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018《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2018《经济法基础》知识点: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二单元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定额扣除计征个人所得税
2. 计税方法
计税方法:按“月”计税
3. 税率
税率:七级超额累进税率
4. 应纳税额的计算
(1)月工资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1)有关“超额累进税率”、“速算扣除数”考试试题中会给出,无需考生去背。

(2)外派人员、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外企工作的外籍人员、在中国境内非外企的企事业等单位工作的外籍专家),费用扣除总额为4800元/月。

(3)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

【知识点】:特殊规定
(3)特殊规定:
①离退休的人员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可免征个人所得税。

【知识点】:免税规定
(2)免税规定
①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②按照国务院规定发给的政府特殊津贴、院士津贴、资深院士津贴,以及国务院规定免纳个人所得税的其他补贴、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③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境外出差补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知识点】:定额扣除计征个人所得税
定额扣除计征个人所得税
对工资、薪金所得涉及的个人生计费用,采取定额扣除的办法。

1. 征税范围
(1)一般规定
工资、薪金包括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提示】年终加薪、劳动分红不分种类和取得的情况,一律按工资、薪金所得课税。

【相关链接】劳务报酬所得:指个人独立从事“非雇佣”的各种劳务所取得的所得。

即一般“兼职”所取得的所得。

【提示】下列项目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①独生子女补贴;
②托儿补助费;
③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未纳入基本工资总额的补贴、津贴差额和家属成员的副食补贴;
④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知识点】: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2. 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1)因任职、受雇、履约等而“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2)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3)转让中国境内的建筑物、土地使用权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4)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5)从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