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测量规范(ok)

城市测量规范(ok)


(5)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6)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图上0.3mm;高程中误差:平地不得大于1/10基本等高距、 丘陵地不得大于1/8基本等高距、山地、高山地不得大于 1/6基本等高距。
≤3.0
下丝读数
≥0.3
三等 因瓦
双面、单面
≤6.0
三丝能 读数
四等
DS3
DS1
≤80
≤100
≤5.0
因瓦
≤10.0
三丝能 读数
注:当成像清晰、稳定时,三、四等水准观测视线长度可以放长20%。
⑦ 水准测量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超出下表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
各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
④ 对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法读数,直读距离,观 测顺序应为后——后——前——前。当水准路线为 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采用单程测量;当采用单面标 尺时,应变动仪器高度(大于0.1m) ,并观测两 次。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⑤ 水准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观测前,应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 应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 b.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 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 于路线方向的左侧和右侧。 c. 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d. 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 e. 前后视距离尽量相等
② 特殊情况下,距离又较远,单向观测时,内业计 算必须考虑两差改正。
计算公式如下:
h=S· sinα +(1-k) +i-v 2R 或 D2 h=D· tanα +(1-k) 2R +i-v
式中
S2· 2α cos
(采用斜距) (采用平距)
h s D α k R i v
——测线两端点的高差(m) ——测线边的倾斜距离(m) ——测线边的水平距离(m) ——垂直角 ——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m) ——仪器高(m) ——棱镜高(m)
2、水平角观测
① 注意事项
a. 水平角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 烈时,不应进行观测。 b. 水平角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3个 时,可不归零。 c. 当方向总数超过6个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至少应 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 共同方向角值之差,不应大于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二倍。
e. 测段、区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 合差超限时,应认真分析,先就路线上可靠性较小的 一些测段进行重测。
3、三角高程测量
① 三角高程测量,宜在平面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成 高程导线附合导线,闭合环线或三角高程网。
我们作业单位正常情况下,只在做图根点时用三角 高程测量,而很少用四等光电测距高程导线。这里我 们不作详细介绍。
300 200 120
≤±2.5
≤±5 ≤±8 ≤±12
≤1/40000
≤1/14000 ≤1/10000
≤±15 ≤±15 ≤±15
≤1/6000
②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 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 ③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 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④ 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 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 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⑤ 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最好不要超过1:2。

等 级 二等
光学 测微 法 — 中丝 读数 法

上下丝读数 平均值与中丝 读数的差 5mm刻 划标 尺 10mm 刻划 标尺
基辅分划 或黑红面 读数的差
基辅分划、 黑红面或两 次高差的差
单程双转 点法观测 左右路线 转点差
检测 间歇点 高差的差
1.5
3.0
0.4 1.0
0.6 1.5
— 1.5
1.0
③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用三角高程测量测定高程时,计算 的高差经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由两个单方向算得的高程不符值不应大于 0.07√ (S12+S22) m(S1、S2为两个单方向的边长,㎞)。 b. 由对象观测所求得高差较差不应大于0.1S(m) (S为边长,㎞)。 c. 由对象观测所求得的高差中数,计算闭合环线或附和 路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 ±0.05√[S2] (m)。
12 _ 6 2 1 4 ≤±16√n 3
≤±8
_
≤±12 1 2
≤±24√n
b.为了减弱对中误差和目标偏心对测角量距的影响, 各等级导线宜采用三联脚架法。 ③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经纬仪型号 光学测微器 两次重合 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内 2C较差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较差
②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a.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 (″) 测回数
DJ1
DJ2
DJ6
_
方位角 闭合差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3√n ≤±5√n ≤±10√n
≤±1.5 ≤±2.5 ≤±5
8 4 _ _
气压 (Pa)
0.2
50
(0.5mmHg)
一测站同 时段观测 的始末 每边测定 一次
测边两端 的平均值
0.5
100
(1mmHg)
观测一端 的数据
二级网的 起始边和边长 以及 三级导线边长
0.5
100
(1mmHg)
一时段始 末各测定 一次
取平均值 作为各边 测量的 气象数据
⑤ 测距观测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DJ1
1 3
6 8 18
9 13
6 9 24
DJ2
_
DJ6
_
3、光电测距
① 光电测距仪应定期检定, 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② 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m以上。
b. 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 的上空及附近。 c. 安置测距仪的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离开高压线宜大于5m。 d. 应避免测距时的视线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 合导线长度 (㎞)
平均 边长 (m) 3000
测距 中误差 (㎜) ≤±18
≤±18
测角中 误差(″)
导线全长 相对 闭合差 ≤1/60000
三等
15
≤±1.5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10
3.6 2.4 1.5
1600
三 等
3.0
2.0

3.0
5.0

四等
3.0
4.0
5.0
b. 因测站观测限差超限,在本站观测时发现应立 即重测;迁站后发现,则应从水准点或间歇点(须 经检测符合限差)开始重测。
c. 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性较小 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
d. 单程双转点观测中,当测段的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 超限时,可只重测一个单线,并与原测结果中符合限 差的一个单线取用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均符 合限差时,则取三个单线的中数;当重测结果与原测 两个单线结果均超限时,则应再重测一个单线。
(4)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比 例 尺 基本 等高 形 距 类 别
1:500
1:1000 0.5 0.5 , 1 1
1:2000 0.5 ,1 1 2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0.5 0.5 0.5 , 1
高山地
1
1, 2
2
注:同一城市或测区的同一种比例尺地形图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同一幅图不得采用两种基本等高距。
各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
等级
测段、区段 路线往返测 高差 不符值 测段、路 线的左右 路线高差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平原丘陵 山区
检测已测 测段 高差之差
≤±6√L
二等
≤±4√LS
≤±4√L
三等
≤±12√LS
≤±8 √LS
≤±12√L
≤±15√L
≤±20√L
四等
≤±20√LS
≤±14√LS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CJJ 8--99
城市测量规范
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 刘启波
主要内容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城市地形测量
数字化成图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1、 一般规定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 级布网的原则。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加密网视城 市建设的主次缓急,可分期分批局部布设。 建立城市平面控制网可采用GPS定位、三角测量、 各种形式的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网、三角网和 边角组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 则依次为距仪做二、三、四等平面控制 网。常做一、二、三级导线,一级导线测距应二 测回,二、三级导线测距应一测回。
④ 光电测距时,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等级 最小读数 温度 (℃ )
二、三、四等 网的起始边 和边长 一级网的 起始边和边长 测定的 时间间隔 气象数据 的取用
⑥ 各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 的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各等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的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