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人零售市场分析报告

无人零售市场分析报告

市场营销中心无人零售市场分析报告1. 无人零售——新业态,新趋势 (3)2. 无人零售的鼻祖:日本自动贩卖机的变迁历程 (4)2.1. 日本是全球自动贩卖机密度最大的国家 (4)2.2. 导入期:国家盛世带来历史机遇 (5)2.3. 成长期:土地成本、工资快速上涨推动自动贩卖机高速增长 (7)2.4. 成熟期:人均收入上升,单台机器销售额上升支撑行业增长 (7)3. 群雄逐鹿,国内无人零售现状 (8)3.1. 国内无人售货机近些年增速提升 (9)3.2. 人工智能方案 (10)3.2.1. 基于人工智能方案的 AMAZON GO (11)3.2.2. 基于人工智能方案的淘咖啡 (12)3.2.3. 基于人工智能方案的 TakeGo (13)3.3. RFID 方案 (14)3.3.1. 基于 RFID 方案的缤果盒子 (15)3.3.2. 基于 RFID 方案的 EAT BOX (16)4. 投资建议和标的 (17)市场营销中心1.无人零售——新业态,新趋势无人零售是近段时间出现的新业态,从去年的AMAZON GO,到今年的淘咖啡来看,无人零售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收银、安保等线下门店人员,用户在坐落于社区、街边等地的无人零售门店选购商品后自行结账付款即可完成购买。

国内目前的无人零售店的消费流程主要分为:扫码认证或人脸识别、挑选商品、根据数据自动结算这些环节。

对于商家而言,可以节约人力成本和沉淀消费数据,对于消费者而言,则可以增强体验感和减少排队时间。

图 1:国内无人零售商店的消费流程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据艾媒咨询预测,2017 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为 389.4 亿元,未来五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2020 年的预计增长率可达 281.3%,至 2022 年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 1.8 万亿元。

同时,艾媒咨询预计,2017 年我国无人零售商店的用户规模仅为 600 万人,未来五年用户规模将大幅增长,至 2022 年可达 2.45 亿人。

图 2:中国无人零售市场交易规模预测(亿元)图3:中国无人零售用户规模预测(亿人)数据来源:艾媒咨询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无人零售的鼻祖:日本自动贩卖机的变迁历程2.1.日本是全球自动贩卖机密度最大的国家自动贩卖机是无人零售的鼻祖。

自动贩卖机是根据消费者投入的钱币自动付货的机器。

它能够 24 小时提供服务,且节省人力、方便交易。

自动售货机于上世纪 70 年代作为一种新兴的零售形式在日本和美国发展起来。

它又被称为24 小时营业的微型超市。

在日本,70%的罐装饮料是通过自动售货机售出的。

日本是世界上自动贩卖机密度最高的国家。

据统计,2016 年日本国内有 494.14 万台自动贩卖机,低于美国国内的 712.5 万台,居世界第二位。

然而从密度来看,日本平均每 24 个人就拥有一台自动贩卖机,而美国则是每 40~50 人拥有一台,因此日本自动贩卖机的人均密度是美国的将近 2 倍,居世界首位。

销售收入方面,2016年日本的自动贩卖机创造了约 4.74 万亿日元(约 2865 亿人民币)的销售收入,与美国相当,相当于每年每台机器能够创造约 96 万日元(约 57800 元)的销售收入。

图 4:2016 年各国单台自动贩卖机覆盖人数图5:2016年各地区自动贩卖机销售额(亿元)数据来源: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协会等数据来源: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协会等日本自动贩卖机销售的商品种类繁多,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与中国习惯采用的“自动售货机”的称呼不同,“自动贩卖机”顾名思义这些机器所销售的不仅只有商品,还包含各种服务。

根据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协会的统计,在日本的 494 万台自动贩卖机中,半数是销售饮料的机器,同时还有销售食品、香烟、票类和各种日用杂货品的自动贩卖机,此外还有26.2%的机器是销售各种服务的自动贩卖机,比如物品寄存、货币兑换、交易结算等。

在具体的商品类别上,除常见的饮料和香烟外,日本的自动贩卖机销售包括报纸杂志、水果、熟食、雨伞、鲜花、避孕套、内衣、耳机、充电器、制作名片等多达6000 多种商品,种类之多让人咋舌。

在服务创新方面,2011 年朝阳饮料公司推出一种既能提供饮料,还能在其 50 米范围内提供Wi-Fi 信号的自动贩卖机。

因此日本的自动贩卖机就好比微型的便利店,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轻松地通过自动贩卖机解决对各类生活用品的需求。

与国内主要由专门的运营商运营不同,日本的自动贩卖机主要由品牌商运营。

以饮料型自动贩卖机为例,排名前五的饮料生产商的自动贩卖机约占所有饮料贩卖机的85%。

自动贩卖机作为一种独立的渠道能够节省中间的销售费用,而且放臵和维护的成本较低,饮料生产商乐于通过这种渠道来销售产品。

图 6:日本各类自动贩卖机数量及占比(2016)图7:日本饮料自动贩卖机的品牌集中度(2016)数据来源: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协会数据来源:ITmedia2.2.导入期:国家盛世带来历史机遇日本现代形态的自动贩卖机发端于战后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

按照自动贩卖机保有量的增长速度,可以将自动贩卖机的发展分为导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

二战后日本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自动贩卖机使城市市民能随时在路边购买所需的商品,逐渐获得了消费者的亲睐。

此时,一批饮料商为扩大销售渠道,开始推广自动贩卖机,并承担贩卖机的成本、维修费等。

1957 年,日本出现了只要向机器中投入 10 日元就会在纸杯内注入一定量的果汁的自动贩卖机,由于机器上方安装有引人注目的喷水装臵,所以该自动贩卖机被称为“喷水型果汁自动贩卖机”。

1962年,可口可乐公司投放了日本第一个售卖瓶装饮料的自动贩卖机。

同一时期,日本Unimat 公司的前身开始在日本的汽车厂休息室布臵售卖杯式饮料的自动贩卖机。

1968年,日本铁路公司(JR)开始在东京的山手线放臵销售车票的自动贩卖机。

六十年代,国家盛事(奥运、世博)给自动贩卖机带来历史机遇,而日后遍布日本的便利店要到七十年代才出现。

纵观上世纪60 年代,日本零售业态所经历的变化是大型超市逐步取代百货商店成为零售业的主要业态;另一方面,彼时日本存在数量庞大的小型零售店,特别是一些“夫妻店”(从业人员1至2名),在大型超市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上自身经营方式止步不前,这些小型零售店生意日渐惨淡。

而当今在日本排名前三的便利店7-11、罗森和全家则要到1973~1975 年才相继在日本开店,因此小型零售业态发展停滞为自动贩卖机的普及创造了机会。

同一时期,1964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和1970 年举办的大阪世博会为日本带来了国外游客的大幅增长,日本人发现在缺乏空间和员工的情况下,布臵自动贩卖机是满足游客对商品的需求的一个不错的方法。

东京奥运培育了日本人对自动贩卖机的认知和使用习惯,1964 年也因此成为日本自动贩卖机的增长爆发点,到1970 年举办大阪世博会的时候,日本自动贩卖机的数量由 1964 年的约 24 万台增长至超过 100 万台。

图 8:日本自动贩卖机数量(万台)数据来源:黑崎贵《自动贩卖机》,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协会图 9:可口可乐在日本推出的第一台自动贩卖机图10:东京奥运和大阪世博使访日游客快速上升数据来源:日本可口可乐株式会社官网数据来源:日本政府观光局支付手段的变革助推自动贩卖机的发展。

1967 年,日本开始发行面值为 50 和 100日元的硬币,由此开始日本 100 日元单位以下的货币全部改为硬币,这大大方便了人们通过自动贩卖机来购买商品,间接推动了自动贩卖机的普及进程。

表 1:1957~1974 年部分日本零售业大事时间事件1957 年出现“喷水型果汁自动贩卖机”,是日本第一台现代形态的自动贩卖机1962 年可口可乐公司投放了日本第一个售卖瓶装饮料的自动贩卖机1964 年东京奥运会举办1967 年日本发行面值为 50 和 100 日元的硬币1968 年日本铁路公司(JR)在东京的山手线放臵销售车票的自动贩卖机市场营销中心1970 年大阪世博会举办,日本自动贩卖机数量突破 100 万台1972 年全家在日本诞生,大荣超市销售额超过三越百货成为销售额最大的零售企业1974 年7-11 在日本的首家门店开业数据来源:资料整理2.3.成长期:土地成本、工资快速上涨推动自动贩卖机高速增长七八十年代日本商业用地成本和工资快速上涨。

自 1971 年起,日本商业用地价格多年维持增长趋势,除 1975 年外整个七八十年代日本商业用地价格均保持正增长,年增长率最高接近 25%,直到 1992 年商业用地价格增速才由正转负。

商业用地价格的快速上涨拉动开办店铺的成本不断提高。

工资方面,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平均工资水平也在快速上涨,直到 1990 年日本平均工资增速达到 5.3%后工资增速开始进入不断下降的通道。

图 11:日本商业用地公示价格变动率图12:日本平均月工资(万日元)及增长率数据来源:日本国土交通省数据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成本上涨推动日本自动贩卖机数量激增。

当日本自动贩卖机的数量在 1970 年突破100万台后,其增长速度相比六十年代更加惊人。

在土地成本、店租和工资上涨的推动下,日本自动贩卖机的数量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高速增加,其后增速逐渐放缓,到 1990 年日本自动贩卖机的保有量达到 541.6 万台。

近年来日本店租和工资成本不断下降,自动贩卖机成本优势被削弱后数量不断削减。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店铺租金水平开始缓慢下滑,平均工资水平增速也在下跌。

进入21 世纪以后,店租水平加速下滑,工资增速甚至在多个年份为负数。

在整个九十年代和21 世纪初,日本自动贩卖机的保有量不再有高速增长,而是徘徊在 550 万台左右。

而当店租和工资水平下跌时,自动贩卖机的成本优势被削弱,自 2006 年起日本自动贩卖机的数量逐年下跌,并于 2014 年跌破 500 万台。

2.4.成熟期:人均收入上升,单台机器销售额上升支撑行业增长八十年代日本人均 GDP 突破 1 万美元关口,为自动贩卖机需求继续爆发奠定基础。

据世界银行统计,日本人均 GDP 于 1981 年首次突破 1 万美元关口,并且自 1983年以来,日本人均 GDP 持续高于 1 万美元;同时自1986年末起日本进入泡沫经济时期,人均GDP 在其后几年内快速提升。

收入的提高为日本国民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打下基础。

根据凯度咨询的研究,当人均GDP 达到10000 美元时,该地区对自动贩卖机的需求就会迎来爆发期。

对于日本而言,对应这一时期的是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

市场营销中心图 23:日本自动贩卖机销售额(亿人民币元)数据来源:黑崎贵《自动贩卖机》。

日本自动贩卖机工业协会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自动贩卖机保有量接近饱和,人均收入提高与消费习惯的养成促使单台机器销售收入持续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