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点带面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借势运力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武汉市江汉区总工会地处长江、汉水交汇处的武汉市江汉区是一个集金融、商贸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
区辖面积3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万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万人。
有工会组织1500多个,工会会员10万余人。
近年来,江汉区总工会立足城区科学发展需要,立足职工群众文化需要,积极响应全总和省、市总工会关于推进“职工书屋”建设的号召,从江汉地区的实际出发,以江汉区经济开发区“职工书屋”为试点,采取树典型、抓推广、促规范等多种措施,使以“职工书屋”为主要形式的职工文化阵地,在巩固基础上得到新发展。
全区建有规范的“职工书屋”43个,各种与职工文化活动有关的员工学校、网吧、职工活动室、心理咨询室650个,全年参加活动的职工达60万人次,从而有效的活跃了职工的文化生活,提升了职工的文化素质,为江汉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发挥了助推作用。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在“职工书屋”典型示范上突出靓点,立足一个“实”字为了让“职工书屋”建设工作能在江汉区的发展做到有实效、有后劲,我们把江汉经济开发区“职工书屋”作为示范典型加以指导,力求使其在职工读书上有甜头,在推广普及上有看头,在规范管理上有学头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江汉经济开发区建立于1995年,是一个以民管科技为主导,以信息通讯为主体,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服装印务等多元化产业并存的经济园区,我们之所以把“职工书屋”的示范点选在该园区,主要从以下三个思路出发,其一,注重了民营企业和科技产业的特点:园区主要以民营科技为主导,园区民营企业315家,占企业总数的85%,科技型企业260家,占企业总数的73%。
其民营企业中林林总总企业文化形式可吸收和引导整合;其二,注重了年龄结构和文化需求特点:园区有职工2万多人,其年龄结构为全区职工最年轻化。
其学历类型两级分化,白领蓝领兼而有之。
且不少农民工是远离家乡,吃住均在园区,求知和休闲娱乐需求欲望强烈;其三,注重了职工文化为经济服务的特点:园区是江汉区经济创收的直接来源地,仅2009年就直接创利润5.7亿,科工贸收入105亿,在0.7平方公里上创造了最少的占地面积获最大利润的突破。
是我市唯一获“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殊荣的开发区。
“职工书屋”的创办是为创造经济价值的职工提供精神食粮,改善文化休闲环境,也是为助推江汉经济建设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统一认识的前提下,二级工会组织从开发区的实际出发,在创建开发区书屋过程中,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书屋建设适应园区快速发展的高起点上下功夫。
通过工会的多方宣传,工会建“职工书屋”的设想,得到了园区管委会的全力支持,园区行政领导不仅亲自过问书屋的建设,在人力上给予支持,在财力上开绿灯,还结合园区提档升级的改造契机,积极为书屋的发展献计献策:在电脑,视屏投影等硬件设施上全部按照省级“职工书屋”的要求达标,并多方协调园区科技型企业把最新研发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图书管理上,形成了一套自动化借还书模式。
既节省人力,又方便管理,使该书屋在传统意义的管理上探索了新的方式。
二是在书屋建设适应各类职工读书需要上下功夫。
由于该书屋范围是可幅射园区360家企业,服务近2万名青年职工为主要对象的,其中职工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既有高学历的博士,更有打工的农民工。
为了让书屋的书籍受到职工欢迎,为不同群体的职工服务,开发区工会采取发卡片、发问卷、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了解职工读书信息需要,对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什么书籍做到心中有数。
尽量在购好书、热门新书、需求对路的书籍上满足各类职工求知启智,休闲放松的多样化需求,努力使“职工书屋”成为开启职工智慧,激发职工创新活力,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的精神园地。
三是在书屋建设管理使用规范上下功夫。
江汉区经济开发区“职工书屋”使用面积130平方米,藏书5000册(市区图书馆另有5000册定期流动),报刊30余种,电子音像制品200多种(张)。
报刊、书籍主要包括海外名著、国学经典、文化生活和艺术、健康娱乐、商贸物流、传记励志、技工知识与培训、创业管理、政策法规、职工维权等10大类别。
书屋内设有阅览区,配置有上网电脑和视频投影设施,自动化借还书设施。
根据开发区的实际,工会对“职工书屋”按照“管而不死,放而不乱”的原则进行管理。
在制度和借阅方法上讲究科学性:主动邀请江汉区图书馆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既借鉴正规图书馆的部分管理制度和方法,又立足园区实际简化有些手续,在图书的购进、登记、借阅、销毁等环节有章可依的同时,简化手续,方便工作和职工。
在管理人员和借阅时间上讲究兼顾性:书屋指派一名专门的工会协管员负责,并聘请了园区企业中热心读者兼任志愿者参与管理,缓解了人员的不足。
由于书屋坐落在园区中央的创业大楼的二楼,一楼是职工食堂和活动室,因此,在借阅时间上,以中餐和午休时间为主,方便大家在中餐时阅读和借阅,兼顾周六、周日休息时间,以满足常年住宿在园区的农民工需求。
正是由于我们在江汉经济开发区“职工书屋”的典型选树中,以求实效为出发点,以职工得实惠为着力点,不让典型成为应付上级检查的“盆景”,而是在常态性发挥作用上下功夫,在建管并用中推广普及,在推动全区书屋建设中发挥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除了组织区内各单位的学习观摩外,武汉市总工会2009年3月在江汉经济开发区召开武汉市工会思想宣传工作现场会,向全市150多个兄弟单位的工会主席推介了江汉经济开发区“职工书屋”,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省总工会副主席陈义国同志在2009年5月专程视察了该书屋的工作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二、在职工文化的延伸推广上抓住重点,立足一个“引”字职工书屋是职工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推行试点的目的是为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局,为此,我们在向全区推行职工书屋建设过程中注重引导,并借势运力地使之与工会各项文化体育活动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使江汉地区的职工文体活动的高潮不断涌现。
(一)以点带面,推动职工书屋统一规范显特色。
按照省、市“职工书屋”的建设要求,江汉区总工会采取树典型,发文件,拨经费,定制度等多种措施,将全区企事业工会中原有的和新建的43个图书室统一授牌,统一制度,规范到“职工书屋”这个命名上来,以显工会特色。
一是在经费和图书的后续来源上,采取了“四加一”解难题:即行政拨一点,工会经费拿一点,上级工会补一点和社会捐赠一点。
同时还积极与市、区图书馆联系,对各书屋进行流动换书,确保后劲。
二是在选点布局上,除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外,主要着重在民营企业、在职工流量大、农民工集中的区域,在管理相对封闭,职工文化生活薄弱的地方建立书屋。
在书屋的面积大小上不订死框框,而是从江汉寸土寸金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求大,只求有。
如沃尔玛中山大道店在老总都没有办公室的情况下,工会争取店方支持,专门腾出了10平方的房子做职工书屋,让员工在经营忙碌之余,有一个小憩的地方。
三是活动上采取统一指导和各具特色相结合的方法,用活动推动书屋建设。
——全区面上各书屋参加的活动:①“诚信读者”借书积分活动;②“读书——助我素质提升”主题征文活动;③“你选书,我买单”活动;④“读书金点子”活动;⑤优胜读者参加“金桥”书评活动。
——各企业因地制宜自行组织活动:各单位书屋根据自己的特点,引导职工把读书活动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自身素质提高相结合开展了有特色的活动。
①爱帝集团把书屋建设与企业评选“五星员工”相结合。
评出“读书之星”;②金盾大酒店工会利用书屋开展了“最佳学习风尚员工”的评选;③各企业还把书屋的建设与单位自办的刊物结合起来,使职工读书活动的内容月月有,表现方式更有吸引力。
金海大酒店的《酒店家园》双月刊,致盛集团的《致盛人》,彩峰数码印务的《员工杂志》等多个企业刊物均把书屋的活动情况,员工的读书心得作为刊物的重要内容加以宣传;④各企业工会把书屋的读书活动与员工的文化学习、技术培训、劳动竞赛相结合,亦收到好效果。
如红人集团以书屋为阵地,组织员工进行技术培训;⑤沃尔玛工会依托书屋,指定必读业务书籍后参加技能比武劳动竞赛;⑥具有“中国名牌”之称的新世界珠宝公司,把职工书屋作为凝聚职工、管理职工的重要园地,该企业由于金银制品生产的需要,有近200多名农民工常年住宿在单位内,职工书屋成为他们业余生活的必不可少内容,为此,该企业专门出资,为职工书屋配备有近20多台电脑的企业内部网吧,使农民工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倪建民同志曾亲临该企业,检查指导了书屋工作,对职工书屋在改善农民工精神生活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关注农民工文化生活的同时,江汉区总工会还把关注社会的视角投向农民工子弟,在全区工会组织中发出的“捐一本好书,改变农民工孩子一生命运”的号召,得到了会员们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区工会在江汉区10所农民工子弟学校捐建了以“蒲公英”命名的学生图书室10个,捐书2万册,捐现金8.7万,此善举惠及1.5万个农民工及子弟,解决了他们“买书难,看书难”实际问题。
(二)借势运力,推动职工文化活动展风采。
区总工会把推进职工书屋建设工作溶入全区工会文化活动中,借势运力,在金融危机局势影响全社会的形势下,把开展各种职工文化活动作为振奋精神,凝聚人心的清新剂、镇定剂,努力为职工营造精神乐园。
整合资源,办“会节”展风采。
区总工会把“一会”(江汉地区职工运动会)、“一节”(江汉地区职工艺术节),作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展现职工主人翁风采,提升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工会宣传思想工作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努力整合辖区资源,辖区各单位纷纷响应,不求所属,但求所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以赴、精心打造,使“会节”成为了新时期新型职工队伍精神风貌的集中展现。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与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局联合举办了两届以“与奥运同行,展职工风采”为主题、有近10万职工代表参加的江汉地区职工运动会;举办了以“爱我中华,展我风采”为主题,以职工文艺节目大赛和企业文化、职工艺术作品展示两大部分组成的江汉地区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
为迎接建国60周年,在武汉杂技厅举办的“祝福江汉,感恩祖国”全健排舞大赛受到区辖各单位的热捧,40多支代表队,15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深受职工喜爱的“会节”活动,已经成为了江汉职工文化精神生活的一大品牌和亮点。
建立团队,探新路抓服务。
为了让职工文化更好地发挥团结凝聚职工的作用,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虚功实做,在创品牌,服务职工上努力探索,在增强企业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上下功夫,一是在建立自己的文艺队伍上实抓实干。
2008年成立的江汉区工友乐团,采取“工会给牌子,各方助票子,自己探路子”的方式,运用契约的方式来进行集中和分散的管理,探索工会文艺团体“不养队伍,可用队伍”的新方向。