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

国外企业绿色债券发展

一、绿色债券的基本情况(一)绿色债券的概念绿色债券(green bonds),泛指融资资金投资于气候或环境保护项目和计划的债券产品(ICMA,2014),直接或间接为绿色项目融资是绿色债券区别于传统债券的最突出特征。

狭义的绿色债券仅指那些经由独立的中介机构(second party)对投资项目或所涉及资产的绿色特性进行评估,并通过第三方如气候债券标准委员会(Climate Bond Standard Board)获得绿色债券资质认证的债券,以下简称绿标债券(green labeled bonds)。

这类债券具有更高的市场透明度和认知度,目前市场规模约为659 亿美元。

作为绿色金融中的代表,绿色债券与其他绿色金融产品相比更容易理解和实施。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制定的《绿色债券原则2014》(Green Bond Principles 2014),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现有或新建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绿色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可再生能源、节能、垃圾处理、节约用地、生态保护、绿色交通、节水和净水等七大类。

世界银行将绿色债券定义为,向固定收益类投资者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缓释气候变化或帮助受此影响的人们适应变化的项目。

各方在定义绿色债券时各有侧重,但不管是强调可再生能源还是气候变化影响,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项目是绿色债券的基本属性。

根据资金用途和追索权的不同,绿色债券可细分为绿色用途债券、绿色收入债券、绿色项目债券和绿色证券化债券。

从发行情况看,绿色用途债券在市场中占比相对较高。

欧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基本都属于绿色用途债券,募集资金用于绿色标示项目但不指定具体项目。

(二)绿色债券的特征为了增强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促进绿色债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自愿性指导方针,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ICMA)联合13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出台了《Green Bond Principles, GBP》(绿色债券原则),其中指出,绿色债券是绿色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工具,是将所得资金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绿色项目融资或再融资的债券工具(见下表)。

绿色债券的投向主要包括可持续交通、可再生能源、水利、生物发电、城镇垃圾及污水处理、能源效率改进(建筑和工业领域)等绿色项目以及其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1. 发行人需要说明其支持项目的“绿色”属性。

这是绿色债券区别于其他债券的基本特征。

对于绿色债券投资者而言,除了发行人的信用评级外,最关心的是发行人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即是否投向了符合绿色发展的项目上。

因此,一般在发行前,发行人需先制定绿色项目选择指引,向投资者详细说明资金的主要用途、绿色项目的挑选原则以及内部管控的具体流程。

即使在发行后,发行人也需要聘请专业咨询或审计机构对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并以年度可持续报告等方式及时向公众披露结果。

2. 需要专业第三方对绿色债券进行独立认证。

除了普通债券发行需要的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外,还需要专门的研究或咨询机构对所发行债券进行绿色认证,称之为“第二意见”(secondopinion)。

目前,公信力较高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有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等。

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发行的300多只绿色债券中,63%的发行人进行了国际绿色认证,其中54%的发行人选择CICERO出具第二意见。

3. 有必要对所支持项目的环境效益进行量化。

发行方建立绿色债券实施框架,明确绿色项目的筛选标准,当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指定绿色项目时,提供可量化的环境评价数据更有利于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比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聘请北威州太阳能与氢气研究中心(CSEHRBW)对其绿色债券进行了环境效益量化评估。

根据评估,投资者的每一百万欧元投资,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800吨/年,减少能源进口6.8万欧元/年,并创造9个就业岗位/年。

这些量化指标使投资者能够准确了解其投资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普遍较长且成本较低。

绿色项目普遍盈利性较低,拉长投资回报期是实现商业可行的基本途径,较长期限的绿色债券正好能够与此匹配,有效回避了绿色信贷存在的期限错配问题,有利于在防控风险中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同时,由于绿色项目往往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能够享受财政、税收、专营等政府专项支持政策,使得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要比普通债券低。

德国复兴信贷银行2014年发行的两只绿色债券,与其同期发行的普通债券相比利率分别低50BP(欧元债券)、12BP(美元债券)。

(二)绿色债券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

2007 年以来,绿标债券的数量从无到有,经历了爆发式增长(如图)。

2007 年发行规模不到10 亿美元, 2013 年发行量超过100 亿美元, 2014 年全年发行366 亿美元,增长了30 多倍,全球累计未清偿面额达562 亿美元,截至2015 年6 月全球未清偿规模达到659 亿美元;广义的绿色债券规模更为庞大,截至2014年年底, 400 多家发行人发行了接近2 800 只债券,未清偿规模约5 9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绿色债券的认证率不断提升,2014 年约32%的新发行债券获得了绿色认证。

当然,在全球债券市场每年数以万亿美元的庞大发行量面前,绿色债券市场占比仍不足5%,存量更是微不足道,意味着债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绿标债券数据(资料来源:CBI(2015))从资金投向来看,广义绿色债券中90%的融资投向交通(4 188 亿美元)、能源(1184 亿美元)、建筑与工业(196 亿美元)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项目,其他还包括农林业、废弃物处理、水利等项目,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绿色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多元化,市场专业化程度增强。

绿色债券发行人包括多边开发银行、地方政府和市政机构、公司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商业银行)。

多边开发银行和区域开发银行是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2007 至今融资量合计占比超过半数,代表性的如欧洲投资银行(EIB, 2014 年发行量115 亿美元)、世界银行集团(包括国际金融公司,2014 年发行量约115 亿美元)、非洲发展银行、挪威发展银行等。

2014 年以来,公司债和地方政府(市政)债发行规模迅速上升,例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辛辛那提大学等为绿色建筑发行绿色债券;华盛顿、印第安纳、芝加哥和渥太华等市政部门项目等。

公司债券的发行也呈上升趋势, 2014 年已经占到全部债券的1/4 以上。

商业银行也加入发行者行列: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是最早为应对日本私募市场需求发行绿色债券的商业银行,且在2015 年年初成为第一家拥有绿色债券认证的银行,美国银行等也纷纷开展为可再生能源项目融资的项目债券。

另一方面,绿色债券的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扩大,既有养老基金,也有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如高盛、黑石、苏黎世保险)、知名公司(如微软、福特汽车)和中央银行等;围绕绿色债券发行的绿色认证、绿色评级、环境影响评估和持续监督的中介发展迅速,证券交易所也大力推动绿色信息披露、绿色指数和相关产品开发,增强了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的透明性,使债券的“绿色”特征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

3. 债券类型和品种日益多样化。

绿色债券早期主要是对发行主体具有追索权的一般义务债券,之后融通资金专门用于特定绿色或可持续项目的项目债券和收益债券发行逐步增多。

一些符合减排技术要求的新能源公司(如太阳能公司)可将特定的项目作为抵押发行债券,债券持有人对发行人没有追索权;也可以发行收益债券,以项目获得的现金流为还本付息的保障,在此基础上,资产证券化债券也逐步兴起。

2014 年,丰田公司以汽车租赁的现金流为抵押,发行了第一款资产证券化形式的绿色债券,规模为17.5 亿美元。

2014 年11 月,美国夏威夷州商业、经济开发与旅游局(DBEDT)发行了规模达1.5 亿美元的AAA 级市政债券,以绿色基础设施费(当地居民电力附加费)为抵押进行融资,债券发行收入将用于支持绿色能源市场证券化项目,后者面向消费者提供安装太阳能设施的资金。

2015 年不动产抵押银行Berlin Hyp 发行了5 亿欧元的绿色保证债券(green covered bond),投资者对发行人及其用以保证的资产具有双重追索权。

在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大力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激励下,绿色债券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建立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框架,支持启动绿色债券市场,而市场参与主体则应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建设。

二、国外绿色债券的发展情况(一)绿色债券发行总体情况由于绿色债券既可以满足政府、企业等发行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现实的融资需求,也能够满足投资者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愿望,近年来受到市场广泛青睐,成为绿色项目的重要融资工具。

2007年欧洲投资银行(EIB)成功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绿色债券,到2012年末全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124亿美元。

近两年,绿色债券发行量突飞猛进,2013年全球发行了118亿美元绿色债券,2014年全球发行量更是高达365.9亿美元。

根据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的统计,2015年前10个月全球已经发行330亿美元绿色债券,截止11月初全球发行的气候相关债券已达5977亿美元。

绿色债券的发行者既有国际组织、政府部门、开发性金融机构,也有商业银行和工业企业。

债券规模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投资者的积极参与,近年来养老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投资者加大了对绿色债券的配置比例,有些机构还对外发布了支持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的声明。

(二)开发性金融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绿色债券的发展中,开发性金融机构功不可没,它们不仅是绿色债券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市场上的主要发行人。

欧洲投资银行(EIB)是目前绿色债券的最大发行体,已累计发行234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116亿美元;世界银行会同其子公司合计发行100多只,发行规模超过110亿美元。

在亚洲市场上,开发性金融机构同样走在前列,亚洲开发银行(ADB)已累计发行15亿美元绿色债券;2014年10月日本开发银行(DBJ)发行了2.5亿欧元绿色债券,成为日本首家发行绿色债券的金融机构。

近年来绿色债券的发行情况2014年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 )启动绿色债券发行工作,7月份完成了首次发行,原计划募集资金10亿欧元,由于投资者认购积极,最终成功募集15亿欧元;10月份又发行了第二只绿色债券,募集资金2.48亿美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