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读书报告 PPT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读书报告 PPT

3.血管内膜损伤 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内膜损伤,内膜下胶原暴露可发挥强烈的促凝作用,激活 凝血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内膜损伤可继发于局部因素,包括血管的直接损伤、感染或其 他组织损伤。
深静脉形成的原因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 大多数发生在小腿腓肠肌静脉丛,起病急,患肢肿胀、发硬、 疼痛,活动后加重;血栓部位压痛,血栓远侧肢体或全肢肿胀, 皮肤颜色变为紫绀、皮肤温度升高,或者出现胸闷、唇紫绀、 呼吸困难。发现以上情况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继发肺 栓塞。
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
1)认真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焦虑情绪,讲解成功恢复 得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能够积极 配合。
2)严密观察下肢静脉回流情况,定期观察肢体疼痛肿胀 程度、肢体色泽、温度是否发生改变,浅静脉是否充盈。 临床上单侧下肢水肿,因两侧肢体周径差异大,容易作 出判断。但下肢静脉血栓引起的双下肢水肿,常常是对 称的,容易被忽略。因此对高危人群要认真观察,对比 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 肢同一平面的周径。

肺动脉血 栓栓塞症
PE
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 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肺循环功能 障碍性疾病。
DVT、PE是同一种疾病(VET)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两种临床表现形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
前言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uos Thrombosis,DVT)是一种静脉内血凝块阻塞性疾 病,是骨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下肢,尤以左侧常见,轻者导致下肢静脉血栓 形成后遗症,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肺栓塞(pulminary embolism,PE)。
• 约有1/3患者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如果发生肺栓塞,则往往 是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抢救成功率低,甚至是零。由于病人死亡突然,患者亲属不 理解、不接受现实,容易导致医疗纠纷。
• 因此,作为临床护士应掌握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护理知识,做到 平时预防,发生深静脉血栓及时判断、及时抢救,降低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4)为了保证疗效,溶栓药物现配现用,遵医嘱或按要求滴注。 5)观察有无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出汗、咯血、休克、晕厥等肺栓塞症状。溶栓 后不宜过早下床活动,患肢不能过冷过热,对突然发生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 塞(PE)。
A中央型:血栓局限于 髂股静脉,表现为患肢 肿胀、疼痛和局部沿静 脉行程的压痛,可有静 脉曲张。
B周围型:血栓局限于 小腿深静脉丛,表现为 小腿肿胀疼痛和压痛, Homans征(+),即 将足背屈使腓肠肌紧张 时,可激发疼痛。
C混合型:血栓弥漫于 整条患肢深静脉系统, 表现为患肢明显肿胀、 疼痛和压痛,沿股静脉 行程可扪及条索状肿块, 病人行走较困难。
• 通过查阅实用临床(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2)有效的预防、护理措 施;
深静脉形成的原因
1.静脉血流滞缓 手术中脊髓麻醉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减慢;手术中由于麻醉作 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了收缩功能,术后又因切口疼痛和其他原因如患者卧床休息,下 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致使血流滞缓;另一方面,老年患者都伴有重要脏器功能改变,心输出量 减少,静脉回流减慢,使下肢静脉扩张,血管内压力升高,血流减慢,也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 缓状态,而其可能是DVT的首要因素。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0
DVT护理措施
1.健康教育
1)加强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宣教。讲解发生DVT的危 险因素和不良后果,提高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
2)告诉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对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性 ,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3)对患者进行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指导,劝导吸烟者戒烟, 避免高胆固醇饮食,保障营养的充分摄入,多吃水果和 富含纤维素蔬菜,同时也可多喝果汁和水,使血液粘稠 度降低,增加血流速度,从而预防DVT的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 是引起静脉血栓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大型手术可引起高凝状和血小板黏聚能力增 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和纤维蛋白溶酶二者的抑制剂水平均升高,从而使纤维蛋 白溶解减少。而开放性创伤患者大剂量应用止血药物止血,也可使血液呈高凝状态。 老年患者常 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史均使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
2.预防性护理
1)尽早下床活动,指导并协助有发生DVT危险因素的患 者行主动和被动的膝关节伸屈、足踝关节运动。
2)避免下肢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临床上对DVT高危人 群避免作下肢穿刺。
3)对患者有组织缺氧、酸中毒、硬肿症等疾病的新生儿 进行采血时,避免在股动、静脉穿刺,可选用头皮血管 或桡动脉。
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 护理
内容
1
概念
2
原因
3
措施
4
处理
几个概念:深静脉血栓形成 ——一个需要整体理解的概念
静脉血栓 栓塞症 (VET)
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 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 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 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 结,阻塞管腔所致静脉回流障碍 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 脉,以下肢深静脉为多
3)对已出现DVT的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后10-14天内 应绝对卧床,抬高患肢并高于肺平面20-30cm ,促进 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室温保持在25℃左右。不要 进行按摩或作剧烈运动,避免造成栓子脱落。
4.溶栓护理
1)注射部位:静脉溶栓的药物首选患肢静脉。静脉穿刺时止血带不宜捆扎过紧, 最好选择静脉留置针,尽量减少注射次数,拔针时局部压迫5-10min。
2)疗效观察。用药后每2h观察患肢色泽、温度、感觉、脉搏强度1次。注意有无 消肿起皱,每日定时精确测量 (皮尺测量患肢周径,多于膝上15cm、膝下10cm 和内踝上缘10cm处)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者,应立即向医师汇报。
3)并发症观察:严密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注射部位及消化道出血倾向。 要特别注意有无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麻木等颅内出血迹象,如有出 血倾向及时报告医生、护士。同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出凝血时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