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第一章:1、什么是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用系统的、综合的额、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去审视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从而对其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2、自然地理学研究哪些内容?自然地理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自然系统的区域特征与空间分布、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
3、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有哪些?地理学的二级学科有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4、自然地理学有哪些特点?自然地理学的特点有:综合性、区域性、环境性、系统性。
大气圈:1、大气成分按浓度怎么分类?按浓度,大气成分可分为:主要成分,N、O、Ar,约占99.96%;微量成分,浓度在22-3-3mL/L10及惰性气体;痕量成分浓度在、H、NHSOmL/L以上,有CO、水汽、CH、、10CO44222以下,有HS、O、NO、HO。
23222、大气层从下到上的分层。
大气层从下到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逸散层。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1、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降低;2、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强烈的圈层;4、受地面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圈层。
4、水汽的主要分布范围。
大气中的水汽在1.5~2km高度上减少为地面的一半,到5km的高度减少为地面的1/10,因此几乎全部集中在近地面12km以下的气层中。
5、大气运动的原动力?大气运动的原动力是气压梯度。
6、科氏力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科氏力的特征有:1、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2、作用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3、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线速度成正比;4、大小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在赤道处为零,向两极地区逐步增大。
7、气旋与反气旋及他们控制下的天气。
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形成辐合,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就形成了气旋,气旋控制下大气在近地表空气向中心流动,进而向上空运动,传输水汽,容易形成降雨;在高压中心,空气向四周运动,形成辐散,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反气旋,在地表空气向四周流动,上层空气向下流动传输水汽,因此不易形成降雨天气。
8、辐合与辐散。
在低压中心附近,大气由周围向中心集中,形成辐合;在高压中心,空气向四周运动,形成辐散。
9、风、风级、风向、风玫瑰图。
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级有蒲福风级的经验公式计算,风向指风的来向,风玫瑰图主要反映风向和级数。
10、大气物质输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共同特征是随着大气运动都会在三维空间输送,常常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发生扩散和传输。
11、什么是显热(潜热)传输?通过暖空气上升或冷暖空气混合进行直接的能量传输,称为显热传输;通过水在蒸发或凝结过程中吸热或放热进行间接的热量传输,称为潜热传输。
12、什么是降水量?降水量指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13、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海陆、地形、海拔等,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反而因素。
水圈:1、哪些因素影响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海洋表层海水的盐度主要受到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控制,其次受陆地径流、结冰和融冰、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2、表层海水的温度主要受哪些影响?表层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热量的收支状况,因此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递减。
3、地表径流形成过程可分为那几个阶段?分为五个阶段:1、大气降水阶段;2、植物截留阶段;3、流域蓄渗阶段;4、坡地漫流阶段;5、河槽集流阶段。
4、什么是河网密度?流域中干支流总长度和流域面积的比,成为和网密度。
5、河水的补给来源有哪些?河水补给来源有: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湖泊与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
6、洋流的分类。
洋流按成因分为:海风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本身与周围海水温度分为:暖流和寒流。
7、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分布有以下特点:1、以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为中心形成反气旋型大洋环流;2、以北半球中高纬海上低压区为中心形成气旋型大洋环流;3、南半球中高纬度为西风漂流;4、在南极大陆形成绕极环流;5、北印度洋形成季风环流。
8、海平面升降的原因及其影响。
冰川积累与消融对海平面的升降起主要作用,气温的升高、陆地湖泊蒸发强烈以及地下水的开采,造山运动、板块构造等,也会引起海平面的变化。
海平面的升高会导致海岸湿地与低地的淹没,海岸带遭侵蚀,海洋面积增大,世界蒸发总量增大和全球气候变湿;海平面降低则会导致沿海的港口、航道废弃,海洋面积缩小和全球蒸发量减小,全球气候变干旱。
9、水资源的特性有哪些?水资源的特性有:补给的循环性、变化的复杂性、利用上的广泛性、利与害的两面性和不可代替性。
生物圈:1、种群、群落的定义。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定时期内,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一物种称为种群。
同一时期内,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多种物种共同组成群落。
2、生态系统的定义以及功能。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的组合称为生态系统。
3、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污染通过食物链产生逐级富集现象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4、生物群落最小面积法。
能够包含绝大多数植物物种的最小群落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
一般标准是当面积扩一倍时,物种数增量小于10%。
5、什么是林德曼定义?各级消费者之间利用率平均约为10%。
6、生物圈的生物组成?生物圈的生物分为四大类:原核微生物(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核生物),后生植物,后生动物。
7、生物圈的结构。
生物圈的结构在垂向上具有准正态分布,即集中分布在某一范围内,而向上向下都逐渐减小;水平分布具有连续性和不均匀性,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分布,但生物在地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8、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
一个生态系统中被捕食者数量增加时,捕食者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加后导致被捕食者数量减少,接着捕食者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数量减少。
负反馈作用可以维持个体数量大致平衡,对系统自我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9、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平衡失调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前者主要有陨星撞击、火山爆发、海陆变迁、海啸、地震等,后者有农药的滥用和不合理开垦等事例。
10、有哪些保护措施及手段?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等,长江、黄河上中游水土保持林工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稳步发展,环境保护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圈层间相互作用:1、什么是土壤?土壤是陆地最表层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水和自然支撑物的物质层次,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共同作用的产物。
2、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哪些帮助?土壤可以为植物提供养分、水份、自然支持物、空气、热量等。
3、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按质量土壤成份固相部分95%,有机质占5%;按容积,土壤矿物质占38%,土壤有机质占12%,液相和气相合占50%。
4、土壤的标准剖面。
土壤标准剖面由下到上分为:R、母岩层、C母质层、B淀积层、E淋溶层、A腐殖质层、O有机层。
5、土壤的性状如何描述?土壤性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酸碱度、土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壤松紧度、土壤孔隙度、土壤干湿度、土壤新生体和侵入体。
6、土壤的形成于哪些因素有关?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气候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过程,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
主要受到成土母质、气候以及生物作用、地形等因素的控制,另外人类活动也看影响土壤的发育。
7、什么是土壤资源?土地资源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8、什么是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指土地的生产力下降,失去原有的功能。
9、什么是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破坏了土壤原本的物理、化学性质,以重金属污染与农药污染为主。
10、土壤污染物的种类有哪些?土壤污染物分为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无机污染物:酸、碱、重金属(铜、汞、铬、镉、镍、铅等)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11、如何讨论人地矛盾?人口角度:控制人口数量;从土地角度:保护土地资源,增加可以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效率;生物角度:提高作物产量,提高作物适应能力。
12、岩石圈的定义。
岩石圈包括全部地壳(陆壳和洋壳)和上地幔顶部的橄榄岩层(莫霍面以下,软流圈以上)。
13、土地资源按照利用属性的分类。
土地资源可以按照土地利用属性分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14、岩石圈的资源有哪些?岩石圈可以为人类提供栖息地、建筑材料、矿物,人类的事物也是依赖于岩石表层的土壤的生产力。
15、大气圈与岩石圈有哪些联系?岩石风化的类型与强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与控制;岩石圈的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气候与地貌的相互作用。
总的来说:岩石圈的变化引起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中心的变化,进而影响大气圈的变化;大气圈的变化,导致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强度变化,进而影响岩石圈的变化。
16、水圈与岩石圈有哪些联系?岩石圈形变导致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进而控制水系的形状,流域的大小、形状和性质,即改变水圈的结构;岩石的风化、剥蚀有水的参与,水对岩石的侵蚀改变了岩石圈表面的形态(负荷均衡作用)。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地球表层环境的评估、预测:1、土地分等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土地分类依据有:土地适应性、土地限制性、土地经济效益、土地生态效益。
2、地质环境评估的指标有哪些?地质环境评估指标有:海拔高度、地面元素组成、地质灾害、地面起伏、地貌部位。
3、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步骤。
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制定工作计划,环境调查与评价,环境预测,确定环境目标,制定环境规划方案,方案的申报与审批,环境规划方案的实施。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