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细胞融合操作规程1

细胞融合操作规程1

细胞融合一、实验材料手术剪,镊子,离心机,蜡盘等。

二、实验所配试剂1640基础培养液:取一包1640干粉,溶于1000 mL双蒸水中,慢慢加入2.5 g NaHCO3,0.22 μm滤膜过滤除菌,分装,4℃冰箱保存备用。

青链霉素溶液(100×):取青霉素100万单位和链霉素1 g,无菌溶于100mL已灭菌的三蒸水中,0.22 μm滤膜过滤除菌,1 mL/管分装,-20℃冻存备用。

1640完全培养液:向1640基础培养液中加入10%的小牛血清和1%青链霉素溶液(100×)(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建议不加最好),摇匀,4℃冰箱保存备用。

HT培养液:在100 mL含15%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液中加入1 mL 100×的HT溶液,摇匀,4℃冰箱保存备用。

HA T培养液:在100 mL含15%血清的1640完全培养液中加入2 mL 50×的HA T溶液(使用前HA T有部分白色沉淀应充分混匀),摇匀,4℃冰箱保存备用。

GNK溶液:准确称取KCL 0.4g ,NaCL 8g ,Na2HPO4·2H2O 1.77g(Na2HPO4·12H2O 3.56g),NaH2PO4·H2O 0.69g(NaH2PO4·2H2O 0.78g),酚红0.01g,葡萄糖2g,加DDW 定容至1000mL,调节pH 值至7.2,115℃高压灭菌,4℃保存备用。

三、实验步骤1.免疫小鼠选择6-8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进行免疫,免疫剂量50μg/只,皮下注射。

免疫程序如下:首次免疫:100μL抗原+100μL弗氏完全佐剂/只加强免疫:100μL抗原+100μL弗氏不完全佐剂/只,于首免后2周后进行。

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2周。

第二次免疫后的第十天断尾采血(一般尾部采血4μL,溶于200μL PBS混匀备用)检测效价,如果效价很低或没有效价,建议直接放弃,不用继续再免疫。

如果效价可以,在二免后的2周进行三免,最后一次免疫10天后,断尾采血,用适当的抗原进行包被,用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效价达到1:1600以上即可进行细胞融合。

超强免疫:最后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细胞融合前3~5天,尾静脉或腹腔注射50μg纯抗原。

2. 饲养细胞的制备融合前1-2 d制备饲养细胞。

取昆明鼠1只致死(收集小鼠血清,以供筛选时用该血清做阴性对照),75%酒精消毒体表,无菌手术剪刀轻轻剥去小鼠的腹部皮肤,以防止剪破腹膜,暴露腹膜。

然后用5mL注射器和16号针头将5mL预冷的HAT打入小鼠腹腔,轻轻压挤腹部,重新吸出注入的液体(在吸取过程中为防止污染,避免针头刺破肠管),收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用HAT稀释至40ml,100uL/孔添加到4块96孔细胞培养板中,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检查有无污染情况。

3. 细胞计数为保证NS0细胞在融合时达到最佳状态和高活力,建议在融合时前一天给所需的每瓶NS0细胞换液,以备融合时使用。

80%左右NS0的细胞计数(三次平均数):(11.6×105+9×105+3.7×105)/3=8.1×105/mL脾细胞计数6.5×106/mL,大约是40mL有 2.6×108个细胞,两次计数相差不大,所以脾细胞数可固定为2.6×108个/40mL。

NS0细胞计数:3.7×105个/mL(70%)9×105个/mL(80%)11.6×105个/mL(90%)脾细胞计数:4. 细胞融合在40℃水浴中预热GNK溶液、PEG和HA T溶液;免疫小鼠采血并分离血清,然后致死浸泡到酒精中;收集NS0细胞于50 mL离心管中(为保证高融合率建议大于4瓶90%的NS0细胞),1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用GNK洗一次;5小鼠脾细胞的制备依次剪开小鼠皮肤,腹膜暴露腹腔(建议为防止污染,建议至少用两套手术刀具,一套用于剥开小鼠外部皮肤和腹膜,另一套用于取出小鼠脾脏),取脾脏放置与尼龙纱布上充分研碎,并用GNK洗下去,收集脾细胞于50 mL离心管中,1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打散细胞团;将脾细胞与NS0骨髓瘤细胞混合于50 mL离心管中,加GNK溶液至40 mL,1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打散细胞团(充分打散细胞团,以保证融合时的高融合率);为保证融合时的温度可以事先将混匀好的细胞在40℃水浴预热两分钟,然后在另一刚取出的40℃水浴烧杯中做融合,用1mL或大于1mL吸管将预热的50%PEG(pH8.0)滴加到融合管中,边加边轻轻摇动融合管,1min或80s内加完,并继续在水浴中缓缓摇动融合管1.5min。

立即缓慢滴加37℃预热的GNK溶液15mL。

加入步骤为:1 mL/30s,3 mL/30s,11 mL/30s。

然后慢慢补加GNK溶液至40mL,37℃水浴静置5min,10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

打散细胞团,加40mL HA T完全培养具吹打混匀,加到含饲养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上,每孔100μL,置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

克隆细胞的筛选、转孔及亚克隆一、融合细胞的培养1、融合后的细胞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次日检查有无污染,如发现污染立即滴加1%的NaOH。

2、一般2~3d可见小克隆;7d时于出现克隆的孔内半量换液(注意:37℃预热HA T培养基);3、10d左右可以吸取少量上清用于筛选(一般吸取50~100µL),并补加等量的HA T培养基(换液时应轻柔,以减少对克隆细胞的损伤);4、14d左右对所筛选的阳性孔可半量更换HT培养基,同时对筛选阳性孔的细胞转至24孔培养板中扩大培养,准备克隆化。

在筛选过程中将HA T培养基逐渐更换为完全培养基RPMI1640/10。

二、筛选(1)包被。

将抗原以pH 9.6的NaCO3-NaHCO3包被,每块酶标板以5-20ug抗原为宜(如果抗原为多肽或小分子物质,则需要加大包被量,如果是纯化病毒根据病毒的浓度做1:400-1000倍稀释)。

每孔的包被体积为50ul。

37℃包被2h或4℃包被过夜。

(2)封闭。

倒掉抗原,拍干酶标板孔内液体,5% 脱脂牛奶(PBST 溶解)或其它无关物种血清于37℃封闭2h,封闭完后可立即使用,也可以洗涤一次置于4℃密封保存以备后面使用。

(3)一抗。

封闭完后,弃去孔内液体,拍干,用封闭液1:1稀释待检测克隆孔上清,每孔50ul为宜。

同时做阳性(融合小鼠血清1:500-1000倍稀释)和阴性(所制备饲养细胞小鼠血清1:200倍稀释)及空白对照(所稀释抗体用封闭液)和无克隆孔上清对照。

在每块板子上做好标记。

37℃孵育30min。

(4)二抗。

孵育完一抗后,弃去孔内液体,拍干,以PBST洗涤3次,每次5min。

根据二抗说明稀释二抗至适当比例,每孔加入50ul,37℃孵育30min。

(5)显色。

孵育完二抗后,弃去孔内液体,拍干,加入显色剂,37℃显色5-10min,拍照记录检测结果,筛选出阳性较强的克隆进行特异性检测。

三、特异性筛选对筛选的强阳性克隆孔进行特异性筛选,如果是用大肠杆菌表达的蛋白,可以用载体蛋白、正常大肠杆菌上清以及其它无关蛋白进行包板检测;如果是细胞毒免疫的可以用正常细胞的裂解液包板检测;如果是组织毒免疫的可以用正常动物组织包板检测。

其检测方法同上,注意设立对照组。

同时对筛选的特异性较强的阳性孔转至24孔培养板中扩大培养,准备克隆化。

四、阳性细胞的转孔1、为保证转孔成功,建议当96孔板细胞长至80%时转孔。

2、按常规方法转孔前一天制备饲养细胞,24孔板每孔加入0.5-1ml 的饲养细胞悬液,第二天检查有无污染情况。

(转孔时所用培养基和转孔前所用培养基应保持一致)。

3、收集待转孔的阳性细胞上清,做好标记保存备用,添加已预热的HA T和HT培养基1:1混合(因此时96孔板克隆已半量过度到HT 培养基)各100ul/孔。

4、用200ul移液器轻轻吹下细胞,为减少对克隆细胞的刺激,吹打过程应轻柔,然后将细胞悬液加入至24孔板中,为保证细胞均匀分布到板底,可以用振荡器轻轻混匀,做好标记。

同时,对所转孔细胞补加新的培养基,保留原始孔以避免转孔失败。

五、转孔后的检测当转孔后细胞长至50%时,用ELISA检测方法及时进行效价检测和特异性检测,检测方法同上,筛选出效价高和特异性较强的准备亚克隆。

同时在筛选过程中对24孔板的细胞逐步更换至1640完全培养基。

六、杂交瘤细胞的克隆为保证克隆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建议当待克隆的细胞孔长至80%时进行有限稀释。

提前一天制备饲养细胞,收集待转孔细胞的培养上清保存备用,加入已预热1640不完全培养基1ml(其目的是该孔细胞被有限稀释后可以冻存该孔细胞。

冻存方法为:直接吸取500 ul 该孔细胞悬液,再加入400 ul胎牛血清和100 ul DMSO混匀,1ml/管,做好标记,按照正常程序冻存细胞),轻轻吹打混匀细胞,取出少许细胞悬液进行计数,采用有限稀释法对阳性孔的融合细胞进行克隆化。

其步骤如下:1、用10ul台盼蓝和10ul细胞悬液于PCR管中等比例混合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活细胞计数根据公式:细胞数/mL = N/4 ×103×10×稀释倍数(N为显微镜下四角4个大方格的活细胞总数)来计算每毫升细胞悬液所含的活细胞数,然后取适量的细胞悬液,用1640培养基(此时24孔板克隆细胞过度到那种培养基就用那种培养基做有限稀释)稀释到10mL,并且要含有2×103个活细胞(稀释度Ⅰ);2、取1mL稀释度Ⅰ的细胞悬液加9mL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度Ⅱ);3、取3mL稀释度Ⅱ的细胞悬液加7mL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度Ⅲ);4、用稀释度Ⅰ的细胞悬液铺板半块96孔板,100µL/孔,20个细胞/孔;用稀释度Ⅱ的细胞悬液铺板另半块96孔板,100µL/孔,2个细胞/孔;用稀释度Ⅲ的细胞悬液铺一块96孔板,100µL/孔,0.6个细胞/孔;5、将上述培养板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7d后,对单克隆孔进行标记并半量换液,当单克隆长至孔底的1/10时,进行效价检测和特异性检测,筛选出特异性较高和阳性较强的细胞进行重复克隆;6、同时每次将克隆剩余细胞转入24孔细胞培养板培养(并在原孔中补加另一批培养基,以防二者同时污染或细胞死亡),继而转入6孔板或细胞中进行扩大培养,并及时冻存;经过多次克隆操作,直至所有克隆的细胞孔检测阳性率为100%时,即可确定已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获得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后,及时进行扩大培养并冻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