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汇总《〈论语〉六则》考点汇总【文学常识。

】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重点字词的读音】说(yuè)乎论(lún )语不愠( yùn )罔( wǎng )殆( dài )【解释词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

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以(之)为,把他当作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表承接,“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但是”温故而知新:而,表递进,“进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但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而,表并列,“并且”默而知之:而,表修饰,“地”【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背诵默写】《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三峡》考点汇总【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

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理解性默写】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 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 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8.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 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 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 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探讨】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 概括全文中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

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

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

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突出秋季景色清冷寂静、凄凉肃杀。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

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

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

(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

(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

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

"飞漱其间"的"飞"字。

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陋室铭》考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 选自《全唐文》。

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2.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二、理解性默写1. 文章的主旨句(统领全篇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 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的句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 文中渲染陋室的清幽、雅致的环境的句子(室外环境之优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文中比喻交友之妙境的句子(室中人交往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 写作者生活清闲、高雅脱俗,表现作者不为琐事萦绕的句子(室中事的情趣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写出了作者不受世俗、官场的干扰,厌倦世俗生活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 文中应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其中,实写的部分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虚写的部分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9. 从居室环境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0. 从交往人物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陋室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2. 作者使用类比手法,与先人进行比较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3. 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三、简答题1. 概括本文主旨:作者通过描写陋室环境,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2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一句起了什么作用?引起下文,说明具有美好德行的室主人使陋室不陋。

用类比、比兴手法,强调陋室也有名、灵的性质。

3. 作者写南阳诸葛庐和西蜀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作者以此自比,表明他以古代贤者为榜样的志向及抱负。

4. 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彻底否认“陋室之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警策有力,引人深思,强调了“陋室不陋”。

5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不陋。

这个屋子从构造布局来讲是简陋的,但因为室主人品德高尚,这就不显得简陋了。

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可取: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不可取: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7. 本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涉及到“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例一:我认为对朋友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爱莲说》考点汇总【积累】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一种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活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爱莲说》中体现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描写莲高洁质朴(或生长环境)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此句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洁身自好。

与之相反的常见的一句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象征君子的特点正直,豁达大度(或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比喻君子美名远播(或描写莲的芬芳气味)的句子:香远益清。

6、描写莲的高洁风度的句子:亭亭净植。

7、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或本文的中心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8、写出几个与莲花有关的诗句: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内容分析】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2、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主旨)3、《爱莲说》本文除了描写莲花之外,还描写了菊和牡丹花。

这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这是衬托手法。

写菊、牡丹是为了衬托莲的高尚品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也表达了自己对追名逐利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4、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所比拟的对象。

菊:隐士牡丹:富贵者莲:君子5、作者认为"莲"象征君子,那么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呢?不追逐名利,不贪图富贵,不与浑浊的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6、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作者倚世独立的,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