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模板1

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模板1

质量要求
设备检具
工艺附图或图片说明
1
顶架线束
b.顶架线束的型材过孔必须有相匹配的穿线护套。
穿线护套长度不得大于型材过孔10mm
穿线护套不允许出现只有一边穿过型材,另一端落在型材中间的现象,也不允许穿线护套过长,将线束夹在护套缝隙内的现象。
c.线束根据线色、线号插接正确到位。
与顶架线束的对接插体要求连接可靠、接线正确。线束的插接器有损坏时必须更换,严禁隐蔽起来造成车辆质量隐患。
6.线束走向平直,不得低于型材下平面,多余的长出的线束折叠整齐后固定牢固。
7.顶风窗线束与顶风窗推拉杆活动件间不得干涉摩擦,间距至少要有(30~50)mm,并且要留有足够的活动余量(根据顶风窗推拉杆在开关两种状态下的活动量),不得使线束受力承载及在推拉时不能挤压线束。
8.通道灯、喇叭、门灯、司机灯、阅读灯、装饰灯、示高灯等电器成品在安装时不能挤压线束,尤其对于需要现场开孔的情况严禁损伤线束。
盒尺
目测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会签Leabharlann (日期)批准(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张炳炎
2016.1
(手写)
河南机电高
等专科学校
工艺文件名称
自制底盘操纵工位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121601124
共30页
适 用 范围
所有自制底盘
第2页
序号
工序
名称
工艺内容
主要工艺参数
工艺文件名称线束装配及密封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班级:汽制121学号:121601124
编制李晓康(手写)校对
审核
会签
批准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汽车工程系
2016年1月7日
编制说明
此工艺文件为通用文件,适用所有车型,分别对顶架线束,仪表主线束、油箱仓体线束、电瓶仓体线束,发动机仓体线束等的通用规范做了详细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若发现本工艺文件有不当之处或不完善没有描述清楚的地方,请及时与工艺处联系(电话3691099),以便及时修订。使其更好地指导生产。
d.过拐角棱边时加黑胶皮、波纹管或地板革保护。
棱角两端80mm之内应有固定点。
线束与固定点之间不出现相对运动。
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
(日期)
会签
(日期)
批准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标记
处数
更改文件号
签字
日期
张炳炎
2016.1
(手写)
b.顶横梁之间间距较大时,顶架线束要用专用铁线卡(镀胶100*13) 3758-00005固定。
注意:司机在右侧的出口车线束安装方向与国内同型号车左右侧正好相反。
1.插件处线束应有活动余量(30~50)mm
2.插体两端(30~50)mm必须有固定点。
3.行李支架上两固定点间距(300~400)mm,其它固定点间距不大于700mm。
2.主线束与底盘线束的对接、顶架线束与主线束的对接、底盘线束与发动机线束的对接、顶架线束与后尾线束的对接、电控线束的诊断插口等必须要放在容易检修的地方。同时各种线束的插接头在线束捆扎固定时要放到维修人员方便操作的检修口附近。
3.线束经过孔洞时,必须用穿线护套保护(若无合适的穿线护套可用波纹管或黑色橡胶替代,但要固定牢固不可使其脱落),穿过车身的孔洞,应加密封胶填满孔洞缝隙,以免灰尘进入车厢内部。线束过拐角边棱时应包橡胶皮或地板革保护,用地板革保护时,在外漏或打开舱门等容易看到的地方要用与其周围的颜色相同或相近的颜色。
特别要求:
一、作业准备
1.检查外协、外购件是否符合车型要求。
2.检查线束装配无漏缺件,插体无损坏件。
二、注意事项
1.所有线束要求布线整齐、固定牢固、不可有晃动悬垂、不可有干涉受力、不可有摩擦破损。为使线束布置得合理美观布线时可利用各种型号、大小的固定支架,线束敷设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电器元件和插接头的具体安装位置,同时要与车身结构相结合进行走线和预留线束的长度。对于车身上长出和不用的线束应折叠盘好,插接头密封保护,且不得在车身上有悬垂晃动、承载受力。线束的外护套不能出现波纹管断裂现象,否则必须进行包扎处理,包波纹管后用胶带或扎带扎紧。
5.线束下垂量小于10mm。
1.线束与电器相接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
2.插体不得受力,不能拉的过紧或过松。
3.线束固定点间距适当。
4.顶架线束不允许走在隔热板里面!
5.线卡固定时将线卡绕线束卷起一圈,并用手将支架上推,保证线束与线卡不能有相对运动,而不是简单的把线卡弯上去。应适当将线夹压扁使线束和它没有位移,并且不得明显下垂。
4.车辆批量生产时,有作业指导书的,首先应严格遵循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没有作业指导书的,安装时,应从线束固定位置,固定方式,固定点数量等方面保证生产的一致性。
5.线束安装布置要避开高温(排气管、打气泵等)、易潮湿(发动机下部区域等)、易腐蚀部位(蓄电池底座区域等)。
河南机电高
等专科学校
工艺文件名称
自制底盘操纵工位作业指导书
工艺文件编号
121601124
共30页
适 用 范围
所有自制底盘
第1页
序号
工序
名称
工艺内容
主要工艺参数
质量要求
设备检具
工艺附图或图片说明
1
顶架线束
a.顶架线束沿着大顶骨架的过线孔走线;阅读灯线束、顶置空调线束用车身线卡固定在风道内(有行李支架的线束用扎带捆扎在行李支架上,要求线束必须走在行李支架吊架下型材的上表面,下支架有竖型材时,把线束从下型材的里面(即靠边窗侧)绕行后再在吊架的下型材上表面上固定),避免影响行李架下封板上的过渡板安装,见工艺图片。沿着司机门前立柱(公交车多在司机门后立柱)送至主线束接口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