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

1.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昆虫的有害方面:农林牧害虫 、 医学害虫
昆虫的有益方面 传粉昆虫 工业原料昆虫 药用和食用昆虫
腐食和粪食昆虫 天敌昆虫 文化昆虫
2.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3. 触角的基本构成、类型(常见昆虫)
4. 昆虫眼的类型、功能
5. 昆虫的口器类型,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直接危害间接危害)的组成,危害特征。

如何根据口器类型正确选择农药。

6.足的基本构造、类型(常见昆虫)
7.翅的基本构造、翅的连锁、翅的类型(常见昆虫)
8.鳞翅目幼虫和膜翅目叶蜂科幼虫的区别
鳞翅目幼虫5对腹足,着生于3-6腹节及10腹节,有趾钩
膜翅目叶蜂科幼虫6-8对腹足,从第二腹节开始着生,第九节一般没有,无趾钩9.昆虫体腔的基本构造
背血窦(围心窦)、围脏窦、腹血窦(围神经窦)
10.昆虫内部器官在体腔内的位置
消化器官纵贯于围脏窦内体腔的中央;
背血管位于背血窦内消化道上方,是主要的循环器官;
腹神经索位于腹血窦的中央;
呼吸器官主要以分布全身的气管系统通过体壁上的开孔——气门进行呼吸;
生殖器官位于消化道的两侧,并各以一对侧输卵管或侧输精管伸到消化道的下方,合并成中输卵管或中输精管,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
肌肉系统附着于体壁内方和内脏上方;
分泌器官比较分散,着生在体躯前、后段的体腔内。

11.消化系统的组成。

前中后肠的功能。

胃毒剂、内吸剂
昆虫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与消化有关的腺体(唾液腺)。

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

12.刺吸式口器引起煤污病的原因。

刺吸式口器昆虫消化道的特殊结构——滤室,使刺吸式口器的昆虫吸收的多余水分和糖分直接从中肠前端进入后肠。

粪便中含有糖分,称为蜜露。

分泌的蜜露,容易滋生其它病原菌,引起煤污病的发生
13.昆虫循环系统的组成
循环系统包括推动血液流动的背血管和辅搏器
14.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
15.昆虫呼吸系统与熏蒸杀虫剂应用基本原理
呼吸作用包括两个过程
一个是气体交换,即氧气进入体内,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另一个是细胞呼吸作用,即呼吸基质(糖、氨基酸、脂肪)在一系列酶作用下被氧化并释放出ATP的过程。

昆虫的呼吸系统又称为气管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输送至需氧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微器官进行直接交换,同时排出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昆虫气管系统包括气门、气管、气囊和微气管
熏蒸杀虫剂应用基本原理
通过虫体呼吸和气体扩散,当空气中含有一定有毒气体时,毒气可随空气进入虫体而引起中毒。

16.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17.昆虫的外激素概念
又名信息激素,由昆虫个体的特殊腺体分泌到体外,能影响同种(有时也影响异种)其他个体的行为、发育和生殖等的化学物质。

如:性抑制外激素、性外激素、集结外激素、标迹外激素和告警外激素等。

外激素——作用于其他个体
内激素——调控昆虫自身生殖发育。

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促前胸腺激素
18.生殖系统的组成
昆虫的生殖系统是产生卵子或精子、进行交配、繁衍种族的器官。

包括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

内生殖器位于消化道背侧方。

19.生活史、世代概念
生活史:昆虫完成一个世代的个体发育史。

年生活史:一种昆虫在一年内的发育史,
即由当年越冬虫期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发育过程世代:昆虫由卵到成虫开始产生后的个体发育史。

20.昆虫的的生殖方式?(两性生殖、孤雌生殖)
1两性生殖:经过雌雄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结合受精,由雌虫将受精卵产出体外,卵经过孵化成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昆虫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偶发性孤雌生殖、周期性孤雌生殖、社会性昆虫的孤雌生殖)
3多胚生殖: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的生殖方式。

4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的生殖方式。

21.变态及类型(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概念和区别)
变态:昆虫从幼虫孵化后一直到羽化为成虫的发育过程中,一般须经过一系列形态上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致使成虫和幼虫显著不同。

是个体发育的重要特征。

不完全变态(直接变态):经过卵期、幼期和成虫期3个阶段,翅在幼期虫态体外,
成虫的特征随幼期虫态的生长发育逐步显现。

半变态:卵——稚虫——成虫;
渐变态:卵——若虫——成虫;
过渐变态:卵——幼虫——拟蛹——成虫
全变态:翅在体内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差异大,须经过一个蛹的阶段来完成这类形态的转变过程
卵——幼虫——蛹——成虫
22.昆虫各虫期的生命活动特征、常见类群幼虫和蛹的类型
幼虫期大量取食和不断生长——防治的重点时期
蛹期:表面上不食不动,内部进行着剧烈的生理变化,分解幼虫原来的器官,形
成成虫的器官,为成虫羽化作准备。

成虫期:交配、产卵以繁衍种族
全变态幼虫类型: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
蛹的类型:离蛹被蛹围蛹
24.昆虫蜘蛛螨的形态区别
螨与昆虫的区别:
① 体分节不明显,无头、胸、腹三段之分,常合在一起;
② 无翅,无复眼,或有1一2对单眼;
③ 足4对或2对;
④ 变态经卵—幼螨—若螨—成螨四个阶段。

螨与蜘蛛的区别:
① 螨头、胸、腹合一,蜘蛛分头胸部和腹部2体段;
②足4对或2对,着生在足体部;蜘蛛足有4对,位于头胸部。

蛛形纲特征昆虫纲
蜘蛛蜱螨体躯分头、胸、腹3部分分头胸和腹2部分头胸腹合一腹节有明显分节无明显分节无明显分节触角有触角,与口器无关无触角,有螯肢为口器附肢无触角
眼有单眼和复眼只有单眼有的有单眼口器咀嚼和吸收口器吮吸口器吮吸口器
足成虫3对成蛛4对成螨4对翅多数有翅2对或1对无翅无翅
纺器无防器,纺足虫除外成蛛有复杂纺器无纺器
25.植物虫害、多(无、寡)足型幼虫、孵化、蜕皮与虫龄、羽化、补充营养、化蛹、雌
雄二型、多型现象、世代重叠、世代交替、休眠与滞育、迁飞
植物虫害:由危害各种植物的昆虫和螨类引起的各种植物伤害
多足型幼虫除发达的胸足外,还有腹足或其他腹部附肢,如鳞翅目幼虫
寡足型幼虫具发达的胸足,但腹部附肢都已消失,如一般鞘翅目幼虫
无足型幼虫没有行动器官,有的头部完全缩入胸部内,如双翅目幼虫
孵化: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或若虫破卵壳而出的现象。

脱皮:昆虫自卵中孵化出来后随虫体的生长,经过一定时间,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将旧表皮脱去的过程。

脱下的皮叫蜕。

羽化:全变态类蛹或不完全变态类若虫最后一次脱皮后,变成成虫的过程。

补充营养:羽化后继续取食一定时期,对性腺发育不可缺少的成虫期营养.
化蛹:前蛹蜕皮后变成蛹
雌雄二型:昆虫的雌雄两性除生殖器的构造截然不同外,雌雄的区别还常常表现在个体的大小、体型的差异、颜色的变化等方面。

多型现象:除雌雄二型外,同种昆虫的同一性别的个体中也会出现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的现象。

世代重叠: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长的种类,前后世代间有明显重叠现象,世代的划分变得很难。

世代交替:两性世代和孤雌生殖世代相交替。

停育:昆虫有或长或短的生长发育或生殖中止的现象。

常表现为越冬或越夏。

休眠: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可以恢复生长发育。

滞育:不是不良的环境条件直接引起。

当不利的环境条件还远未到来以前,就进入滞育,而一旦滞育即使给与最适环境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

兼性滞育:由于在不同的地理分布区昆虫一年发生的世代数不同,滞育可以出现在不同的世代。

专性滞育:滞育发生在固定的世代,多为一年一代的昆虫。

迁飞:昆虫在环境条件不适或食物不足时,会发生近距离的扩散或远距离的迁移,有些重要的农业害虫,具有季节性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转迁到另一个发生地的习性,叫迁飞。

26.昆虫的哪些习性和行为可以被人类利用用于害虫防治
假死性、群集性——捕杀
趋光性——灯光诱杀
趋食性——食饵诱杀
潜伏习性——潜所诱杀
对颜色的偏好——色板诱杀
趋化性:对糖、醋、酒液有较强的趋性
27.虫害发生的原因及虫灾防治途径
原因:①虫源和侵入②适宜害虫生存和种群发生的环境因素
虫灾防治途径:①阻断跟随链防止入侵,破坏越冬虫源②生态控制
28.五类防治方法的定义,各防治方法中的代表性措施(如杀虫灯、色板、生物导弹、寄
29.害虫综合治理的定义、特点、经济危害允许水平、经济阈值?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是一种有害生物科学管理系统,综合考虑生产者、社会和环境利益,在投入/效益分析的基础上,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协调应用农业、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有效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之下。

3个基本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社会学观点
经济危害允许水平(EIL):即经济受害允许水平和经济受害允许的害虫密度
经济阈值(ET):即害虫达到的某一密度时应采取的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国内常将经济阈值称作防治指标,常以害虫密度和受害率表示。

30.具体蔬菜、果树害虫的危害部位及危害特征
蔬菜害虫(菜蛾、菜粉蝶、夜蛾类、菜蚜类)
果树害虫(柑橘螨类、柑橘蚧类、柑橘天牛类、柑橘吉丁甲、柑橘花蕾蛆、食心虫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