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南华大学外科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代码:1002二级学科专业名称:外科学二级学科专业代码:100210学科、专业简介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其主要研究方向有:普通外科学、泌尿外科学、骨外科学、胸心血管外科学、神经外科学、烧伤和整形外科学等。
专科发展迅速,各有特色,拓宽了外科学的深度和广度。
现代外科学的发展与基础医学和其他临床学科发展的关系密切,这对培养我国外科学研究生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我校外科学硕士学位点已发展形成神经外科、胸心血管外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烧伤和整形外科、泌尿外科、普通骨科、脊柱外科、手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等十个三级学科,各专科有省内、乃至国内有名的专家教授、学术带头人及年青的医疗、教学、科研骨干,学术梯队结构合理。
该学位点学术梯队力量雄厚,有教授(含主任医师)30人,副教授(含副主任医师)42人。
其中硕士生导师35人;留学归国学者1人、湖南省中青年专家1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硕士学位43人。
临床综合水平达省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专业的某些项目达国内领先接近国际水平。
学术地位处于省内先进水平,有的为国内先进水平。
多次举办了国家级、省级学习班和学术会议,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 培养目标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思想,树立辩论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以及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临床医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 掌握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及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从事外科学前沿课题研究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
掌握外科学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原则,具备较好的临床工作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急症。
能对下级医生进行指导,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的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的临床工作水平。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完成有一定新见解的学位论文,达到高年住院医师或高年实习研究员水平。
二. 培养方式1. 研究生培养实行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研究生导师可聘请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现场专家3-5人组成指导小组。
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副导师必须具有副教授资格或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
2. 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要定期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学习和科研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帮助。
要根据本学科专业的要求、学位论文的需要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指导学习有关课程。
3. 研究生培养应以科学研究工作为主,要学会创造性研究工作方法和培养严谨科学作风;要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进行创造性研究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既要深入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又要通过学位论文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特别要加强研究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的培养。
4. 研究生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研究生一般在校内培养,也可由学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业、医院联合培养。
三. 主要研究方向1. 外科学(普外)专业。
2. 外科学(骨外)专业。
3. 外科学(泌尿外)专业。
4. 外科学(胸心外)专业。
5. 外科学(神外)专业。
6. 外科学(肿瘤外科)。
6. 外科学(烧伤、整形)专业。
四.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学分要求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其中课程学习时间半年,临床能力训练和科研论文工作时间两年半。
总学分≥32,其中学位课学分≥18,非学位课学分≥8,实践环节6学分。
科学学位硕士生的学分最低要求为32学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生的课程学习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6学分。
临床实践时间12-18个月,在二级学科内不少于3个三级学科进行临床轮转,在导师所在三级学科训练时间不少于6个月;论文工作累积时间12个月,其中完全脱离临床工作的实验时间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五. 培养过程质量控制要求1)文献和著作的阅读:要求广泛阅读本专业研究方向的权威文献资料和著作,包括国外文献以及国内一级学会刊物等重要核心文献,本专业的重要专著。
文献阅读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硕士生的知识面、活跃学术思想、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及掌握国内外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动态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位论文选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硕士研究生必须较广泛地阅读中文和外文文献,并以外文文献为主。
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总阅读量应不少于10~15万英文词。
导师要定期指导和考核。
文献和著作如下:(1)中华医学会系列医学杂志(外科学类);(2)中国系列医学杂志(外科学类);(3)临床系列医学杂志(外科学类);(4)黄家驷外科学(与本专业用关部分);(5)克氏外科学(中、英文版,与本专业有关部分);(6)导师指定的与本专业有关的中英文期刊和专著。
本学科研究生必须阅读的学术著作、学术期刊目录具体如下:(1)吴在德主编。
《外科学》(最新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陈孝平主编。
《外科学》(7年制统编教材,最新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3)吴阶平,裘法祖主编。
《黄家驷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4)石美鑫主编.《实用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5)王德炳主编。
克氏外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6)李树玲主编。
《乳腺肿瘤学》。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6。
(7)吴祥德,董守义主编。
《乳腺疾病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8)王吉甫主编。
《胃肠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9)王吉甫主编。
《胃肠外科手术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蒋朱明主编。
《肠内营养》。
人民卫生出版社。
(11)段志泉,张强主编。
《实用血管外科学》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
(12)梁发启,陈凛主编。
《血管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3)王庆兆主编。
《甲状腺外科学》河南人民出版社。
(14)史轶蘩主编。
《协和内分泌和代谢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15)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主编。
《实用骨科学》(第二版)。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16)朱盛修主编。
《现代显微外科学》。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17)陈训如主编。
《腹腔镜外科理论与实践》。
云南科技出版社。
最新版。
(18)黄志强主编。
《黄志强胆道外科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年。
(19)黄洁夫主编。
《肝脏胆道肿瘤外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年。
(20)黎沾良主编。
《现代危重病医学》。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最新版。
(21)张培林主编。
《神经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2)王忠诚主编。
《神经外科学》。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3)吴阶平主编。
《泌尿外科》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版。
(24)葛宏发,李慎勤主编。
《泌尿外科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5)梅骅主编。
《泌尿外科手术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26)郭应禄主编。
《泌尿、男生殖系肿瘤》。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7)Shackelford's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Edited by George D. Zuidema 5th ed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 2002.(28)Textbook of Surgery.Sabiston(16th ed)2001.(29)Surgery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Tract. L.H. Edited by Blumgart。
2nd。
Churchill Livingstone Inc. New A. 1994. (30)Split liver Transplantati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X.Rogiers, H.Bismuth, R.W.Busuttil. D.C.Broering,D.Azoulay. Lippincoit Willams & Wilkins.2002(31)R. Hohenfellner等主编;陆曙炎主译。
《泌尿外科手术创新与改良》。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2)Eubanks WS,Swanstrom LL,Soper NJ 著。
王秋生,张阳德主译。
《内镜腹腔镜外科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最新版。
(33)中华医学会中华系列医学杂志(外科学类)(34)中国系列医学杂志(外科学类)。
2)论文选题:论文选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创新性;研究生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导师组的联合培养下确定本专业研究方向具有新学科动态、发展前景、市场需求、挑战性和创新性的科学题材。
同时,对同一研究方向的大系统选题要尽量形成团队氛围,保持其研究进展的持续性、递阶性与系统性。
选题报告的基本要求:临床医学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4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其中外文文献1/3以上)的基础上作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要求:(1)研究课题名称;(2)研究课题来源;(3)研究目的和意义;(4)国内外研究现状;(5)参考文献;(6)研究主要内容;(7)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8)采用的主要研究手段和方法;(9)研究进度安排;(10)研究经费预算。
选题报告要经导师组成员和相关专家参加的开题报告会进行评议,选题报告和评议会纪录一并存档,并要求在第二学年内完成。
3)开题报告及评价:研究生在科研、论文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按要求做好开题报告。
报告前,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所选定的课题范围,在调查研究、查阅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按研究生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写出完整的开题报告,并交导师及导师组审核合格后,发给予会人员。
开题报告评价在二级学科范围内相对集中、公开地进行,并由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组成的考核小组(专家由5~7组成,其中至少有5名研究生导师)评审。
开题报告会应吸收有关导师和研究生参加,跨学科的论文开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评分结果严格按开题报告评价内容及分值进行综合评分,成绩70分以上为合格。
开题报告一经通过,就应按计划进行论文工作。
如因某种原因,需要改选课题时,也必须在学科会议上重新报告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