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主讲人:陈英鹏
1. 航天技术发展根源
2. 发展第一阶段
3. 发展第二阶段
4. 发展第三阶段
5. 5大航天科技工程
1. 航天技术发展根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 国发展航太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 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 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 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 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太事业贯彻国家科 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靠自己的力量掌 握的核技术和空间技 术的统称。两弹最初 是指原子弹和导弹, 而一星则是指人造地 球卫星。
长征一号
长征一号火箭于1965 年开始研制。1970年 4月24日,将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成功送 入太空。
长征二号
1974年11月5号,长征二 号捆绑式运载火箭首次发 射,因控制系统的一根导 线断裂而失败。1975年11 月26日进行的二次发射, 成功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 卫星准确送入轨道。
探月工程
目前我们的探月计划是分“绕、落、回”三个阶段。 目前“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已于2007年10月 24日18时05分(UTC+8时)左右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升空。并于2009年完成使命,撞向月球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的科学目标主要是探测地球到月球之 间的环境,还要对月球实施立体成像,探测月壤的 厚度和成分。 “嫦娥二号”也与2010年10月1日发射并于2011年 6月9日下午飞离月球轨道进行深空探索,“嫦娥二 号”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探测月球表面元素分布、 月壤厚度、地月空间环境等六大任务。
2.发展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航天技术(space technology) 又称空间技术。 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 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是一个国家现代技 术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军事航天技术, 是把航天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为军事目的 进入太空和开发利用太空的一门综合性工程 技术。 1956年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 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这标志着 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5大航天科技工程
(1)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2)载人航天工程: (3)探月工程: (4)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5)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有12种,都有污染,也有毒。 所以,今后的主要任务是,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 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运载火箭。目前我国 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是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 里的一个地球轨道。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 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 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种 新的运载火箭既能满足我国卫星、飞船的发射需求, 还能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的竞争。
80年代的成就
90年代以后的成就
4.发展第三阶段
2004年1月,国家批准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 立项,命名“嫦娥工程”,拉开了我国深空 探测的帷幕.这是中国航天缝人造卫星、载 人航天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绕”指2007年发射月球卫星,绕月探测; “落”指2010年前后发射无人月球探测器, 月面软着陆探测;“回”指2011-2020年发 送遥控月球车,到月面巡视勘察并采样返回。
3.发展第二阶段(1970-2011)
80年代:做出了“新三星一箭一论证”的决策。 90年代前期研制成功东方红三号中容量通信卫星、风云二号 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资源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开展载人航天技术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先研究。 90年代:1992年,中央专委会议同意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1)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 伟送上太空 (2)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两位 航天员发射升空,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双人5天太空飞行。 (3)2008年,“神舟”七号是首次完成出舱作业的飞船。 (4)2011年,“神舟”八号完成与“天宫一号”的交汇。 (5)2012年,“神舟”九号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对接 ,三位航天员入住“天宫”,其中33岁的刘洋也成为中国第 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
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 略工程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筹划,并确 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 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 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 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 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 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 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 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高分一号”卫星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下简称高分 专项)的首发星,主要用户部门为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 农业部,同时还将为我国其他十余个用户部门和有关区域提 供示范应用服务。该星是我国首颗设计、考核寿命要求大于 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实现在同一颗卫星上高分辨率和宽幅 成像能力的结合,将在国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精准农业 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首颗卫星“高分一号”2013年4月 26日发射,开启中国对地观测新里程。“高分一号”卫星是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东方红卫 星有限公司研制,这是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 也突破了高空间的分辨率多光谱与宽覆盖相结合的光学遥感 等关键技术,设计寿命5-8年。“高分一号”卫星也被称作 太空千里眼,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也是国家确定的十六个 重大专项之一,是由国防科工局、总装备部牵头实施。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 统(BDS),是继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GLONASS 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 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 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 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 优于20m,授时精度优于100ns。2012年12月27日,北斗 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 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