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效课堂发言稿

高效课堂发言稿

转变教育观念打造高效课堂一、课堂改革、势在必行“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党和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作为一名副校长,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深入思考学校要如何发展。

这段时间我读到这样一段话“真正的教育不是为了中考、高考而培养人,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是学习的结果,而知识掌握的过程和能力掌握的过程才是学习的本身,才是育人的本身。

”这句话让我陷入反思之中,反思我自己十四年的教育思想、教育目的。

我和绝大多数老师一样都是以高考、中考为中心(这实际上违背了教育规律),每天日思夜想的都是怎样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提高高考、中考升学率。

几乎很少考虑过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很少考虑过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于是我们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深渊而不能自拔:老师争分夺秒、加班加点、反反复复的的讲,生怕练少了,漏掉了某个知识点。

学生像坐牢一样坐在教室里,忍受着40分钟的痛苦,苦等下课铃响。

课堂之外就是无休止的作业,作业做到12点已是家常便饭。

结果错过的照样错,不会的照样不会,于是重复成为必然的选择。

我们的教学就这样低效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007年开始我省实施新课改,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至今已整三年,首届新课改年级已毕业,回顾这三年的新课改,除了课本变薄变多,多填了一些学分认定表格,多参加了学业水平考试之外,我们依然在穿新鞋走老路,三维教学目标我们只完成了“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

学按照现有的模式运行,已进入发展的高原,老师付出很多但发展空间不大。

按照现有的招生模式,西安市学校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课堂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展开这是大的形势(每天到昌乐二中参观学习的学校很多,有很多学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了榜样),因此我们面临的既是危机又是机遇。

我们要认识到进行课堂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什么是高效课堂我们现有课堂低效,那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师上完课后只要问自己四个问题,就知道这堂课的效率如何。

问题一: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这是明确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考虑。

虽然同一年级同一学科全国各地用的教材不一样,但课程标准是全国统一的,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另外,教师不仅要清楚让学生获得什么,还要明确获得多少,学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问题二: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这是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

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

高效课堂是向45分钟或40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应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

有的老师说我这节课的任务还需要课后两个自习或几个小时的家庭作业才能完成,那就不是当堂达标,而是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

目前,在课堂教学效率和时间的问题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课前无预习,课后无作业。

这是水平和效率最高的教学方式。

北京22中的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用这种方式使一个普通中学的实验班学生全部考入大学。

在从初一到高三的6年大循环中,他从来不布置课外作业,所有问题都在课堂上解决。

2.课前有预习,课后无作业。

有的学校在课前给学生发预习学案,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书面的预习作业,在上课时教师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已经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学生不会的教师加以点拨。

在课堂上完成必要的练习题,课后不再布置巩固性的作业,但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

实际上,每节课后仍有作业,只是把巩固性的作业变成了预习作业。

3.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

目前,大部分学校是课前有预习学案,课后有巩固作业。

昌乐二中等课改学校也都还是属于“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作业”,只不过作业量控制的比较好。

昌乐二中每科每周有一定量的训练学案,没有统一的辅导资料。

而我们有的老师有一本甚至两本辅导资料,有单元卷,有报纸,有的老师为了出成绩布置了作业一,还有作业二,两种作业里有许多重复性的作业,学生做完有的要两个小时,12点做完作业还是比较早的。

问题三:让学生怎样获得?这是教学方法的问题。

目前的教学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是“先教后练”和“先学后教”。

“先教后练”是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之后让学生练习、巩固。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的教师有一个基本假设:今天是新授课,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是一无所知的,所以我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起。

难道学生真的是一无所知吗?教师让学生自己看书了吗,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自学的机会怎么就知道学生自己看不懂?我们老师现在上课都是“先教后练”,课堂基本不给学生机会,老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往往还要拖堂(我自己也这样)。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上课40分钟太短,还没进就下课了。

听课40分钟太长,就像过了一个小时”。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听讲不认真,换位思考又有几人能在4 0分钟内始终集中精力听讲,就连我们老师开高考培训会,培训完了有的都没有听清要求,不清楚会议内容。

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和看,学生看明白了不一定会,能够写出来、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

因为学生自己动手、动嘴、动脑少,所以往往是跟着老师啥都会,离了老师啥都不会。

我们经常会骂学生“这群笨蛋,我都讲了N遍还不会,气死我了”(我自己也骂过),如果深思其原因,其实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我们老师以自己为中心,为主体,总是以为自己讲清楚了,讲明白了,学生就因该掌握。

以我们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以我们的行为代替了学生的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有时候也会让学生说和讲,但占的比列很少,学生没受过培训没经验,讲解的声音小、不顺畅、抓不住重点,我们就会嫌让学生讲费时间。

我们偶尔也会让学生讨论、探究,但次数少,层次低,作秀的成分更多一些(尤其是公开课)。

“先学后教”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教师不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学生实在不会的教师再加以点拨,教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

先让学生说,学生回答错了不要紧,教师可以纠正,但一定要给学生这个机会。

魏书生就说:“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讲,班委能讲的老师不讲,学生背着书包走进学室(不叫教室),拿起学材(不叫教材),进行学习,遇到不会查找资料,实在不会大家讨论,没有答案再问前面这个人,”。

我们要打造的高效课堂就是从“先教后练”转变为“先学后教”,但不一定是昌乐二中“271”模式。

每个年级(初中和高中),每个老师(不同特色),每堂课(新课和复习课、难点课和非难点课)都会有不同,我们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共同的原则:自主高效问题四:是否每个学生都达成了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达标率。

如果目标合理而适度,学生就应当堂达标且要人人达标,只有少部分学生达标的课不能算是好课。

有些教师在“达标测试”环节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①只检查好学生。

教师随便提问几个好学生,这几个学生会了教师就以为全班学生都达标了。

这种检查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尽量检查到每类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

单靠教师的提问很难做到这一点,可通过合作小组相互检查的做法来实现。

②虽然全部检查,但对落后学生没有补救措施。

有些教师在下课前也搞全班检测,做对的举手,但对没有举手的同学教师没有问错在什么地方,课后谁来给他补课,何时汇报结果。

没有具体的补救措施,这些学生就会逐步变成落后生。

“堂堂清”的方法很多。

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当堂练习,教师逐一批改。

这样做,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

另一种办法就是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2人一小组、6人一大组,先由小组的两个人相互检查,大组长复查,教师巡回检查。

这样一个少不了,能够覆盖到全体学生,班额大点也不怕。

2人小组不能解决的6人大组解决,大组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

个别不会的由本组同学帮助补课并向教师汇报。

总结就是“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教师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

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此时,教师在下课前能自豪地说:“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我班内的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率的课。

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后能对以上四个问题既四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方法教学检测做出明确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课是否高效,也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其他教师的课。

三、课堂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

1.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他们的自主学习不只是体现在对问题的思考以及发表意见上,还体现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在课堂上争相亮相,展示自我。

在展示中提升自身的能力,在成功中收获喜悦与自信,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思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2.课堂不再是沉闷而严肃的教室,而是变成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交流合作,展示自我,收获成功,增强自信的学室。

学习对于学生而言,不再是沉重的负担,乏味而被动地完成任务,而成为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承担,乐在其中的趣事。

罗庆军2011-4-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