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联合国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环境与发展大会形成的文件《21世纪议程》,是开启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的两个突出标志。
中国对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早在解放初期因文化大革命和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资源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发展过慢,因此为摆脱贫困我国决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的道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破坏生态环境的代价开始逐步显露出来。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终于开始关注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 1994年中国率先制定并出台《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白皮书》, 1996年在“九五计划”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张,直到十七大,才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报告,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之一:“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
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到了十八大,习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科学发展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生态文明的提出,正是体现了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我们的发展必须走文明发展的道路,无论是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的保护,还是从资源的节约利用上,无论是从发展的质量还是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讲,都必须走这条路,现如今全球都在开展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所以这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根本意义的事业,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目标。
建设生态文明,重在转变观念。
这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把认识提高上来,从观念和行动上做出转变。
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达到全面小康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但是与此同时,日趋紧张的有限资源和越来越恶劣的环境又迫使我们必须转变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发展,我们必须要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我们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
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所以说我们要通过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一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从经济发展入手;二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三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实现环境保护跨越发展;四要做好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五要增加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投入;六要开展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七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必须有意识的对它加以维护,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不但是为了我们的今天这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可以有一个赖以生存的家园。
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今天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未来人们的一笔丰富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