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

下一页 返回
案例1: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通过整合港区和保税区资源,园区和港区开辟海运直通式通 道,实现“区港联动”,促进货物在境内外快速集拼,流动和集运, 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所谓区港联动,是指外 高桥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的联动,在港区划出部分区域作为保税区 (不包含码头泊位),实行保税区政策,简化相关手续,方便货物在港 区和境内外之间快速流动。保税物流园区有四大功能:
上一页 返回
实例2: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产生的新兴物流集疏方式,在 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户决速发展。
德国在设置物流园区时主要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 一是至少可以实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特别是公路和铁路两种方
式; 二是选择交通枢纽中心地带,使物流园区布局与运输网络相适应; 三是经济合理性,包括较低的地价、数量充足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等,
1.市场分析 为了深人了解区域物流园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基
础设施、服务竞争等情况,必须对物流园区辐射地区的宏观经济、产 业和微观环境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根据长远和近期的物流量, 确定物流园区长远和近期的建设规模。 2.战略定位
下一页 返回
实例1:基于驱动力规划物流园区
在完成翔实的定性和定量市场分析和研究之后,规划者必须对物流园 区整体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即S}%OT分析),这些分析 主要作用是帮助园区的高层经营决策者明晰内外部环境,提出发展物 流园区的使命、远景目标和制胜策略,从而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帮 助实现其战略目标。
第十三章 物流园区
实例1:基于驱动力规划物流园区 实例2: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 实例3:浙江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案例1: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案例2:保税物流业务
实例1:基于驱动力规划物流园区
目前,我国的物流园区建设中存在着大干快上、急功近利的弊端,出 现了很多失败的案例。世界一流的物流咨询和研究机构—德国弗劳恩 霍夫物流研究院在众多的国际性物流园区规划项目实践中总结出了基 于需求驭动、竞争驭动、最佳实践驭动这三个驭动的物流园区规划方 法。一些专家在结合我国国情研究了该研究院发表的物流园区规划方 法后,认为在我国现阶段,要想规划好物流园区主要应当从以下五个 方面着手。
下一页 返回
实例3:浙江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发 展模式
2.出口型物流园区 出口导向的产业集群,在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中融人国际市场,产生了
国际物流环节。这就需要物流园区将国内物流和国外物流进行衔接和 整合,提供报关、通关、保税、仓单抵押、物流金融、虚拟航空港、 无水港等综合性国际物流服务。出口型物流园区往往需要根据“陆路 口岸”功能规划建设,设立集装箱堆场区、海关查验、检验检疫区、 公共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国际采购平台等设施和系统,引人国 际货运运营商和国际货运代理商,提供供应链一体化的国际物流服务。 3.商务会展型物流园区 许多产业集群是依托专业市场发展起来的,集群竞争力更多地依赖于 市场营销能力而非生产能力,商贸会展物流体系建设成为这类集群及 其企业塑造品牌和提高竟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处? (2)该物流园区与其他相关的政府部门是如何进行无缝化连接作业的? (3)与国外著名的物流园区相比,该物流园区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
步改进提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案例1: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二组讨论题: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表现出来的功能及物流园区的 实质。
4.布局设计 物流园区的设施规划与布局设计是指根据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和经营
目标,在已确认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货物的进人、组装、加工等到 货物运出的全过程,力争将人员、设备和物料所需要的空间作最适当 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对物流园区中的各建筑设施的选址和规划应采用科学的定量方法,如 运筹学中的一些最优选址方法、最短路径法、最小费用最大流法、有 效的物料进出表法、搬运系统分析法、模糊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最优决策方法等。 5.商业计划
上一页 返回
实例3:浙江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发 展模式
物流园区有助于为产业集群提供集成化、专业化、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并且,产业集群和物流园区可以实现互动和祸 合发展。根据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特点,可以从产业集群的物流量、集 聚度、集群类型、产品特征、物流特征和出口比例等属性出发,构建 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模式。
典型的物流园区制胜策略有:充分利用保税物流中心的功能,实现对 进出口通关和行政管理的高效率;充分利用和拓展现有的物流信息系 统,打造强势的国际物流信息平台等。
3.功能设计 物流园区的功能设计主要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即在确定物流园区的
规划原则以后,对物流功能规划所涉及的核心因素进行列举和分析, 然后通过收集整理一系列国际最先进的物流园区案例,总结出对国内 物流园区最适合的经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实例1:基于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规划物流园区
商业计划主要是让园区投资和经营管理者按照公司体制设计业务模式 和管理模式,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管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职责、物流园 区业务模式、收益预测、客户分析、园区销售/市场推广策略、投资 收益等财务概要分析。
思考讨论 1.请解释什么是需求驭动、竞争驭动、实践驭动物流园区的规划方法? 2.一般物流园区有哪些功能? 提示 1.物流园区概念、类型。物流园区规划模块概要。 2.物流园区主要功能。
1.国际中转功能 即对进人园区的国际、国内货物及保税货物进行分拆、集拼、转运至
境内外目的港,集装箱在园区堆存无时间限制。 2.国际配送功能 即境外进人我国的货物,可以把货物储存在保税物流园区内,根据市
场的需求,向国内外进行分拨配送。 3.国际采购功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案例1: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实例3:浙江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发 展模式
提示 1.产业集群内涵与作用。 2.不同物流园区特点及其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
上一页 返回
案例1: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位于上海东北端,濒临长江 口,处于长江与东海岸线的交汇点,距虹桥国际机场40分钟车程,距 浦东国际机场20分钟车程,距上海火车站35分钟车程,距地铁2号线 浦东终点站20分钟车程。外高桥保税区集自由贸易、出口加工、物流 仓储及保税商品展示交易等多种经济功能于一体。
2.州政府、市政府扶持建设 德国政府扶持物流园区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对园区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
认为园区建设并非为了单纯地追求盈利。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过 程中,州及地方市政府扮演了主要投资人的角色。例如,位于德国中 部图林根州州府Er-fort市郊的图林根物流园区,其建设投资比例为: 市政府占42.5%,州经济开发部占35.5%,联邦铁路〔DB〕占14.7%, 行业协会占7.3%。 3.企业化经营管理 德国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经历了由公益组织管理到企业管理两个阶段。 负责管理物流园区的企业受投资人的共同委托,负责园区的生地购买、 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以及园区建成后的地产出售、租赁、物业管 理和信息服务等。
即对采购进区的国内货物和保税货物进行出口集运的综合处理和临港 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分销。
4.国际转口贸易功能 即保税物流园区内企业可开展以转口贸易为核心的服务贸易,加快国
际物流运作。 供讨论的问题(分组讨论(三个小组)): 一组讨论题: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现有的运作状况。 需要讨论以下几个方面: (1)该物流园区现有的经营状况,区港联动的含义,其优势体现在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实例3:浙江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发 展模式
商务会展型物流园区应重点发展专业仓储、快速配送、流通加工、展 览展示、咨询发布、信息交流、贸易洽谈、电子商务、进出口服务等 业务,形成特色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 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
4.共享型物流园区 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的产业集群,由于物流量比较小,为某个产业集群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面积1.03平方千米,2004年4月15日顺利通 过国务院联合验收小组的封关验收,是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的专业区 域。上海外高桥物流中心有限公司统一负责保税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 招商引资、项目经营和营运管理。政府主管部门、海关、国检、国税、 外汇银行、企业、港口、代理公司之间的电子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港区与园区一体化。例如,海关在此设立无障碍自动卡口,通过信息 共享平台,进出港区园区的货物只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实例2: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
4.入驻园区企业自主经营 人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的仓储设施、堆场、转运站,配
备相关的照帝纳税,依据自身经营需要建设相应机械设备和辅助设施。
思考讨论 1.德国物流园区选址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2.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特点是什么?对我国有何启发? 提示 1.物流园区选址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2.德国物流园区四种模式利弊分析。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实例1:基于驱动力规划物流园区
随后,整个物流园区将被划分为几个大功能区域,例如物流产业区和 管理服务区,规划者再从国际最佳实践经验,以及市场调查得到的实 际需求两方面人手,为每个功能区域命名、定义、分配相应的面积、 引人相关的设施、设备和IT系统。功能规划的最后一步将是对物流园 区的核心流程进行定义和描述。
为园区企业获得必要利益创造条件; 四是符合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要求。 在物流园区的建设和经营上,其基本做法有4个方面的内容。 1.联邦政府统筹规划
下一页 返回
实例2:德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模式
联邦政府在统筹考虑交通干线、运输枢纽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对经济 布局、物流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的可能性,在全国 范围内对物流园区的布局、用地规模与未来发展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