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水污染事件

重大水污染事件

国内
(1)龙川江楚雄段水污染事件
龙川江沿河为云南省楚雄市的主要经济带,分布有冶炼、化工、造纸、制药、烟草和盐矿等工矿企业。

2004年6月初,楚雄市龙川江发生严重镉污染事件,楚雄水文站、智民桥、黑井等断面的总镉超标36.4倍。

经过对沿河入河排污口进行排查,硫酸厂、海源新业公司、滇东冶炼厂的入河污水是造成此次镉污染事件的主要污染源。

(2)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2004年2月底3月初,沱江两岸的居民发现江水变黄变臭,许多地方泛着白色泡沫,江面上还漂浮着大量死鱼。

紧接着,居民又发现自来水也变成了褐色并带有氨水的味道。

川化股份公司第二化肥厂就是这起污染事故的责任者,他们将大量高浓度氨氮废水直接外排进沱江,导致沿江简阳、资中、内江三地百万群众饮水被迫中断,50万公斤网箱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在3亿元左右,被破坏的生态需要5年时间来恢复。

(3)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

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

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4)湖南岳阳砷污染事件
2006年9月8日,湖南省岳阳县城饮用水源地新墙河发生水污染事件,砷超标10倍左右,8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和影响。

最终经核查发现,污染发生的原因为河流上游3家化工厂的工业污水日常性排放,致使大量高浓度含砷废水流入新墙河。

(5)太湖蓝藻事件
2007 年5 月29 日~6 月3 日江苏无锡,太湖蓝藻集中爆发而导致无锡部分地区自来水发臭,无法饮用,大批市民抢购矿泉水饮用。

(6)江苏沭阳水污染
2007年7月2日下午3时,江苏省沭阳县地面水厂监测发现,短时间、大流量的污水侵入到位于淮沭河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城区生活供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水流出现明显异味。

经过水质检测,取水口的水氨氮含量为每升28毫克左右,远远超出国家取水口水质标准。

由于水质经处理后仍不能达到饮用水标准,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口吃水、用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直至7月4日上午,因饮用水源污染而关闭的自来水厂取水口重新开启,沭阳城区全面恢复正常供水,整个沭阳县城停水超过40小时。

(7)陕西省钒矿尾矿库泄漏水污染事件
2008年7月22日,陕西省山阳县发生一起由钒矿尾矿库泄漏导致的突发水污染事件,影响到汉江支流天河陕鄂省界的水质。

事故发生后长江水资源保护局迅速启动了Ⅲ级响应,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的地方政府及水利和环保部门初步建立了突发水污染事件的信息交流和协作机制,此次事故未造成人畜伤害。

(8)湖北南漳“泥水门”事件
2009年5月28日,负责全县城区供水的浙江浦峰集团南漳供水有限公司是一家私有化企业。

在一份调查公告显示:“因5月27日以来全县普降大雨,城区自来水水源——水镜湖大量流入含有泥沙的山洪,库区容量由未下雨前的4200万立方米猛增至9000万立方米,远远超过了库区容纳山洪的限度,根据县卫生监督局当时抽样检测,水质浊度高达5200度,国家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浊度应该小于等于3度,此水严重超标。

而整个城区供水管网内已经充满泥沙和污水”。

(9)中石化油管泄漏殃及黄河水质事件
2009年12月30日凌晨,中国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发现大量柴油泄漏进入赤水河,在渭河形成污染带进入黄河,造成黄河污染。

陕西省华县中石油地下输油管道日前发生泄漏,在渭河形成污染带进入黄河,造成黄河污染。

(10)紫金矿污染事件
2010年7月3日,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现污水池待中和处理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且有废水自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造成汀江流域局部污染。

本次废水渗漏量为9100立方米。

7月12日,位于汀江河下游的棉花滩水库内,当地养殖户的河鱼养殖鱼箱已经鱼死箱空。

(11)杭州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
2011年6月4日晚上22时55分左右,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国际
(1)卡迪兹号油轮事件
1978年3月16日,美国22万吨的超级油轮“亚莫克·卡迪兹号”,满载伊朗原油向荷兰鹿特丹驶去,航行至法国布列塔尼海岸触礁沉没,漏出原油22.4万吨,污染了350公里长的海岸带。

仅牡蛎就死掉9000多吨,海鸟死亡2万多吨。

海事本身损失1亿多美元,污染的损失及治理费用却达5亿多美元,而给被污染区域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2)墨西哥湾井喷事件
1979年6月3日,墨西哥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南坎佩切湾尤卡坦半岛附近海域的伊斯托克1号平台钻机打入水下3625米深的海底油层时,突然发生严重井喷,使这一带的海洋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3)莱茵河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深夜,瑞士巴富尔市桑多斯化学公司仓库起火,装有1250吨剧毒农药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毒物随着百余吨灭火剂进入下水道,排入莱
茵河。

警报传向下游瑞士、德国、法国、荷兰四国835公里沿岸城市。

剧毒物质构成70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以每小时4公里速度向下游流去,流经地区鱼类死亡,沿河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向居民送水,接近海口的荷兰,全国与莱茵河相通的河闸全部关闭。

翌日,化工厂有毒物质继续流入莱茵河,后来用塑料塞堵下水道。

8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吨含有汞的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又一次污染。

11月21日,德国巴登市的苯胺和苏打化学公司冷却系统故障,又使2吨农药流入莱茵河,使河水含毒量超标准200倍。

这次污染使莱茵河的生态受到了严重破坏。

(4)海湾战争油污染事件
据估计,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海湾战争期间,先后泄入海湾的石油达150万吨。

1991年多国部队对伊拉克空袭后,科威特油田到处起火。

1月22日科威特南部的瓦夫腊油田被炸,浓烟蔽日,原油顺海岸流入波斯湾。

随后,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米纳艾哈麦迪开闸放油入海。

科南部的输油管也到处破裂,原油滔滔入海。

1月25日,科接近沙特的海面上形成长16公里,宽3公里的油带,每天以24公里的速度向南扩展,部分油膜起火燃烧黑烟遮没阳光,伊朗南部降了“粘糊糊的黑雨”。

至2月2日,油膜展宽16公里,长90公里,逼近巴林,危及沙特。

迫使两国架设浮拦,保护海水淡化厂水源。

(5)日本米糠油事件
1968年3月,在日本九州爱芝县一带,生产米糠油在脱臭的工艺中,使用多氯联苯作载体,由于生产的失误,致使米糠油中混入了多氯联苯,结果有1400人食用后中毒。

4个月后,患者猛增到5000余人,并有16人无故丧生。

这期间实际受害人在13000人以上,而且由于米糠油中的黑油做家禽饲料,造成数10万只鸡死去。

(6)神东川的骨痛病
在日本富川平原上有一条河叫神东川。

多年来,两岸人民用河水灌溉农田,使万亩稻田飘香。

自从三井矿业公司在神东川上游开设了炼锌厂后,发现有死草现象。

1955年以后就流行一种不同于水俣病的怪病:对死者解剖发现全身多处骨折,有的达73处,身长也缩短了30厘米。

这种起初不明病因的疾病就是骨痛病。

直到1963年,方才查明,骨痛病于三井矿业公司炼锌厂的废水有关。

原来,炼锌厂成年累月向神东川排放的废水中含有金属镉,农民引河水灌溉,便把废水中的镉转到土壤和稻谷中,两岸农民饮用含镉之水,食用含镉之米,便使镉在体内积存,最终导致骨痛病。

有报道说,到1972年3月,骨痛病患者已达到230人,死亡34人,并有一部分人出现可疑症状。

(7)日本水俣事件
在日本南部九州湾有一个叫水俣的小镇,这里居住着4万居民,以渔业为生。

1939年开始,日本氮肥公司的合成醋酸厂开始生产氯乙烯,工厂的生产废水一直排放入水俣湾。

该公司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使用了含汞的催化剂,使
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汞。

这种汞在水体中,被水中的鱼食用,在鱼体内转化成有毒的甲基汞。

人食用鱼后,汞在人体内聚集从而产生一种怪病:患者开始时,只是口齿不清,步履蹒跚,继而面部痴呆,全身麻木,耳聋眼瞎,最后变成神经失常,直至躬身狂叫而死。

1972年据环境厅统计,水俣镇共患水误病180人,死亡50多人,就在新线县阿赫野川亦发现100多水误病患者,8人死亡。

据报到,患者人数远不止此,仅水俣镇的受害居民,即达万余人。

(8)多瑙河氰化物事件
2000 年1 月31 日罗马尼亚奥拉迪亚镇,乌鲁尔金矿的氰化物废水贮池在大雨中漫坝,废水泻入多瑙河。

罗马尼亚、匈牙利、南斯拉夫河段80%的鱼类完全灭绝。

这是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的环境灾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